(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秋天的怀念 3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秋天的怀念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4 11:0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4.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习并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血方法:朗读法、引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母亲》,教师导入: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母亲》,歌中的每一句歌词就是一个生活的细节,透露着母亲对子女的爱。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这份母爱的伟大。(出示课件,显示课题《秋天的怀念》)学生齐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史铁生的经历与照片,使学生对作者有一个初步印象。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了《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等多篇小说。其中《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和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三)听配乐朗诵
1.要求:给课文标出段落;用横线划出生字、新词。
tān huàn pí nù
瘫 痪 脾 气 暴 怒 无 常
jì qiáo cuì jué
沉 寂 憔 悴 诀 别
yǎ mǐn xù
淡 雅 敏 感 絮 絮 叨 叨
2.学生看屏幕,齐读生字词。
3.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提醒学生注意轻声、儿化、前后鼻音等等。朗读时要认真体会作者的心情,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味道。
(四)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整体朗读,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课文记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料双腿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2.出示课件,思考:文中的“我”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是他的姐姐或妹妹或者他的朋友,当你看见意志消沉的他你会怎么劝他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
①暴怒无常。
②如果我是他的妹妹或朋友,我会对他说:虽然你的双腿瘫痪了,但是你还有双手,你可以用双手来创造美好的未来;人即使没有了脚也还是可以创造一番大事业……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价。学生“劝”的过程,就是他们的思想成长成熟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母亲毫不张扬的爱埋下伏笔。)
(五)课堂小结
出示课件: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息的故事。面对这么一个意志消沉的人,我们的同学提出了许许多多的人生建议,那么如果你是他你会接受这些建议么?作为他最亲近的人——他的母亲,我们来看看她又是怎么样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怀念
我————————母亲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新江镇中心小学 郭丽华
一、课型:精读课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领悟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学生受到爱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总结上节课内容:课文记叙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料双腿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2.出示课件,回顾上节课内容。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你是他的姐姐或妹妹或者他的朋友,当你看见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劝他呢?
出示学生的回答:
①文中的“我”是一个双腿瘫痪、脾气暴怒无常的人。
②如果我是他的妹妹或朋友,我会对他说:虽然你的双腿瘫痪了,但是你还有双手,你可以用双手来创造美好的未来;人即使没有了脚也还是可以创造一番大事业……
3.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作为最亲近的人——母亲,她又是怎样做,怎样关心“我”的呢?请同学们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内心活动?
(二)听课文录音,继续学习新内容
1.听配乐朗诵,学生模仿朗诵读课文第1、3自然段,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在字音、感情上作适当点评。
教师提问:从这一段当中可以看出母亲是怎么做的?
预设学生发言: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2. 出示课件:仔细阅读课文,说说描写母亲动作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穿插:想想母亲扑下去的是什么?抓住的是什么?忍住的又是什么?)预设学生发言(母亲扑下去的是儿子想死的念头,抓住的是儿子的生命,或下去的欲望,忍住的是母亲自己的病痛,还有儿子那暴怒无常的脾气)
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句子,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情)
3.出示课件:通过朗诵,请你认真体会以上句子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上面两个句子,并发言反馈,教师总结: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母亲看到儿女痛苦时自己的内心的痛楚、难过和对儿子的爱怜。
4.出示课件:请仔细阅读课文,找找文中描写母亲神态的句子有哪些?
预设学生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
①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②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④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
……(指名学生朗读这几个句子,注意加上自己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朗诵,并评价,看看谁读得最好,最后教师范读,注意黑体字的读法。)
5.出示课件:从朗诵过程中,你是如何体会这些句子的呢?
预设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从这些句子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关心、小心和爱心,反映出母亲对待儿女的无私和忘我。
(三)体会母亲的语言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理解母亲对儿子的爱。作者的母亲前后对作者说了两次“要好好儿活”,那么请同学们想想“好好儿活”,母亲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
预设学生的回答:
①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
②她要在仅有的时间陪伴儿子一起好好儿活。
③她要儿子坚强地活下去,不要发脾气,要找到一条好好活的路,让他笑看人生,不要被病痛压倒。
④她要告诉儿子面对生活的打击要学会忍受。
2.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
同学们,母亲去世七年之后,作者写了这篇文章,结尾就落在这里——“要好好儿活”。那么,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样好好儿活?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课件出示: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学生自由朗读,热烈也好,深沉也好,请读出自己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借着菊花,让学生从中体会“我俩”的“好好儿活”,让学生借着菊花的“淡雅、高洁”等体会到人活着的各种滋味。自由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以读带悟。)
(四)小结:体会母爱的伟大,生命的意义。
通过品味语言,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面对,还要有家人、朋友的关心。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
“悄悄地” “挡”、“扑”、“抓”、“忍”
娘俩 我们 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