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阅读
一、(2021·菏泽模拟)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
1954年
才能让我再回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下列对诗的第一节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成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都采用了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D 解析:只有第四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2.下列对第三节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再次点明“槐树叶”,它“蝉翼般轻轻滑落”,既表现出槐树叶的轻而薄,也抒写了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
B.“沾着些故国的泥土”的槐树叶,使诗人感情激荡,禁不住用了“故国哟”的呼告语,再以“啊啊”的叹词强调,从而把全诗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C.结尾一句和首句呼应,从视觉上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的整体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D.这一节,一个长句分四行来写,既是诗的外在形式的需要,也是为了表达主人公思乡之情的悠远深长。
C 解析:第三节首句写的是视觉意象,而结尾“淡淡的槐花香”则是清香逸远的嗅觉意象,视嗅交感加强了诗的感染力。
3.“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4.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答案:①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是诗人怀想故土的寄托,所以它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②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土”,离开了生长它的根干,作者由物联想到自身远离故土,生发出思乡之情,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8题。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那些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
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
充满了渴望。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诗人想象歌会长上翅膀,希望歌在年轻人心里扎根生长。
B.第三节写“我”对新生活的梦想和渴望。诗人奉献给年轻人的“快乐”和“好的思想”从何而来呢?是从革命斗争生活中汲取来的。
C.“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这是诗人对自己思想感情的转变的形象说明。“琴弦”就是诗句,像弦一样弹奏乐章。
D.“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中一个“又”字,除了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看出作者时而忧伤时而彷徨。
D 解析:“也看出作者时而忧伤时而彷徨”理解错误。
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节用“早晨”“希望”等具体可感的形象平淡开篇,预示着在第二节必有妙笔加以转换。
B.第二节出现了“飞到那些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使第一节的意境逐渐形成。
C.“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与起句“歌唱”呼应,构成浑然一体的意境。
D.诗歌表现作者对“少男少女们”的深刻认识,以炽烈的感情感动人,以明快的思想鼓舞人。
A 解析:“具体可感的形象”错,“早晨”“希望”等词是观念性的名词。
7.诗人在诗中歌唱了哪些对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诗人歌唱了“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抒发了对少男少女们的赤诚之情。
8.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
答案: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2题。
汗血马
牛 汉[注]
跑过一千里戈壁才有河流
跑过一千里荒漠才有草原
无风的七月八月天
戈壁是火的领地
只有飞奔
四脚腾空的飞奔
胸前才感觉有风
才能穿过几百里闷热的浮尘
汗水全被焦渴的尘砂舐光
汗水结晶成马的白色的斑纹
汗水流尽了
胆汁流尽了
向空旷冲刺的目光
宽阔的抽搐的胸肌
沉默地向自己生命的
从肩脚和臀股
沁出一粒一粒的血球
世界上
只有汗血马
血管与汗腺相通
肩脚上并没有翅翼
四蹄也不会生风
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
它只向前飞奔
浑身蒸腾出彤云似的血气
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
和凝冻的云天
生命不停地自燃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1986年8月
【注】牛汉(1923-2013),现当代诗人、作家。1923
年10月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1940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写诗,近20年来同时写散文。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
9.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强调环境的恶劣,交代了汗血马的出场,汗血马只有飞奔,才能消散心中的闷热,写出了汗血马的无奈,同时也暗含着坚定。
B.诗歌中间描写了汗血马因为飞奔而至以血为汗的过程,两个“流尽”“沉默”“沁出”“一粒一粒”,形象写出汗血马奔跑的艰难。
C.诗歌后面写汗血马“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这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赞扬了汗血马的永不停歇的奔跑精神。
D.诗歌结尾写汗血马“扑倒在生命的顶点”“焚化成了一朵/雪白的花”,给人一种想象的空间,渲染出一种悲哀的氛围,让人心生同情。
D 解析:D项,汗血马极尽奔驰,耗尽汗与血,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悲壮而奇美,所以最后的画面是悲壮的,让人心生的不只是同情,更多的是敬佩。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汗血马”为中心形象展开描写,从飞奔到自燃到扑倒的过程,它的命运始终牵动着读者的心。
B.诗歌面画感极强,“飞奔的汗血马”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最后一节运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C.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在描写汗血马飞奔的过程中,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复等多种手法。
D.诗歌语言形象生动,善于抓住动词、形容词,准确写出了汗血马极尽奔驰的动作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C 解析:诗歌的确运用了多种修辞,“彤云似的血气”运用比喻,拟人手法通篇都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运用夸张,反复句式也较多,没有运用对偶。
11.请简要说说你对“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汗血马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诗人用欲扬先抑手法,表面上是说汗血马只知道奔跑,不知道人间美妙的神话,但后面出现的“彤云”“雪封的大坂”“凝冻的云天”突出汗血马因为“飞奔”而创造出的神话般的境界,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12.简要分析诗中的“汗血马”的象征意义。生活中有这样的“汗血马”吗?请列举一例简要说明。
答案:象征意义:①“汗血马”为了到达河流和平原,为了翻越雪封的大坂和凝冻的云天,不停飞奔,象征着心中有梦想,勇敢前行的精神。②“汗血马”即使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一直扑倒在生命的顶点,象征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举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中,不畏艰难的弄潮儿,勇于创新,敢于前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