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培优训练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同步培优训练及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5 21:4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同步培优训练: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不是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即 (  )
A.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
B.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C.抒发了作者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D.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昆曲是我国一种影响较大的剧种,以下作品中不属于昆曲剧目的是(  )
A.《牡丹亭》 B.《长生殿》
C.《窦娥冤》 D.《桃花扇》
3.“它吸取了其他剧种特点,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它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材料中的“它”是(  )
A.唐诗 B.宋词
C.京剧 D.昆曲
4.在电影和电视尚未普及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童年时就是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下列哪组连环画与其名称的搭配是错误的(  )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志
通俗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
5.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80岁寿辰,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6.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一个课题,专门搜集了“马致远”“孔尚任与《桃花扇》”“生、旦、净、末、丑”等资料。你认为该小组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清代的思想成就
B.文学体裁的变迁
C.明清的休闲娱乐
D.戏曲的发展历程
7.明清时期,小说和戏剧深受人民喜爱,主要原因是(  )
A.人民文化素质很高 B.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C.内容反映现实生活 D.题材高雅不落俗套
8.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之一,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调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蓄
D.不同文化都能实现融会贯通
9.小说是明清时期最突出的文学成就,其中众多的典型形象和情节深入人心。下列人物情节与作品搭配错误的是( )
A.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B.大闹天宫——《西游记》
C.武松打虎——《水浒传》
D.乐不思蜀——《红楼梦》
10.下图《同光十三绝》反映的是在清代形成并走向成熟的一个剧种。关于这一剧种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关汉卿是该剧种最著名的戏剧家
②该剧种诞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③它以二黄腔和西皮腔为主要声腔,并融合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
④该剧种后来逐渐走向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 )
A.汤显祖的《桃花扇》
B.曹雪芹的《红楼梦》
C.孔尚任的《牡丹亭》
D.郑板桥的《长生殿》
12.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主要融合的剧种有(  )
①徽调 ②评剧 ③汉调 ④豫剧 ⑤昆曲 ⑥秦腔 ⑦京调
A.①③⑤⑥⑦ B.②④⑤⑥⑦
C.③④⑤⑥⑦ D.①④⑤⑥⑦
13.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反映出 ( )
A.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B.作者对旧制度和传统礼教的批判
C.作者对社会下层人民的深刻同情
D.作品对人民的反抗精神予以肯定
14.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如梦令》 D.《窦娥冤》
15.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改也。”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清王朝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 )
16.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现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图1邮票反映的历史故事是三国时期的桃园三结义。这一故事情节出自哪部文学名著?作者是谁?地位如何?
(2)你知道图2反映的是什么故事吗?它出自哪部作品?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事情?
(3)图3描绘的是《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他是谁?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4)《红楼梦》揭示了怎样的历史命运?材料二中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
材料三 把《红楼梦》当历史读,这是读小说的一个重要视角,一个高明的视角,马克思主义者读《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尤其不能忽视这个视角。
——毛泽东
(1)《红楼梦》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材料二是清代画家根据此书所创作的绘本插图,其表现的是哪一故事情节?
(2)为什么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3)材料三中,毛泽东提出的读《红楼梦》的“重要视角”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读《红楼梦》这部书对你有何益处。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生活在哪个朝代?
(2)为什么材料一中说“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材料二 从明朝万历年间的原创版,到2004年的青春版,《牡丹亭》已经上演了四百余年,汤显祖描述的爱情故事,征服了无数观众,尤其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少女。
(3)汤显祖的《牡丹亭》是什么戏曲艺术的代表作? 清代此类剧种的传世之作有哪些?
材料三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至民国时达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对待京剧等传统文化,你认为应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C
5.B
解析: 
京剧是由多种地方戏在北京汇聚、融合、发展而成的。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并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故京剧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B符合题意。
6.D
解析: 
元代的杂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孔尚任是清代昆曲剧作家,代表作是《桃花扇》;生、旦、净、末、丑是戏曲的主要角色行当。故选D。
7.C
8.C
9.D
10.C
解析:
明清时期,观看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主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清朝时期,京剧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了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后来京剧逐渐走向世界。
11.B
12.A
解析: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来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13.B
14.B
15.C
16.B
二、非选择题
17.(1)《三国演义》。罗贯中。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武松打虎。《水浒传》。北宋。
(3)孙悟空。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摆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4)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8.(1)《红楼梦》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黛玉葬花。
(2)因为《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从历史角度读《红楼梦》。
(4)读《红楼梦》可以了解清朝中期的社会生活,知道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认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趋势,还可以丰富文学素养,提高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9.(1)曹雪芹、高鹗。清代。
(2)《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塑造了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抗争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书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言精练而生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3)昆曲。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4)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和发扬;对于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应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