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09: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陋室铭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屡次被贬。刘禹锡被贬和州搬家三次,撰写两副对联。
1、城南,面江而居。“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2、城北,临河而居,杨柳依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3、城中陋室。
导入新课: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积累文言词汇;
3、感受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读课文,注意读音、句读
朗 读 课 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唐)刘禹锡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0),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永贞元年(805), 与柳宗元等参与王叔文政治 革新运动,失败后长期被贬 在外。直到永和元年(827) 回到长安,任太子宾客。
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陋室:
铭:
简陋的屋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常用骈句。
题目解说
知识链接
骈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
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或相似的字。
本文韵脚:名ing,灵ing,
馨in, 青ing,丁ing,经ing,
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
刻骨铭心 铭刻
座右铭 铭记
你能用“铭”组什么词呢?
朗 读 、思考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
示例: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 还说不陋?
我平静地笑道: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这是多么清幽,怎么会陋呢?
我笑道:······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当一回刘禹锡
朗 读 、领悟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贫乐道
拓展延伸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颜回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愉悦,不可持赠君。
--- 山中宰相 陶弘景
再次走近作者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再次走近作者
彭城刘梦得,诗豪也!
-----白居易

阅读思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设喻起兴,以山水喻陋室,以仙、龙喻自己(“品德高尚的室主”),借写“有仙之山”与“有龙之水”来引出“陋室”。
阅读思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扣题,“德馨”统领全篇。
阅读思考: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与古代贤士的“陋室”相类比,反映了作者要以古贤自比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表明自己也具有古贤的志趣和抱负。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志趣抱负
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
抱负远大
引孔子的话,与文章开头“惟吾德馨”遥相呼应,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是画龙点睛之笔。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主旨概括:作者身居陋室却不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合作探究:
文中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来表现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属于何种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陋室


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陋室铭
设喻引题




比喻起兴
陋室
自己(德馨)
陋室不陋
环境优美(清幽景)
生活情趣(高雅事)
以古贤自况
反诘点题
交友高雅(不俗人)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君子之德)
小结课文:
学生铭
天赋不高,有志则行。
成绩不佳,发奋则灵。
斯是求学,唯苦唯勤。
读书破万卷,求知凭悟性。
谈笑添学问,思辨助长进。
可以明事理,冶性情。
无世俗之乱耳,有墨香之赏心。
学海巧为舟,书山行捷径。
吾辈云:“何乐而不为?”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