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易错点+拓展延伸)-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导学案(含易错点+拓展延伸)-2020-2021学年【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16:4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习目标
了解早期人类经济和政治文明产生的各自表现,认识人类文明产生的必要条件及主要途径
了解世界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进而加深对古代世界文明多元特征的理解
基础梳理
必备知识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从采集渔猎到农耕文明
(1)采集渔猎: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和阶级。
(2)农耕文明
①农作物的培育:各地区培育出各具特色的农作物,如西亚的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的芋头,中国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
②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先后同农业分离。
③管理者的出现: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④早期城市的形成: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2.从私有制到国家的出现
现象
原因
私有制产生
1.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有了剩余产品
2.部落酋长和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
阶级出现
1.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部落之间的战争中,被征服者往往成为征服者的奴隶
国家形成
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的出现
文字产生
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
提醒生产力是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采集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后来随着磨制石器和弓箭的大量使用,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继而开始出现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因此生产力是古代文明产生并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
必备知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古代文明的特征
(1)相同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把持国家权力,剥削奴隶和平民。
(2)不同点: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古代文明的发展概况
文明
出现时间
国家形成时间
政治统治
文化成就
古代西亚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1、国家统一: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领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2、《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设计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等多个方面。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1、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2、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3、科技:苏美尔人发明60进制
古代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
法老:掌握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文字:象形文字
科技: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造了金字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莎草纸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古印度文明
公元前3千纪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种姓制度:
等级划分: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以国王为首的武士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首陀罗地位最低,需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四个种姓之外的处于社会最底层
种姓制度的理论和宗教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
影响:这种制度的延续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是重要的思想流派
2、文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3、科技:在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记值的方法
古代希腊文明
公元前2千纪
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典型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主要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最为著名,斯巴达是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民主政治的典型
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的瑰宝
史学:希罗多德在西方被认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易错点
对雅典民主制的认识要避免几个误区
1、从民主运作形式上看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不可误认为直接民主是最理想和完美无缺的运作方式
2、从局限上看
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不能说是全体雅典男性居民的民主。
3、从实质上看
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奴隶主贵族的专政,不可误认为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专政。
4、从其影响上看
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不可误认为其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提供了完备的体系。
典型例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盗窃或藏匿他人奴隶者处死。
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
——据《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
(3)综合材料一、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
答案:(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
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的“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可知,《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的利益;从材料一中的“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可知,法典具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特点。第(2)问,结合图片中的四个等级的名称及权利等角度来分析。第(3)问,可从其维护的统治秩序及政治文明的成果等角度来分析。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辩论是思想的交锋。在古代,无论东方西方,都有辩论的传统。在中国,我们在先秦诸子的典籍中能看到很多这样精彩的片段,比如惠施和庄子的辩论、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墨子和公输班的辩论。西方同一时期,古希腊的辩论之风很盛,他们认为辩论是发现真理的最好方法,苏格拉底与梅勒图斯的雅典法庭之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其舌辩逸事勾勒了人类文明史上雄辩与诡辩、逻辑与反逻辑的起点。
——摘编自李雪颜《宋元舌辩智慧》
材料二 辩论之风不仅在中国,古希腊亦蔚然成风。在古希腊,人们拥戴能言善辩的人为“智者”,当时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能言善辩,亚里士多德专门著有《辩论篇》《辩谬篇》讨论辩论术。论辩在先秦既是统治阶层内部劝谏的主要方式,也是诸侯国间利益争夺的手段。战国是士阶层最活跃的时期,游说是职位晋升的平台,口才是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争辩之风盛极一时。
——摘编自魏玮《从先秦寓言到俗赋》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和古希腊不同的时代背景,分析形成各自的论辩文化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古代中国与古希腊论辩文化对各自国家的影响。
答案(1)中国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形成;诸侯争霸,各诸侯国以辩才作为选择治国人才的依据;百家争鸣,各学派彼此论战辩驳;辩才是士阶层职位晋升和博得君主赏识的基础;私学的发展推动辩论技巧的提高和辩论风气的形成;各国变法运动的推动。
古希腊: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精神的推动;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赋予希腊人逻辑的思维和辩论的智慧。
(2)中国:加剧诸侯争霸和旧制度瓦解,促进社会转型;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打击贵族特权,推动各国变法。
古希腊:推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繁荣;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推动文化教育、人文精神和法治的发展。
解析:第(1)问,应从中国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思想、教育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第(2)问应从对政治、思想、教育、阶级及社会进步等角度的影响来分析。
拓展延伸
世界文明古国发展的多元化特点
1.理解形成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特点的条件
(1)古西亚:两河流域土地肥沃,三面均无险可守,周围众多的游牧民族经常入侵,逐鹿于这块肥沃的土地,频繁的民族迁徙与冲突,使得两河流域体现为民族更替与王朝更迭,同时,这些民族迁徙和入侵也带来了新的活力。两河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相互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古埃及:尼罗河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埃及文明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尼罗河定期泛滥但很准时,泛滥而不成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还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促使埃及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3)古印度:印度河流域地处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雄伟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奔腾的江河、茂密的森林等无不展现出自然的强大力量。因此,生活在古代独特地理环境之下的印度先民,对于自然怀有普遍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之心催生了宗教的产生,使其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4)古代希腊: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相结合,造成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总之,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古代西亚、埃及和印度先后建立地区性大国,希腊城邦成为古代民主政治的摇篮。
同步跟踪
1.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这反映出古希腊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2.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约有一百多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从此,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
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
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3.从公元前
490
年到公元前
322
年,雅典约有一半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惩罚,大部分控告只是因为作战失利。对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说明(

A.集体决策有利于维护雅典城邦安全
B.雅典的民主只是少数贵族的民主
C.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逐渐遭到破坏
D.群体决策易感情用事,从而影响政治质量
4.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
C.古代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联系
5.在雅典人看来,凡是不成功的就是不合法的,因此军事上的失败往往会使将军背上背叛的罪名,成为法庭上被控告的对象。公元前424年,在征得雅典人同意后,将军默许了西西里各邦缔结的和平条约,因为除此之外他们没有更好的选择。回国后,雅典人却认为他们由于接受贿赂而放弃了攻占西西里的努力,因此将两名将军放逐,对第三名处以罚款。这最能说明(
 )
A.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集体决策
B.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特色
C.雅典直接民主决策中容易感情用事
D.雅典直接民主决策中有必要的约束机制
6.苏格拉底将自己的研究对象转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对当时流行的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都进行了详细论述,认为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提出“德行可教”。其主要目的是
A.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
B.宣传智者学派的主张
C.完善雅典的民主制度
D.树立人的尊严与价值
7.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B.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8.陈明远在《质疑四大文明古国》一书中指出,对于最初人类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城市建设代表主要的物质财富,属于硬件;文字、文献代表主要的精神财富,属于软件。这表明(  )
A.城市建设与文字、文献相互影响
B.两者的出现说明早期文明已产生
C.城市建设是文明出现的重要前提
D.早期文明产生受制于生产力发展
9.在《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在埃及有《尼罗河颂》,在中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这说明
A.人类早期的文明大多产生于大河流域
B.早期文明往往因为洪水泛滥而被毁灭
C.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密切相关
D.大河灌溉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
10.下图是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的地图。通过观察地图,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农业的发展是古代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B.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上是同时产生的
C.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上都诞生在大河流域
D.中国的地理环境更适宜早期文明的发展
详解部分
1.C
【详解】
根据材料“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可得出,人品败坏会破坏民主,说明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直接民主的弊端充分暴露”,故A项错误;美德不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故B项错误;材料只强调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不能说“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故D项错误。
2.D
【详解】
根据材料“……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以看出,公民权的取得不再是依据血缘,而是按照地域,表明这一地区正在向国家过渡,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可知个人自由得到了发展,故A项错误;“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
3.D
【详解】
材料反映了雅典很多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受到群众惩罚,多是因为作战失利,由此可见雅典民主政治虽然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制,但是直接民主也容易造成群体决策感情用事,影响民主政治质量,故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群体决策导致很多政治家被惩罚的现象,未体现群体决策与城邦安全的关系,故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公民行使权力,而不是少数贵族,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原则遭到破坏,故排除C。
4.C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可得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希腊的法律、文学、宗教对近代英国等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人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故A项错误;“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的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谈的是希腊与英国的关系,不是近代西方法律、文学、宗教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5.C
【详解】
雅典人往往以背叛的罪名控告军事上失败的将军,即便征得雅典人同意后,缔结和平条约的将军也遭到放逐、罚款等处罚,这最能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决策中容易感情用事,C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是公民集体决策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雅典民主政治具有直接民主特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雅典直接民主决策中有必要的约束机制,D项错误。
6.A
【详解】
苏格拉底详细论述了四种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并提出“德行可教”。由此可知,苏格拉底的主要目的是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故A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雅典的民主制度,故C错误;文艺复兴树立了人的尊严与价值,故D错误。
7.A
【详解】
农业的发展,要求有质量更好、更方便实用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即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故答案为A项;农业和畜牧业分工即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排除B项;剩余产品出现后,导致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排除C项;D项是在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排除。
8.B
【详解】
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两个判定标准,而这两个标准恰恰说明了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两者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故C项错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早期文明的产生,但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排除。故选B。
9.C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吉尔伽美什》是两河流域的英雄史诗;《尼罗河颂》是礼赞尼罗河的颂诗;“大禹治水”的传说是大禹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据上分析可知,古代埃、巴比伦和中国的早期文明,得益于处在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经常性的洪水泛滥,带来的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使这几个地区成为古代世界农耕文明极为发达的区域,说明大河与文明的产生及其形态栖息息相关,C正确;人类早期文明主要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集中在大河领域,但这并非材料表达的主旨,A错误;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流域虽然有经常性的洪水泛滥,但在带来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进一步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而不是毁灭了早期文明,B错误;“大河灌溉农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基础”与材料无关,D错误。
10.C
【详解】
根据地图显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都在大河流域,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四大文明古国基本上都诞生在大河流域,C项正确;地图中没有体现农业的发展情况,A项不符合题意;四大文明古国诞生时间并不相同,B项错误;中国的地理环境更适宜早期文明的发展不能通过地图直接得出,D项排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