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而中国人对此大有研究,你知道中国有哪些关于建筑的成语吗?
钩心斗角
登堂入室
鳞次栉比
五脊六兽
课前活动
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文学家爱“批”建筑物。你知道哪些关于建筑的名篇吗?
《阿房宫赋》《滕王阁序》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
核心素养:
学习重点
语言建构与应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客观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中国建筑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思考现今城市文化
1、中国建筑的特点
2、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法”
3、说明方法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预习检测:(3min)
1、关于作者
2、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
课前自学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马寅初
错批一人,少了名城——梁思成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梁思成身份卡
姓名: 性别:
国籍: 配偶:
身份:
成就:
梁思成
男
中国
林徽因
纽约联合国大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
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
课前自学
文体:自然科学小论文,一、同正规论文比小,篇幅短,内容浅;二、科学性,材料真实可靠;三、创造性,新方法、新成果、新见解。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从地域、历史两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1-2)
二、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3-13)
三、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文法”)。(14-17)
四、作者最后提出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并提出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 (18-20)
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层次
课前自学
思考:中国建筑有什么特点,作者重点讲了哪些特点?
地域广、历史久、水平高、“九大特征”
“九大特征”
讨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分别是什么?具体如何?
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一
故宫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平面布置,建筑群落,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院落文化——宗族文化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二
鸟瞰故宫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二、群体建筑构成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北
东角门
穿堂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西角门
二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荣国府院落布置示意图
厢房
第三回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结构方法,立柱和横梁之间形成“间”,墙、门窗设臵极为自由。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三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斗拱:在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之一。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四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雨雪排泄)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五
现代建筑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屋顶,“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六
滕王阁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颜色,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七
豪门建筑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部件装饰作用,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八
门
环
脊
吻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材料装饰作用,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中国建筑的特征之九
彩漆
木刻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一)单个建筑由三部分构成。
九大特征
(二)平面布置:建筑群(“所”)、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
(三)木材结构:立柱横梁形成“间”,墙门窗设置自由。
(四)斗拱:柱梁交接处,层层挑出,斗是方形,拱是弓形,减少剪力,有装饰性。显著特征。
(五)举架形成屋顶斜坡弯曲面。
(六)屋顶:有四面坡,四角翘起,有壮丽的装饰性。主要特征。
(七)朱红彩绘,用色最大胆。
(八)结构部分成为装饰。
(九)建筑材料的装饰性(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立体构成
平面布局
结构方法
斗拱
举折和举架
结构
特征
装饰
特征
屋顶
颜色
部件的装饰作用
材料的装饰作用
主
次
总
分
九大特征之说明顺序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文法
文章
大文章
小品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巩固训练
可译性:
语言和文学
建筑学
词汇
建筑的单个构件和因素
文法
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
文章
建筑或建筑群
大文章
宫殿、庙宇等
小品
山亭、水榭等
依据课文,填写下表。
巩固训练
可译性:可以互相翻译。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有很大不同。
越
南
顺
化
王
宫
缅
甸
曼
德
勒
皇
宫
日
本
建
筑
(一)讲立体构成,单个的建筑自下而上一般是由台基、主体(房屋)和屋顶三个主要部分构成的。
作诠释
(二)讲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
举例子、打比方
(三)介绍了中国建筑的结构方法,即以“木材做立柱和横梁”的框架结构,并解释了中国建筑的力学原理,指出这与现代的结构原则上是一样的。
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四)说明斗拱的作用,先描述“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它不但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还具有装饰作用。
摹状貌、下定义、举例子
(五)说明“举折,举架”的作用,即为了形成屋顶的斜坡或曲面。
下定义、摹状貌
(六)介绍屋顶,指出它是“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并在与其他建筑体系的比较中,盛称“翘起如翼”的屋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作比较、引用
(七)从着色方面介绍中国建筑的特征,指出“在使用颜色上,中国建筑是世界各建筑体系中最大胆的”,不但在大建筑物中使用朱红色,而且还大量用彩绘来装饰木架部件。
举例子、作比较
(八)介绍中国建筑的装饰部件,大到结构部件、脊吻、瓦当,小到门窗、门环、角叶,都具有很鲜明的装饰形状或图案。
举例子、打比方
(九)说明中国建筑在用材方面的装饰特点,有色的琉璃砖瓦、油漆、木刻、石雕、砖雕等,无不尽显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作诠释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作比较、下定义、引用
巩固训练
常用的说明方法用那些
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分类别、作比较、
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列数字、引用、作假设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七种:
1、数字说明法:也叫列数字。有时为了便于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用一些数字来准确地、科学地加以说明。
2、比较说明法:也叫做比较。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比较陌生的事物,用具体的或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往往能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
3、定义说明法:也叫下定义。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4、比喻说明法:也叫打比方。用熟知的事物做比喻,可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形象,有助于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5、列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6、举例说明法:也叫举例子。就是用列举事实的方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说得具体明晰、通俗易懂。
7、分类说明法:也叫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8、引用说明法:也叫引资料。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9、摹状貌。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10、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11、作假设。运用思维、想象,对所研究的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初步设想或推测,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来可能要出现的状况,会增强说明对象的说服力。在特定的情况下,排除所有因素,实现自己想达到的效果。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说说梁思成写作本文的目的
探求如何建造新中国的建筑
建议:要继承优良传统。
拓展延伸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从1950年开始,北京随着旧城改造和地铁修建,古建筑开始消失。
1952年,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被拆除
1954年,地安门被拆,遭受同样命运的,1956年是朝阳门,1965年是崇文门和阜成门、东直门,到1969年,是西直门。而梁思成先生于1972年去世。
历史的教训
2008年江苏省东台市西溪大量古建筑被以“旅游开发”的名义非法拆毁!
2009年2月镇江在旧城改造时已经拆毁五十多处文物古建筑。
2009年7月1日《中国青年报》:北京雨燕因古建筑大量拆毁锐减近乎消失。
2010年8月 石家庄最后一个四合院将被拆迁
严谨 勤奋 求实 创新
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
一国一族之建筑是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因这事实明显的代表为我们文化衰落消失的现象。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
拓展延伸
古建筑为何能抗震?它们又是怎么抗震的?
芦山震中的百年老屋,天津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等我国许多古代建筑都成功地经受过大地震的考验,千百年来均经历过多次地震仍然傲然屹立。
绝招一:古建筑的台基堪称整体浮筏式基础。
绝招二:斗拱。
绝招三:榫卯是抗击地震的关键。“以柔克刚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就是这种思想的直接产物,而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防震的方法堪称“建筑版太极拳”。
地震中百年老屋一例不倒
山 西 应 县 木 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