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3哈姆莱特》
第3课 哈姆莱特
——人文主义思想的展示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脚镣(liáo)
鲁莽(mǎnɡ)
冥冥(mínɡ)
诡计(ɡuǐ)
B.枭雄(niǎo)
藩属(fān)
棕榈(lǘ)
国玺(xǐ)
C.篡夺(cuàn)
嗣位(sì)
戕害(qiānɡ)
蟊贼(máo)
D.淆乱(xiáo)
禀赋(bǐn)
辞藻(zǎo)
繁文缛节(rù)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带着她的荣冠,勾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
B.签上名字,盖上印玺,把它小心封好,归还原处,一点没有露出破锭。
C.我们的记忆将要因此而肴乱,交不出一篇正确的帐目来。
D.他的高超的禀赋是那样稀有而罕见,说一句真心的话,除了在他的镜子里以外,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跟他同样的人,纷纷追踪求迹之辈,不过是他的影子而已。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是真理,它意味着成千上万的读者,都会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真谛。
B.威廉·莎士比亚的故乡——是斯特拉特福镇,是英国最火爆的文人之乡,一个可以追寻莎翁的童年、青年和晚年生活足迹之地。在莎翁的人生中,伦敦有如他的戏剧世界,故乡有如他的神话世界。
C.世界排名第105的朝鲜队在面对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队时,竟然能够毫不示弱,到最后一刻还能够打进一球。这种强烈的求胜心和意志力在零度的天气当中给世界杯注入了滚烫的激情,也征服了很多很多球迷的心。
D.在娱乐为王的时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红遍大江南北。可令人讽刺的却正是这档打着“诚”字的节目,让所有人都在质疑其嘉宾是否真诚。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重庆工学院”正式更名为“重庆理工大学”的庆祝仪式上,少了繁文缛节,多了学术气息。
B.在企业发展的初始阶段,陈师傅搞了几项技术革新,被誉为革新大师,真是当之无愧!
C.成都“6·5”公交车纵火者张云良真是一个万恶不赦的家伙,他的残忍造成了27人死亡、74人受伤的惨剧。
D.范曾在艺术上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并处心积虑,创造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先河。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算计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
B.②①③⑤④
C.④①③⑤②
D.②④①③⑤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哈姆莱特》取材于12世纪的一部丹麦史,被莎士比亚将这个中世纪的封建复仇故事,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悲剧。
B.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月17日签署了总额达7
870亿美元的经济救援法案并发表了讲话,他说“今天并不意味着我们经济问题的结束,也并非穷尽了挽救经济的所有手段,但今天却是象征着结束的起点”。
C.莎士比亚447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4月25日达到高潮,来自17个国家的外交官、文化使团和当地市民一起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举行游行。
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国 王 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你们两人的技术我都领教过;但是后来他又有了进步,所以才规定他必须多赢几着。
雷欧提斯 这一柄太重了;换一柄给我。
哈姆莱特 这一柄我很满意。这些剑都一样长吗?
奥斯里克 是,殿下。(二人准备比剑。)
国 王 替我在那桌子上斟下几杯酒。要是哈姆莱特击中了第一剑或是第二剑,或者在第三次交锋的时候争得上风,让所有的碉堡上一齐鸣起炮来;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麦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把杯子给我;鼓声一起,喇叭就接着吹响,通知外面的炮手,让炮声震彻天地,报告这一个消息,“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来,开始比赛吧;你们,裁判员,留心看啊。
哈姆莱特 请了,先生。
雷欧提斯 请了,殿下。(二人比剑。)
哈姆莱特 一剑。
雷欧提斯 不,没有击中。
哈姆莱特 请裁判员公断。
奥斯里克 中了,很明显的一剑。
雷欧提斯 好;再来。
国 王 且慢;拿酒来。哈姆莱特,这一颗珍珠是你的;祝你健康!把这一杯酒给他。(喇叭齐奏。内鸣炮。)
哈姆莱特 让我先赛完这一局;暂时把它放在一旁。来。(二人比剑)又是一剑;你怎么说?
雷欧提斯 我承认给你碰着了。
国 王 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7.
文中加点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为什么?
答:
8.
国王对哈姆莱特曾说过他看好雷欧提斯,为什么在这里却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
答:
9.
文中画线的“这一个消息”指什么?为什么国王要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
10.雷欧提斯明明知道比剑是一场阴谋,也知道自己使用的剑的剑锋上涂有毒药,为什么在比剑的第一、二回合却让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答:
三、一法一练——潜台词
本剧的语言中有的是内涵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或者说,潜台词就是“话中话所含有的意思”,是在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指台词的内在实质。包括说话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尽之言等。亦借指某种暗含的意思。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潜台词是什么。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 亲 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 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 亲 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 胤 爸爸!我是阿胤。
父 亲 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 亲 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 亲 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 亲 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 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 (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 亲 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 (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 亲 (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 (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 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 (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 (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
贤一郎 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新二郎 可是……
贤一郎 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 亲 (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
母 亲 (哀求地)贤一郎!
阿 胤 哥哥!
贤一郎 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答:
答案
1.C 2.D 3.C 4.D 5.C 6.B
7.不好。因为原文更能凸显出国王的尊贵身份,表示国王地位的至高无上以及对这次比剑的高度重视。
8.国王对哈姆莱特说看好雷欧提斯是为了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使比赛更激烈。国王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是防备毒剑之计不成功,为毒剑之计作铺垫。
9.文中画线的“这一个消息”指哈姆莱特比剑胜利,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的消息。国王用如此排场预祝哈姆莱特的胜利,实际上是一箭双雕之计,既想激起哈姆莱特的斗志,又想借此机会除掉哈姆莱特或雷欧提斯。这段文字充分显示了国王的狠毒、奸诈、阴险。
10.在交手前哈姆莱特向雷欧提斯请求谅解的一番话真挚、恳切,感动了雷欧提斯。比剑中第一、二回合,雷欧提斯由于一时不能下定决心杀死哈姆莱特,因此他出手比较犹豫,被哈姆莱特占了上风。
11.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第2课 雷 雨
——被雷雨打落的爱之花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伺候(cì)
谛听(dì)
惊愕(è)
应验(yīnɡ)
B.昧心(mèi)
报应(yìnɡ)
男仆(pú)
切菜(qiē)
C.卑鄙(bǐ)
敲诈(zhà)
江堤(tī)
混账(hùn)
D.本分(fèn)
打量(liànɡ)
咀嚼(jiáo)
窟窿(lonɡ)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贤惠 智慧 汗涔涔 与心不忍
B.枯燥 烦躁 味心钱 一帆风顺
C.悲愤 奋发 旧恩怨 奄奄一息
D.仿绸 不妨 樟木箱 痛不欲生
3.
对下列破折号的作用,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周朴园 你——你贵姓?(表示思考间隔)
B.鲁侍萍 (泪满眼)我——我——我只要见见我的萍儿。(表示语气断断续续)
C.周朴园 ……我叫他,他就可以下来见你。不过是——(顿)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表示解释说明)
D.周朴园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表示话题转换)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昨日清晨,一个流浪汉被打伤头部躺在路中央4小时,奄奄一息,该市一家知名医院的急救车出诊,医生只对其进行简单包扎后即离开了。
B.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周朴园竟没料到三十年后侍萍会出现在他的周公馆里。
C.4月15日出台的这些房地产新政策绝不会一帆风顺,因为靠着房地产致富的特殊利益集团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反扑房地产新政。
D.前一场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先写他们的不期而遇,通过叙述揭示了故事的原委;后写他们各自的处境,并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5.
下列语句重新排序后,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了的产物。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A.⑤②④①③
B.④③②①⑤
C.⑤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⑤②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曹禺这个名字对我们是很熟悉的,被列入全市首批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的曹禺故居纪念馆已经进入最后的布展阶段,将于5月1日对外试开放。
B.观众普遍认为,新版《雷雨》演员台词功底深,演戏老到,张弛有度,凸显人性回归的命运主题,他们让经典老戏绽放出了新的光彩。
C.郑榕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获得者,他从1954年扮演《雷雨》中的周朴园开始,用了近50年左右的时间,对人物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总结。
D.戏剧《雷雨》中周朴园的一句“无锡是个好地方”,成了无锡对外城市形象的宣传用语。不过,这句话被译为“Wuxi
is
a
good
place”近日出现在锡城出租车的显示屏上后,引发了诸多网友和市民的关注与争议。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鲁侍萍 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上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周朴园 (惊愕)梅花?①
鲁侍萍 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②
鲁侍萍 我是从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③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④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7.
①处周朴园“惊愕”的原因是什么?
答:
8.
②③处的台词分别表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心理?
答:
9.
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为什么会惊恐万状,追问侍萍“谁指使你来的”呢?
答:
10.如何理解④处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
答:
三、一法一练——个性化的语言
高度个性化的语言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指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如鲁大海的语言:“可是你完全错了。……”“?看合同?什么??慢慢地?他们三个人签了字?……”“?如梦初醒?这三个没有骨头的东西!……”他的语言是他倔强、鲁莽、幼稚的个性的写照。
如何才能写好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呢?,首先,动笔描写人物语言之前,先得对笔下的人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他的年龄、职业、身份、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这决定着他说话的内容、用词乃至语气、语调的不同。
其次,要根据人物个性,结合平时对某类人观察的结果,把笔下人物放到特定情景中去分析,以确定说话内容和说话风格。
最后,一定要保持口语化特点,多用短句和口语。
11.阅读《雷雨》中“蘩漪喝药”一场戏,细品周朴园的台词,特别是画线部分,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
四 凤 煎好了。
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
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
蘩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
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
蘩 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
周朴园 (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
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
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
蘩 漪 (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
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
四凤走到左边倒药。
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
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
(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四凤放下药碗。
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
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周 冲 (反抗地)爸!
周朴园 (怒视)去!
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
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
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您不要这样。
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
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
周 冲 (含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爸爸的气是不会消的。
蘩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吗?
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该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
蘩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
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
周 萍 爸!我——
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
周 萍 (走至蘩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
周朴园 (高声)跪下!
周萍望着蘩漪,蘩漪泪痕满面,周冲气得发抖。
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
蘩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峻厉的眼光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
答:
答案
1.B 2.C 3.A 4.B 5.C 6.D
7.“惊愕”是周朴园的意外情态,因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几乎忘记了的梅花。
8.②处的台词是一种不敢相信事实而终于发现是事实的反问,表现了周朴园的恐慌心理。③处的台词则表现了周朴园紧张、害怕的心理。
9.因为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这给他的精神以沉重打击,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这正是他心虚的表现。他认为侍萍此次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划策,这表现了他奸诈多疑的性格。
10.鲁侍萍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蹇,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
愤懑。
11.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身份、说一不二的地位、上下尊卑的秩序,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范,专横、专制,根本不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第一单元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第1课 窦娥冤
——窦娥,负屈含冤的化身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角色(jiǎo)
盗跖(zhí)
嗟怨(jiē)
前合后偃(yǎn)
B.枷锁(jiā)
罪愆(yán)
衔冤(xián)
湛湛青天(zhàn)
C.寒暄(xuān)
错勘(kān)
亢旱(kànɡ)
苌弘化碧(chánɡ)
D.煞尾(shà)
埋怨(mái)
尸骸(hái)
杳无音信(yǎo)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煞尾 寒暄
两全其美
引吭高歌
B.脉博
造孽
身首不全
苌弘化壁
C.誓愿
白练
揠苗助长
负曲衔冤
D.尸骸
伏侍
激流勇退
不明不暗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娥冤》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女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B.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部,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C.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生存还是毁灭,”这真是一个难以抉择的人生命题,这也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D.1934年曹禺的处女作《雷雨》问世,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真正成熟的标志。
4.
下列典故与传说中的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举案齐眉 ②望帝啼鹃 ③苌弘化碧 ④六月飞霜
⑤亢旱三年
A.①孟光 ②邹衍 ③苌弘 ④燕惠王 ⑤东海孝妇
B.①颜渊
②邹衍
③庄周
④燕惠王
⑤窦娥
C.①孟光
②杜宇
③苌弘
④邹衍
⑤东海孝妇
D.①颜渊
②杜宇
③庄周
④邹衍
⑤窦娥
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人将窦娥与小白菜两人相提并论,这是不够准确的。
B.我本是要把这本言情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当顺水人情把它送给了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
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
D.很多贪官沦为阶下囚后,都流露出一丝后悔:“受贿之初,心有余悸,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真不该有这第一次啊!”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欧洲时报》等法国媒体认为,赣剧《窦娥冤》巡演团在法国的精彩演出,播撒了中法友谊的种子,开辟了两国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
B.《窦娥冤》第四折以窦娥的冤死结束,让人悲慨而叹息不已,而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腐朽黑暗的社会造成的。
C.这位前世界冠军说,当今乒乓球技术飞速发展,世界一些顶尖选手的实力非常接近,决赛时往往只差一分,甚至两分。
D.从目前来看,在飞机上安装地空互联系统是一个趋势。从我国航空公司的运行情况来分析,今后会大力普及飞机上的上网服务。
二、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正宫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
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
倘秀才
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刽子云)你有甚么话说?(正旦唱)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休推辞路远。
(刽子云)你如今到法场上面,有什么亲眷要见的,可教他过来,见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
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只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7.
请分析“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两句唱词的含意和作用。
答:
8.
从语言效果的角度看,滚绣球一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语言表达技巧来抒发人物强烈的感情和突出人物性格?
答:
9.
分析滚绣球这支曲子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
三、一法一练——对仗
《窦娥冤》一文中的“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运用对仗,通过对天地的控诉,实际上表达了窦娥对现实社会的黑暗统治的控诉,充分表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所谓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
10.下面几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其艺术效果。
(尚书云) 陛下不必挂念。(驾唱)
得胜令 他去也不沙架海紫金梁,枉养着那边庭上铁衣郎。您也要左右人扶侍,俺可甚糟糠妻下堂!您但提起刀枪,却早小鹿儿心头撞。今日央及煞娘娘,怎做的男儿当自强!
川拨棹 怕不待放丝缰,咱可甚鞭敲金镫响。你管燮理阴阳,掌握朝纲,治国安邦,展土开疆;假若俺高皇,差你个梅香,背井离乡,卧雪眠霜,若是他不恋恁春风画堂,我便官封你一字王。
(尚书云) 陛下,不必苦死留他,着他去了罢。(驾唱)
七弟兄 说什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 以上是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是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的几支曲词。
答:
答案
1.C 2.A 3.D 4.C 5.D 6.D
7.这句话的意思是无缘无故就触犯了刑法。表明窦娥满腹冤屈无处伸的痛苦,以及对当时黑暗的司法制度的不满。
8.词语的反复、反问句的使用、感叹句的连用,抒发了人物强烈的感情,突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9.表达了人生命运不由自己把握的无奈的心情,并把矛头直指高高在上的“天”和主宰万物的“地”,通过窦娥的强烈不满,揭露社会的黑白不分、是非颠倒。
10.如七弟兄一曲中,“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两句,“散风雪”对“动关山”,“旌节影”对“鼓角声”,“悠扬”对“悲壮”。对仗工整且极熨帖,节奏感强,韵脚响亮。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和韵律美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