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澄西片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初三语文试卷 2012.1
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⒈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 浮想连翩 (piān) 绮(yǐ)丽 B.鄙夷不屑(xiè) 俨(yǎn)然
C. 泠泠淙淙(cónɡ) 腻(nì)烦 D.明眸善睐(lài) 雄踞(j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明星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错别字连篇累牍,简直让人不堪入目。
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上海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
C.由于治安形势大为改观,三年来,这里未发生过一起大案,连小偷小摸的事也凤毛麟角。
D.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就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A食:吃。 B时:到……时候。
C.齿:年龄。 D.熙熙:快乐的样子。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利比亚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C.是否有自信心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D.来自江阴各校的义工,以极大的热忱,为这个地区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
5.对名著内容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但是大臣们奉命表演的时候,危险就更大了。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比以前更有本领,更想胜过同僚,过分卖弄自己,所以难得有不失事的,有的人甚至跌过两三次。
A.选段出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B.从选段看,在利立浦特要获得更大的官位,就必须冒更大的危险。
C.作者称“致命的意外事件”为“不幸事件”,足见作者对参加游戏者的同情。
D.作者写这种游戏的目的是抨击英国宫廷和大臣们的昏聩无能。
6.对下列一段文字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那迷人的庭园,每一棵树与它身后的墙都使我倾倒,使我怀疑苏州人究竟是生活在亚洲、中国、硬邦邦的地球上,还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编织的神话里。这神话的世界比真的世界要小也要美得多。她太小巧,太娇嫩,太优雅,她会使见过严酷的世界,手掌和心上都长着老茧的人不忍得去摸她碰她亲近她。
(王蒙《苏州赋》)
A.富庶美丽的苏州犹如神话故事中的天堂。B.迷人的苏州园林使人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中。
C.苏州人善于编织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D.苏州人用自己辛勤劳动创造神话般的苏州园林。
二、阅读与赏析 (共49分)
(一)(12分)
张文诩,河东人也。文诩博览文籍,特精《三礼》,其《周易》《诗》《书》及《春秋三传》,并皆通习。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硕学之士,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之徒,并延之于博士之位。文诩时游太学,晖远等莫不推伏之,学内翕然,咸共宗仰。右仆射苏威闻其名而召之,与语,大悦,劝令从官。文诩意不在仕,固辞焉。
仁寿末,学废,文诩策杖而归,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不应命。事母以孝闻。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尝有人夜中窃刈其麦者,见而避之,盗因感悟,弃麦而谢。文诩慰谕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文诩尝有腰疾,会医者自言善禁①,文诩令禁之,遂为刃所伤,至于顿伏床枕。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因为其隐,皆此类也。州县以其贫素,将加振恤,辄辞不受。每闲居无事,从容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终于家,年四十。乡人为立碑颂,号曰张先生。
[注]①禁:施禁咒语。(节选自《隋书·张文诩传》)
⒎下列句中的“以”与“州县以其贫素”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太医以王命聚之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D.扶苏以数谏故
⒏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文诩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周易》、《诗》、《书》以及《春秋三传》这些典籍,他都通晓熟悉。
B.张文诩博览文籍,隋文帝招揽天下名儒硕学之士时,房晖远、张仲让、孔笼等人都极力延请张文诩担任太学博士。
C.张文诩淡泊名利,志不在仕,多次推辞做官,并很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希望自己有美名传世。
D.张文诩博学多闻,不慕名利,善解人意,处处为他人着想,并常常以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深受同乡爱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固辞焉 固: ②文诩策杖而归 策:
③弃麦而谢 谢: ④将加振恤 振: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每以德化人,乡党颇移风俗。(2分)
译:
②医者叩头请罪,文诩遽遣之。(2分)
译:
(二)(4分)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①开头两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了急雨前的情景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三、四两句中的“钩疏箔”与“卧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4分)
微波武器
①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②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12.第②自然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自然段最后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4分)
文章五诀
①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等。如就单项技巧而言,描写而不单调,叙事而不拖沓,抒情而不做作,说理而不枯燥,文章就算做好了。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变化再多,基本的东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
②正如一根单弦也可以弹出一首乐曲,只跑或跳也可以组织一场体育比赛。但毕竟内容丰富、好听、好看的还是多种乐器的交响和各种项目都有的运动会。所以无论哪种文体,单靠一种手法就想动人,实在很难。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试用这个公式来检验一下名家名文,无不灵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一篇“记”,但除用一二句小叙滕子京谪守修楼之事外,其余,“霪雨霏霏”“春和景明”都是写形,“感极而悲”“其喜洋洋”是写情,而最后推出一句震彻千年的大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事、情、理,四诀都已用到,文章生动而有深意,早已超出记叙的范围。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从追悼会现场说起,是形;讲张思德烧炭,是事;沉痛哀悼,是情;为人民服务,是理;引司马迁的话,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是典。“五诀”俱全,如山立岸,沉稳雄健,生机勃勃。
③“文章五诀”说来简单,但它是基于平时对形、事、情、理的观察提炼和对知识典籍的积累运用。如太极拳的掤(bīnɡ)、捋、挤、按,京戏的唱、念、做、打,全在临场发挥,综合运用。高手运笔腾挪自如,奇招迭出,文章也就忽如霹雳闪电,忽如桃花流水。
14.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概括作者的观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本文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5分)
从乡村到城市
①穿梭在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公共汽车,常常带给我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们既属于乡村,也属于城市,同样的,我们既不属于乡村,也不属于城市,始终在路上,像极了推石上山的西西弗,周而复始,疲于奔命。而我居然深爱着这种貌似悲怆实则欢快的命运,甘为飘萍,拒绝扎根,不想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下来。
②我是农民的儿子,在乡村生活了二十多年,黄土地就像母亲的胸怀,哺育了我的成长,后来在城市落脚,仿佛邂逅了情投意合的爱人,她拥有缠绵悱恻的胸膛,怀抱我不羁的心房。
③对我来说,乡村是宁静的,闲适的,单调的,是一种慢,像一首朦胧诗;而城市是喧闹的,动荡的,丰富的,是一种快,像一首通俗歌曲。哪一种生活都不可或缺,哪一种生活都充满了母性的关怀,呼唤一个男人最后的回归。
④平房和庭院不离不弃地相拥,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在把酒话桑麻;庭院里树影摇曳,枝叶婆娑,静候花事的消息;花圃中五颜六色的月季精神抖擞地盛开,便有暗香错落有致地轻轻浮动,弹奏出清丽而婉约的音符;天籁般的鸟鸣已经成为城市的绝响,却依然跳跃在乡村乐曲的每一个声部里;看不见袅袅婷婷的炊烟冉冉升起,却听得见小贩们自由自在的叫卖声曲折地传来,越发陪衬出乡村的静谧;跟母亲下地时,我更像个看客,光脚踩进松软的泥土里,玩味那湿润的温存;一阵风掠过,眼望麦田中似有千军万马激战正酣,一瞬间心旌摇荡热血沸腾;天空深蓝似梦,云朵纯白如棉,让人在不知不觉之间,沉溺在浪漫的温柔乡里,领略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幸福。
⑤无法为乡村生活提供更多的注脚,只好让小妹说说乡村和城市在她心中的印象。她说城市就像沙尘暴或者冰雹,而乡村是雪或者小溪。我惊异于她微妙的感觉,却忧心忡忡地发现,在她心中有一个恶劣的城市形象。而我所想到的最贴切的比喻,却是村上春树的一部小说的名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乡村就在世界的尽头,而城市正是个冷酷的仙境。
⑥拥挤的居民楼是一个个巨大的蜂箱,而我们就像蜜蜂一样,在属于自己的那个小方格里钻进钻出;广告牌纠缠不清的商业大厦威风八面,怂恿着这个时代的物欲横流;霓虹灯闪烁在城市的夜晚,是一只只欲望的眼,充满让人意乱情迷的诱惑;车流追逐着人流,波涛汹涌地川流不息,于是让噪音淹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工厂的烟囱林立,像一条条强取豪夺的手臂,向灰色的天空竭力伸展,争抢那最后的一抹天蓝,空气中始终弥漫着苦涩的味道;好像也只有那些大大小小的服装店、音像店、书店、网吧、歌舞厅、咖啡屋,以文化的名义,勉强挽回了城市最后的颜面,这不断恶化的城市环境,真让人触目惊心……
⑦传统在乡村,现代在城市。乡村单调得好像只有一个叫做农业的心脏,而城市的丰富也许就在于它的五脏俱全,商业是心脏,工业是肺……
⑧乡村包围着城市,同时被城市渗透,蔓延。而我却一厢情愿地希望,乡村永远和城市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保留住自己的清新和宁静,就像捍卫我的另一种生活。
16.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17.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请你说说第⑥自然段“怂恿”一词的妙处。(2分)
广告牌纠缠不清的商业大厦威风八面,怂恿着这个时代的物欲横流。
答:
②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花圃中五颜六色的月季精神抖擞地盛开,便有暗香错落有致地轻轻浮动,弹奏出清丽而婉约的音符。
答:
18.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⑤自然段“乡村就在世界的尽头,而城市正是个冷酷的仙境” 中的“冷酷”在文中含义的理解。 (3分)
答:
19.读完全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 (4分)
答:
(六)(10分)
20.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 ,君子好逑。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⑤ ,志在千里。
⑥ 山回路转不见君, 。
⑦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⑧竹外桃花三两枝, 。
⑨ ,单于夜遁逃。
⑩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三、表达与交流 (共66分)
(一)(6分)
21.近年来,醉驾致人死伤事件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为了保证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民的人身安全,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正式实施“醉驾入刑”的法案。
①请你据此拟一条公益性广告语,劝告驾驶者不要酒后驾车。(2分)
答:
②“醉驾入刑”法案实施不久,就有言论称“应视情节轻重,来确定醉驾是否入刑”,这一言论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醉驾”是否“入刑”你有何看法,请谈一谈。(80字左右)(4分)
(二)作文(60分)
22.请以“ ,也是一种享受”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4)不少于600字。
初三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15分)
1.A 2.D 3.A 4..B 5.C 6.D
二、阅读与赏析 (共49分)
(一) 7.C 8.B
9、①坚决 ②拄着 ③道歉 ④同“赈”,赈济
10、①他常常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教育别人,乡党也因此改变了乡里的一些风气习俗。(化:感化;移:改变,占1分,句子通畅1分)
②医者向张文诩磕头请罪,张文诩却立刻让他走了。(遽:立刻,遣:打发、送,占1分,句子通畅1分)
(二)
11.①首句是从视觉角度描写的:海上风浪如云,惊涛拍岸;(1分)第二句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北风劲吹,雷声阵阵。(1分)
②表达了诗人面对急雨到来时的一腔豪情(1分)和雍容气度。(1分)(意近即可)
(三)
12. 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0.5分)准确清楚地(0.5分)说明微波武器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其杀伤力很大。(1分)
13. 不能删去。(0.5分)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0.5分)
(四)
14. 一篇文章如果单就写作手法来看,必须富有变化才算好文章。
15. 举例论证。(1分)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般只有‘五诀’并用才能做成斑斓锦绣的五彩文章”这一观点。(1分)
(五)
16. 表明作者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向往,(1分)对纯朴乡村生活的热爱。(1分)引出对下文乡村、城市生活的描写和评说。(1分)
17. ①写出了商业广告的诱惑之大(1分)和现代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1分)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季旺盛的生命力(1分)及其散发的暗香在微风中阵阵袭来的幽雅情态。(1分)
18. 居住空间促狭、活动不自由;物欲横流、迷离诱惑;噪音巨大、空气污染;……(意近即可,一点1分,满三点即可)
19. 抒发热爱乡村的情怀,(1分)同时侧面指出了城市的某些不足,(1分)表达对乡村生活的留恋,(1分)以及对城市弊端的忧虑。(1分)
(六) 20.答案略。
三、表达与交流
21.①(2分)围绕酒驾展开,符合广告语的要求即可。
②(4分)观点鲜明,语言精练、流畅,得4分。有观点,表达流畅,得3分。有看法,语言欠流畅2分以下打分。
22.建议按中考评分标准执行。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