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10:57:1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七年级(上)
教材版本
语文版
课题名称
第六单元23《爱莲说》
难点名称
品味菊花、牡丹和莲花的对比映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体味菊花、牡丹和莲花所代表的不同品格,要通过理解句意,展开联想,将形象的景物转化为抽象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文章中,不同花代表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在多元化思潮的今天,体会作者独爱莲的品格,学生较难感受,因为这高于七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熟悉文章借花喻人,抒情言志的内涵。?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咏莲、颂莲,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请欣赏图片,并诵读诗作。
明确学习目标。
3.跟读、朗读课文。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4.疏通文意。
活动一: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文。(2)将重点词句意思批注在句旁。(3)将不会翻译的词句画出来与同桌讨论,还不会的保留在班级讨论。
活动二:学生集体讨论不会翻译的词句。
活动三:检查重点词句的翻译。
(1)重点词语:


清涟

净植
亵玩
(2)解释下列“之”字的含义:

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何陋之有?
助词,无义,宾语前置的标志
(3)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明确: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明确: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5.美读赏析。
(1)美读课文,赏析莲花之美。
活动: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问题:莲的高雅风度表现在哪里?
讨论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品读课文,赏析角度之巧。
问题: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讨论明确: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作者巧选这三个方面来写莲,分明在告诉读者,这哪里是在写莲花?这分明是在写像莲一样的人。为后文借物喻人作了铺垫。
(3)品析课文,赏析写法之妙。
问题: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学生自读课文,品析写法,并将自己的理解批注在书上。然后在小组交流
讨论明确:这是一种映衬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谁爱菊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谁爱牡丹?世人。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刘禹锡曾有诗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以看出,写“菊”写“牡丹”都是为了衬“莲”,写“菊”为旁衬,写“牡丹”为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6.探究课文,赏析立意之新。
问题1: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明确:
叹惋菊花: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
鄙薄牡丹: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庸碌之辈。追名逐利,趋炎附势,未免有些庸俗。
赞美莲花: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立身污浊尘世却能永葆高洁本色,十分难得。课文中的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问题2: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
讨论明确:
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作者是想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小结
7.归纳主题
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婉曲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污浊世风。实属选材独到,立意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