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就是社会上流传着的“四大件” ,它们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认识“四大件”吗?从“四大件”看生活变迁。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嫁妆的变迁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变化。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通信的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重难点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我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日常生活的变化
日常生活的变化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前
经济恢复,物价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
(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
1
3
5
衣
食
住
行
信
4
2
变
衣
改革开放前:
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
“蓝灰色的海洋”
服饰的巨大变化
衣
改革开放后:
色彩缤纷,款式新颖,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服饰的巨大变化
食
改革开放前:
饮食结构单一,很多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改革开放后:
不但“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健康。
饮食的巨大变化
想一想
改革开放前后,“吃”的变化也很大。人们在“吃”的方面有哪些变化?过去人们吃的野菜、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为什么还要说过去的生活不好呢?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营养健康
住
改革开放前:
住房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住房的巨大变化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
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住
住房的巨大变化
休闲娱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优化,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娱乐的巨大变化
合作探究
从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增长。
1、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商品供应充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4、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利用外资成效显著;
5、科技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阅读图表数据,结合所学,说一声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买粮食要凭粮票”;
2、有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计划性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资短缺。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交通的不断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交通条件很落后。
改革开放前:
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二)改革开放后: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世界第二。
公路:建密集公路网、公路大桥等,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前列。
民航:国内国外航线众多,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交通的不断发展
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二)改革开放后:
交通的不断发展
四
通
八
达
的
铁
路
网
立交桥
高速公路
行驶中的高铁
合作探究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交通拥挤
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加强交通管理、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实行限行政策、提升市民素质
研制“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工具”,发展新的交通方式
通信的不断发展
(三)中国的互联网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
(1)成果: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编的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结合所学,分析现代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原因。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极大解放了生产力,经济水平快速提高,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
经济改善
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政策,制定了正确的发展纲要,特别是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正确决策
全国各族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建设祖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人民积极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食、住、用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下列关于中国互联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起步较晚,发展迅速
B.使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复杂
C.互联网普及率居世界第一
D.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保持传统
A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
2、结合所学基础知识即可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