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3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课件(30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3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世界上最复杂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
——习近平论述中美关系(部分)
1.了解和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2.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和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重难点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中日建交的史实
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①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理应享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在美国等国家的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排斥在外,仍由蒋介石集团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③为争取恢复合法席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长期努力,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
美国态度的转变
①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的提案。
②1971年7月6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讲话,第一次对中国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称谓。
③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秘密来华访问。提出两个中国遭到拒绝。
中国坚定的态度
“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
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
——毛泽东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时间: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内容: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乔冠华的笑
国民党代表黯然离场
沮丧的美国代表
欢腾的第三世界代表
知识拓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后的故事
第26届联大从10月18日到24日间讨论了中国代表权问题,一共开会12次,有74国发言,辩论激烈。
10月 25日,第26届联大在大会主席马利克的主持下进行表决。
这位马来西亚外长明显偏向于新中国对所有的动议都采取公开唱名表决的办法。
美国提出两个中国议案,遭到拒绝。国民党代表宣布退场。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3票缺席,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当即表示:“恢复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席位,联合国才能说真正开始了工作。”
知识拓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后的故事
1971年10月25日
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超过2/3)获得通过
中国重返联合国
意 义
①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1年,首次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同样也是中国外交的转折,它带来了外交政策上的调整。以前我们的政策是求生存,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了求发展。要发展就需要和世界各国搞好关系,这就使得中国的外交更开放。
到80年代末,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而如今,中国已经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得越广泛,所发挥的影响也就越大”。
--《吴建民经历的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
知识拓展
为什么说中国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45年,联合国创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当时由中华民国(国民党政府)代表中国。
1945年6月26日, 中国代表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合作探究
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1971年,美国的霸权地位处于衰落之中,而中国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赢得世界的尊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政府经过长期的努力争取,并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之下,最终重返联合国。
材料二:1964年到1970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
(2)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赢得世界的尊重
(3)亚非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中美关系缓和
材料
探究
1971年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主要是得到了哪种国际力量的支持 ( )
A、苏联
B、美国
C、第三世界
D、苏联以外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C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设问: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主要得益于第三世界的国家;
2、题干与所学紧密结合。
中美、中日建交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20多年。
②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材料一: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是苏攻美守。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国力相对在削弱,而苏联却加紧发展自己的实力。美苏经济、军事力量对比开始出现明显变化。1969年,苏联洲际导弹数量赶上美国。苏联还在60年代末开始发展和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走到了美国的前面。不仅如此,这一时期苏联还建成了一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这一切使美国日益感到苏联已成为“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竞争者”。美国遇到了连做梦也没想到的挑战。
同时,日本、西殴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对美国强有力的挑战。
材料二:
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尤其是1969年3月发生的“珍宝岛事件”。
这使得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
——《苏联的霸权主义》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材料
(二)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中国:
①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与苏联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美国:
①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②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
③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重要作用;
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4)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关系正常化
(1)1971年初,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这次访华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乒乓外交”。从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3)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三)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影视留声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
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 义
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
背景
中美关系改善,日本国家利益需要。
过程
中日发表联合建交公报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
1972年9月27日 接见田中角荣
周总理与田中角荣在宴会上祝酒
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中日建交
  中日建交之后,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1964年1月27日,法国成为西方大国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奥地利
意大利
中国外交迎来70年代建交高潮
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
D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设问: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可知,两国出于国家利益方面。
全方位外交
唐律疏议
全方位外交
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举 措
(1)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2)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3)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4)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背景
全面推进与世界各国友好合作;
积极维护本地区及世界的稳定安宁;
深入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
——习近平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①中国已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特点
表现
全方位外交
意 义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全方位外交
建国初期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上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
上世纪70年代掀起建交热潮
(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 中美中日建交)
改革开放后,从多边外交到
全方位外交。维护和平的重要
力量,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外交发展概述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
综合国力
国际格局
国家利益
(根本)
世界贸易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全方位外交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1.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2.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等
3. 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交事业发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
中日建交
全方位外交
背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中美建交:尼克松访华
中日建交:田中角荣访华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意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