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2.结合实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3.结合实例,理解工业布局的意义及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
第
章
三
第二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美墨边境两侧景观
导:2min
墨西哥
美国
1.
说一说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两侧的景观有什么不同?
2.
在蒂华纳、墨西加利、华雷斯、马塔莫罗斯等城市中,
选择一个出口加工区,说一说它的区位优势条件。
3.
墨西哥政府为什么要在北部边境地区布局出口加工区?
1.美国一侧经济繁荣,工农业发达;墨西哥一侧杂乱无章,工业相对落后。
2.以上四座城市的出口加工区都主要承担组装和加工工艺,故该类工业布局于美墨边境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墨西哥境内毗邻美国,市场广阔;土地价格低;劳动力价格较低;原料和产品的运费低等。
3.有利于靠近美国的市场,节省运费;
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交易开支;
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美墨边境两侧景观
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指人类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评:30min
土地
劳动力
资金
能源
水源
原材料
废渣、废水
废气
产品
投入
产出
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工业区位的概念
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一、工业区位因素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自然条件
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发,不宜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自然资源
土地供给状况和地价,对于占地较多的工业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资源型工业直接受制于当地的自然资源状况
社会经济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劳动力
市场
政策
运输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运费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加工制造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要求。高科技产业应布
局在大城市附近或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
科学技术
1.自然因素
因素
主要影响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用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而优质的水源,需水量大的工业应考虑近河湖分布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很大
小结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主要影响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应考虑接近能源供应地
交通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劳动力
工业生产需要一定数量和拥有一定技术的劳动力,一个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影响
市场
工业接近消费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得市场的供求信息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税收、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其他
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小结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区位选择: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或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的工业,如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加工厂等
接近原料丰富的地区
1.原料指向型
(二)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制糖业1吨糖需要甘蔗量约为7.5吨
;
甜菜制糖业生产1吨糖需要8吨甜菜。
优势发展地区
2.市场指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如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等。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原料运输较为容易,或者可以就地取材。产品运输量大,运输成本高。
可口可乐公司
从美国运来的每一吨独特配方原料可以灌装数百吨可口可乐饮料
优势发展地区
3.动力指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如炼铝厂等,应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最好接近水电。
接近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一个年产10万吨
精铝的炼铝厂,
就需要有20万
~40万千瓦的
发电厂相配合。
需消耗大量的
能量。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等工业。
4.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接近丰富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工业区位选择:
电视机装配厂——从事电视机的装配过程,技术
含量较低,流水线作业下需要大量廉价的工人。
一般情况下,装配厂的工人工资投入占到了全
部投资的60%以上。
集成电路厂——技术含量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费用,因此他们往往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手。
5.技术指向型
指向类型
工业特点
工业布局原则
典型工业部门
原料指
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
市场指
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
接近消费市场
面包厂、啤酒厂、饮料厂、印刷厂、家具制造厂等
动力指
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接近能源供应地
有色金属冶炼厂、
钢铁厂等重工业
廉价劳动
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接近劳动力充足且价格低廉处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皮革加工、制衣、鞋等
技术指向
型工业
对技术要求较高
布局时应接近高等
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
小结2: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传统工业的区位指向)
P66
活动
第2题
(1)法国钢铁工业的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说出这些变化是由哪些区位因素引起的。
由靠近煤矿、铁矿到靠近交通便利、
市场需求大的区域。这些变化由原料、
燃料、交通、市场、技术等区位因素引起。
(2)在钢铁工业的布局中,哪些因素的
作用越来越明显?说出你的理由。
交通、市场、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由于技术条件的进步,资源的利用率上升,单位产品消耗的资源量减少;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能够大幅度减少运费,降低生产成本,从国外进口煤、铁等原料,制成工业产品后再输往国外。因此,钢铁工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弱,该工业更倾向于布局在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的区域。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各种区位因素的影响变化及原因如下表所示:
区位因素
影响变化
原 因
原料
影响越来越小
工业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交通条件的改善使运输成本不断降低
交通
交通便利的地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原料的运进和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
市场
影响很大
对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反应,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
信息
影响越来越大
信息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信息交流量大的城市越来越能吸引产业聚集
技术、知
识、创新等
影响越来越重要
工业生产中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技术指向型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环境
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区位因素的实质:
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效益。
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因素
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环境
质量
环境状况对厂址选择和企业经营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各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出了更高的环境保护要求,对污染企业进行更为严格的限制
信息
化水平
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导致传统区位因素(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的作用逐渐减弱,新的区位因素(科技、知识、创新等)的作用得以凸显。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引导企业布局和集聚。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经营模式的变革
产业
集聚
集聚有利于企业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进而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风向是指风的来向,一般分为
8
个方位。风向频率是指某一时期(年、季、月)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占该时期各风向总次数的百分比。它用来表示各个方位风向出现的多少,据此可绘制出风向频率图(又称风玫瑰图)。
(1)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该图中的最大风向是(
)
最小风向是(
)
①什么是风向?
②什么是风频?什么是最小风频?
③如何根据风向频率图确定盛行风向
距中心越远,风频越大
距中心越近,风频越小
西南风
东南风
W
E
N
S
风频、风向与工业布局
N
N
N
盛行风或主导风:
下风向/垂直郊外
如:欧洲西部
季风:
与风向垂直郊外
如:中国东部
多风向:
最小风频上风向
BEST
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并用(绿化带)隔离区与居民分开
盛行风向
重污染企业
居民住宅区
①工厂应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区、最小风频的下风地带;
风向频率图
P68
活动
第1题答案
②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
及河流上游,即河流下游
河流
重污染企业
居民住宅区
③有污染的固体废弃物应远离
居民区和农田
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选择
污染空气
固体废弃物污染
污染水源
水泥厂
酿造厂
发电厂
钢铁厂
化工厂
炼油厂
印染厂
造纸厂
电镀厂
皮革厂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项目
区域选择要求
典型工业部门
考虑环境要求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
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考虑污染程度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食品加工、纺织厂、服装长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厂
污染严重的企业(工业三废)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考虑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
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地带,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
?
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化工厂、酿造厂、炼油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力发电厂等
小结3: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P68
活动
第2题
水泥厂主要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造纸厂主要产生水污染废弃物;化工厂及产生既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又产生水污染废弃物;火力发电厂既既产生大气污染废弃物,又产生固体废弃物
水泥厂污染空气,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造纸厂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或河流上游;
化工厂既污染空气又污染水源,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还要兼顾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火力发电厂既要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又要注意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1
2
3
4
1800
1900
消耗量/吨
煤
铁
1985
钢铁区位
焦炭消耗小
煤炭区位
煤炭耗量大
钢铁工业
巨型运输船
港口区位
①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使得原材料地位减弱,交通、市场地位增强。
(2)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19世纪
煤炭炼铁时代
靠近大煤田
如:德国鲁尔区
20世纪
冶铁需煤量下降
靠近大铁矿
如:包钢、武钢、鞍钢
二战后
巨型运输船出现
靠近沿海消费区
如:宝钢、日本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特点
原因
举例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煤炭产地
早期煤炭炼铁,消耗煤炭比较多
德国鲁尔区
20世纪初期开始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冶金技术的改进,特别所用的焦煤量大幅度下降
中国鞍钢、武钢、攀钢、包钢
二战以后
消费市场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科技飞速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大幅度降低
中国的宝钢、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②信息化水平的发展,使得劳动力的数量和体力需求减弱,劳动力素质要求加强。
科
技
进
步
交通运输能力提高
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市场信息互通能力提高
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下降
对市场和信息通达度的依赖提高
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下降,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
小结4:科学进步对区位因素的影响
在生产上有投入一产出联系,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都较大,集聚可以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
(3)集聚因素日益重要
在生产上没有联系,但可以共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也可以利用集聚的规模优势,扩大自身的影响。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分析角度
评价用语
自然条件
原料
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充足)
燃料
接近燃料地(煤矿、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水源
靠近水源(河流、湖泊、水库),水资源丰富
土地
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经济条件
市场
接近市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交通
交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便利
技术
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有人才和技术优势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廉价
产业基础
靠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好;
工业基础好
小结5: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
分析角度
评价用语
社会条件
国家政策
有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鼓励
工业惯性
搬迁费用高
社会协作
设施完善,协作能力强
环境因素
大气
不污染城区大气
水
远离城市河流上游或水源地
宏观
工业部门、多个企业的总体布局,某工业部门的战略配置,区域工业综合布局。
微观
工业企业的布局,工业点的布局
工业布局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
二、工业布局
工业区是工业布局的地域表现形式,可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或专业性工业区与综合性工业区。
读下图找到世界规模宏大的工业区
我国东部沿海工业区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俄罗斯工业区
北美工业区
欧洲西部工业区
工业布局在近原料地、近燃料地、近消费地、临海型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临空型、科技型的新布局类型。
新布局类型
根据地域条件,以优势工业部门为主导,许多地方建成了现代化综合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向大型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布局在地域上相对集中,如北半球中纬度形成了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地带。同时,随着交通运输的改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趋于网络化,使得一些新型工业的布局相对分散。
工业布局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工业生产集中在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亚洲太平洋地区工业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新兴的加工制造业中心。
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世界工业布局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P70
活动
美国本土主要工业区分布示意
1.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兴起的原因
①矿产资源丰富:阿巴拉契亚山有
丰富的煤炭资源,
五大湖西部有铁矿分布;
②市场广阔:人口密集,城市众多,
消费市场广阔;
③交通: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及大
西洋沿岸便利的水运。
衰落的原因:
①日本、西欧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传统制造业呈现衰落趋势,美国国内的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停滞不前;
②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以重化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高税收等,工厂大量倒闭,失业率不断上升;
③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迅速崛起,其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被称之为“锈带”的美国东北部地区。
1.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兴起和衰落的原因。※
3.对比分析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的布局条件,并作出简要评价。※
美国本土东北部老工业区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传统的原料指向型工业。美国新兴工业区资源丰富(如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土地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分布、人才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新兴的技术指向型工业。
工业布局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推进,科技创新使工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区域从封闭转向开放,资源、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的流动性显著增加,提高了企业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政策、交通、通信网络的日益完善,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工业区位的选择愈发复杂和灵活。
P71
活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印刷技术进步,平面设计的新视觉感观领域。
该公司飞机零部件产地示意
该公司欧洲生产网络示意
1.
简述该公司选择全球布局的原因。
飞机生产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不可能在同一地区生产,因此零部件生产厂全球分布,这样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区产业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分析航空配套企业在天津大型客机总装厂周边集聚的原因。
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降低生产成本,节省运输费用,减少交易开支,加强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促进集成创新,增强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
一、工业区位因素
(一)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小结1)
(二)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小结2)
(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工业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
2.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1)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小结3)
(2)信息化水平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小结4)
(3)集聚因素日益重要
(四)工业区位条件评价分析模板(小结5)
二、工业布局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科学技术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课堂总结
区位类型
2019年2月,全球第二大存储芯片制造商——韩国SK海力士半导体公司,计划在首尔建设四座芯片制造厂,打造半导体产业集群,想借此拉开与中国芯片企业在技术和产能上的差距。目前,SK海力士还拥有一座海外生产基地,位于我国江苏无锡。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SK海力士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的劳动力
B.广阔的市场
C.优惠的政策
D.先进的技术
2.我国芯片消费量巨大,面对SK海力士的决策,我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国外投资
B.进口韩国芯片,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大技术研发,增强竞争优势
B
D
检:5min
“罗”是我国有5
600多年历史的一种丝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经绞罗”织造技艺难度高,只能手工操作,且一人一天只能织5厘米,其产品一直以来都属于贵重物品。目前,这种技艺正面临消失危机。据此完成3~4题。
3.“四经绞罗”技艺面临消失危机的主要原因可能有( )
①现代纺织面料丰富多样 ②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
③机械纺织生产效率更高 ④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为保护和传承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培育优质蚕种,扩大养蚕规模 ②加大政府投入,增加传习场所
③扩展宣传渠道,提高知名度 ④增强品牌意识,拓宽销售市场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B
D
下图示意我国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5~6题。
5.该企业在进入汽车领域的第3年就推出纯电动轿车主要得益于( )
A.市场需求量大
B.劳动力素质高
C.汽车组装基础好
D.核心部件生产经验丰富
6.与德国车企戴姆勒合作主要为了( )
A.拓展德国市场
B.增强两国友谊
C.降低生产成本
D.提高产品质量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