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2.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导:3min
清朝晚期,郑州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城。1906 年,从北京卢沟桥经由河南至湖北汉口的卢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建成通车,其从开封到洛阳的汴洛铁路(陇海铁路前身)与京汉铁路在郑州交会使郑州成为我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这两条铁路不仅繁荣了郑州的经济,也改变了郑州城市的框架。1954 年,郑州成为河南省省会。随着京九、焦柳、宁西、新兖(河南新乡至山东兖州)、太焦等铁路的建成,加之郑西、郑徐等高铁的通车,郑州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性枢纽机场。2016 年,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说一说,郑州如何从一个小县城发展成省会城市,进而入选国家中心城市?
思:7min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P84—第一段:交通运输的概念、交通运输的作用
2.P84—第二段:古代和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
3.P84—第三段: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特点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P86—第一段: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5.P86—第二段、P87—第二、三段:
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6.P88—第一段: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7.P88—第二段:经济带的类型,各种经济带以哪种路线为轴
思:7min
讨论: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运输货物特点
议:8min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优点
缺点
货物特点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展:5min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优点
缺点
货物特点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各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运输货物特点
机动灵活;装卸方便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适合运输短途量小,不易保存,容易死亡腐烂的对时限要求高的货物。如水果、海鲜等。
1.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成本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造价高、短途成本高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运量大,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速度快
运量小,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适合运输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如药品、花卉、电子元件等。
1.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2.运量大;液体不渗漏、气体不挥发、安全性高;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
交 通 运 输 概 念 及 作 用
交通运输是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它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评:15min
古代,我国北方把马匹和马车等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以陆路交通为主;南方水运发达,相对降低了运输成本。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及其形成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大幅度提高了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缩短了交通时间,增强了原材料、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具有很强的空间集聚倾向。交通运输效率的不断提高,导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强化,人际交往日趋密切。
交通运输方式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古代运输方式
手提肩扛
南船
北马
评:15min
(二)现代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管道运输
评:15min
1500-1840年马车、帆船的最佳平均时速16千米。
1850-1930年蒸汽机车平均时速105千米,蒸汽轮船平均时速58千米。
1950年代螺旋桨飞机时速483~644千米
1960年代喷气式客机时速805~1127千米
交通运输方式变革引起的时空压缩
评:15min
1.公路运输
特点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短途量小,不易保存,容易死亡腐烂的对时限要求高的货物。如水果、海鲜等。
优点
机动灵活
装卸方便
缺点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评:15min
(三)现代运输方式特点
2.铁路运输
特点
优点
1.运量大、速度快、长距离运输成本低。
2.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缺点
造价高、短途成本高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评:15min
3.水路运输
特点
优点
运量大,成本低
缺点
速度慢,灵活性差,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连续性差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大宗的货物和对时限要求不高的远程货物。如矿石、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
评:15min
4.航空运输
特点
优点
速度快
缺点
运量小,运费高,技术要求严格
货物特点
适合运输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如药品、花卉、电子元件等。
评:15min
5.管道运输
特点
优点
1.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
2.运量大;液体不渗漏、气体不挥发、安全性高;连续性强。
缺点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
评:15min
货物特点
归纳总结
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3C2FFA5D-87B4-456A-9821-1D502468CF0F} 方式
特点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运量
运速
运费
灵活性
连续性
受自然影响
投资
大
小
小
大
最大
快
较快
最快
最高
最低
较低
较高
最强
最差
最强
差
差
大
大
最小
最低
高
高
高
较差
好
小
一般
一般
最慢
差
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评:15min
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原则
2016 年 6 月,沪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它连接上海、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等中心城市,全长 2 266 千米。该铁路运营后,从上海到昆明的时间由原先普通客车的 37 小时缩短至 8 小时。也就是说,从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不需半日即可直达。高速铁路是指设计时速 250 千米及以上的客运专线。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突飞猛进,营运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高铁营运里程的 65% 以上。
高速铁路不仅影响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念:人们日常出行不仅衡量距离远近,更以时间表明行程长短。比如,北京与郑州相距约 700 千米,人们更倾向于以 2.5 小时来表明两地间的高铁时间距离。
高速铁路使区域间的同城效应逐渐显著,异地置业成为可能,“一线城市工作,二线城市居住”的购房模式应运而生。上海的高房价迫使上海的一些职工在苏州昆山购房,人们乘坐高速列车往返两地仅需 20 分钟,使得两地犹如一城。
高速铁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评:15min
1. 截至 2017 年底,不含港澳台,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 470 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营运里程达 13.6 万千米;铁路营运里程 12.7 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达 2.5 万千米。
读图 ,试从交通运输线的长度、密度等方面,分析我国东西部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差异的原因。
P85-活动-1
我国 2016 年市辖区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评:15min
东西部交通差异
规模大,长度长
交通线稀疏
东部
交通网密集
规模小,长度短
地形平坦,人口多
经济发达
西部
地区
交通线密度
交通线长度
原因
地形复杂,人口少
经济欠发达
评:15min
2. 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分为多种类型,G 代表高铁列车,Z 代表直达特快列车,D 代表动车组列车,K 代表快速列车,L 代表临时加开列车,Y 代表旅游列车。结合下表,谈一谈你对高速铁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看法。
评:15min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水运地位突出,较大的城市多沿河流发展。
除水运外,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十分重视道路的建设,许多城市依托陆路交通发展起来。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
评:15min
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1.河流(水运)和城市区位
评:15min
2.铁路建设与城市发展
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城市迅速崛起。我国一些新兴的交通枢纽城市,就是依托铁路发展起来的,比如石家庄、株洲和怀化。
评:15min
注意: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扬州的兴衰)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的城市格局带来很大影响。由于京杭运河的开凿,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经贸联系得以加强,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凭借运河得到充分发展。当运河严重淤塞后,这些城市的发展明显受阻。但随着京沪铁路的建成通车,铁路运输逐步取代水运,铁路沿线的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交通运输条件变化的影响
城市区位
优势变化
经济发展
水平提高
运输需
求增加
交通投
资增多
交通可达性提高运输费用降低
城市体系优化
相关产业发展
经济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形成经济带
(二)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评:15min
1
沿海型经济带
以港口城市为核心,以沿海航线和交通干线为发展轴。
经济带类型:
2
沿河型经济带
由河流干流及支流、城市、工业区等构成的经济带,以河流为发展轴,以主要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3
沿路型经济带
以铁路、干线公路为发展轴,以大中城市和交通枢纽为增长极。
陇海—兰新经济带
城市群、经济带、区域性经济中枢、工业和旅游城市
4
复合型经济带
依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评:15min
活动
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表内容
海洋运输
铁路运输
内河航运
大连、上海、天津、广州
连云港、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能源、电力、制造业、航空航天
电力、钢铁、汽车、石化、服务业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面积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日本交通运输业发达,已形成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体系。日本主要的工业区和大城市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1)指出不同交通方式(高速公路、新干线、航空)随距离增加所占份额的变化。
从东京出发0~400千米内,短距离高速公路所占比重较高,随距离的增加高速公路比重下降,新干线比重上升; 400~800 千米内,新干线占绝对优势:800千米后,新干线比重下降,航空比重最高.
2、从高速公路的长度、密度、连通性等方面比较 1975 年、1985 年、2014 年日本高速公路布局的变化。
日本群岛高速公路分布
1975 年,高速公路位长度小,密度小,连通主要城市; 1985年,交通线路总长度增加,密度增大,由沿海向内陆发展,连通城市数量增多; 2014年高速公路总长度大,密度大,形成网状交通运输.
3、日本提出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札幌、福冈等主要区域城市之间实现 3小时交通圈,分析新干线在沿线区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日本群岛新干线分布
促进人员流动,加速和扩大了信息、知识,技术传播: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缩短出行时间;加强区域联系。
4、举例说明交通运输和日本太平洋沿岸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日本群岛新干线分布
日本资源能源短缺、国内市场狭小,交通运输发展能加强日本对外联系,缓解资源和市场问题,日本经济对交通依赖度高,沿海地区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捷,促使产业向太平洋沿岸布局,形成太平洋沿岸经济带,太平洋沿岸经济带的发展,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提升运输能力,促进沿线交通运输的发展。
梧州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最大的城市,但后来的发展却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梧州能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城市的原因是
( )
A.地形平坦
B.土壤肥沃
C.河运便利
D.人口稠密
C
检:5min
2.梧州后来的发展大大落后于柳州和南宁,这表明( )
A.政治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在增强
B.在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无吸引力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发展影响很大
D.沿铁路的城市轴线已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C
检:5min
图1、图2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题
3.图1与图2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①
B.乙—②
C.丙—④
D.丁—③
A
检:5min
4.下列贸易中,选择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天然橡胶:泰国—上海,选乙
B.铁矿石: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块:硅谷—渥太华,选④
图1、图2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B
检: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