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能力巩固作业: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 )
A.进入西安时 B.进入中原后
C.进入成都时 D.进入北京时
2.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共进京赶考,不能成为历史上第二个李自成。这是因为李自成曾经( )
A.推翻了明王朝
B.攻占北京却又被迫放弃北京
C.攻占北京却又拱手让给清王朝
D.建立大顺政权,但都城没有设在北京
3.明熹宗爱好木工,宦官魏忠贤总是趁他全神贯注做木工活时,拿出重要的奏章请他批阅,熹宗往往都会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因此欺上瞒下,专擅朝政。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宦官掌握厂卫 B.皇帝成为傀儡
C.宦官批阅奏章 D.皇帝独揽大权
4.《国榷》载:“挨肩膀,等闯王,闯王来,三年不上粮。”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5.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少数民族建立过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这两个少数民族分别是( )
A.藏族、回族
B.蒙古族、满洲
C.党项族、契丹族
D.壮族、维吾尔族
6.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他统一了女真各部,这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7.下列各项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
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
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明末社会流行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可见,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 )
A.“闯王”规定了严明的军纪
B.起义军兵强马壮、势如破竹
C.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
D.“闯王”英勇善战、所向无敌
9.从下图所示书籍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内容是皇太极( )
A.统一女真各部
B.继续进攻明朝
C.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改国号为清
10.明末农民起义中,李自成建立的政权的国号是( )
A.大金 B.大顺 C.张楚 D.大汉
11.下列选项中不是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明朝后期,政治腐败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又遭天灾
D.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2.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其表现不包括( )
A.皇帝很少过问政事,宦官魏忠贤专权
B.土地高度集中
C.财政匮乏,政府不断加派田赋
D.陕北地区连年灾荒
1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把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黄雀应当是( )
A.西晋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14.下图人物是一位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下面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B.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发动大泽乡起义
D.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5.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降清,引清军入关。这个将领是( )
A.朱温 B.魏忠贤
C.吴三桂 D.黄巢
16.17世纪初,女真各部实现了统一并逐渐崛起。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
A.契丹 B.党项 C.匈奴 D.满洲
17.以下关于女真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满族的前身
B.曾建立与宋对峙的金政权
C.元朝后期,不断发展壮大
D.曾建立后金政权
二、非选择题
18.17世纪中期的中国,硝烟弥漫,出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和动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启七年(1627年)三月,陕西大旱,澄城知县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白水饥民王二聚集了数百农民进行斗争,揭开了明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材料二 1640年,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吸纳了一些失意的知识分子,如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他们为李自成出谋划策,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很有见识的政策,如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材料三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材料四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斗争最尖锐、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的一次农民战争。……“均田免赋”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
材料五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又从关外杀进来一个皇帝。
(1)依据材料一,说说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一说“均田免赋”是什么意思。材料二和材料三有什么关系?
(3)依据材料四原文回答,此次农民起义有何不足之处?(一点即可)
(4)材料五中“自杀的皇帝”是谁,他的自杀宣告了什么?“逃跑的皇帝”是谁,他的结局如何?“从关外杀进来的皇帝”属于哪一民族?
(5)通过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材料二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D
4.D
5.B
6.C
解析: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7.D
解析: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选项D符合题意。
8.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分析和识记的能力。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根据“闯王来时不纳粮”可知,人们欢迎“闯王”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故C正确。
9.A
解析:
统一女真各部是努尔哈赤的功绩。皇太极继位后,继续进攻明朝,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并于1636年,改国号为清。
10.B
11.D
12.D
13.D
14.B
15.C
16.D
17.C
解析:
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二、非选择题
18.(1)陕西大旱,官府仍催逼赋税,榨取农民。
(2)“均田免赋”就是要平均分配土地,免除赋税。有了材料二提出的“均田免赋”,才有了材料三中百姓热情欢迎起义军的情况,二者是因果关系。
(3)“均田免赋”这种极端平均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口号,只能进一步导致大顺军用拷掠追饷来筹集军费,以致在进军北京途中,特别是进入北京后,大肆对明朝的政要、权贵、富商、绅士等严刑拷打,勒索钱财,造成社会混乱,人心动荡。(一点即可)
(4)“自杀的皇帝”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他的自杀宣告了明朝的灭亡。“逃跑的皇帝”是李自成;他在山海关交战失利,后转战各地,最后失败。满洲。
(5)只有为政为民,统治才能长治久安等。(符合题意即可)
19.(1)明末土地兼并严重。
(2)李自成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符合人民的要求;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