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4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精准同步训练: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一、选择题
1.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忙得不可开交。这是因为他 (  )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废除了行中书省
C.废除了“三司”
D.废除了锦衣卫
2.我国的科举制度最开始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后来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这种转变始于(  )
A.设置进士科 B.八股取士 C.开创殿试制度 D.设厂卫机构
3.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重要考场,曾为国家输送了800余名状元、10万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时期半数以上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若想在此应试成功,需要 (  )
A.研究自然科学,具备创新能力
B.精通诗词歌赋,出身高官贵族
C.熟读“四书”“五经”,答题规范严整
D.熟知兵法谋略,拥有强健体魄
4.16—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曾广泛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将其中一种文体称为“Eight-Legged Essay”,直译回中文则是“八条腿的散文”或“八条腿的小品文”。以下关于这一文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早出现于唐朝
B.重点考的是诗赋和策论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5.明太祖曾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由此可见,明太祖废除丞相的主要原因是 (  )
A.丞相导致王朝灭亡 B.丞相不尽心尽职
C.丞相平庸,形同虚设 D.丞相专权,威胁君权
6.下面是中国古代一位统治者的主要经历,由此可知该统治者是 (  )
1328—1344年 家贫,曾为地主放牛
1344—1352年 入黄觉寺
1352—1368年 参加起义军
1368—1398年 做皇帝
A.刘邦 B.李世民 C.赵匡胤 D.朱元璋
7.《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xié h????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朱元璋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8.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9.如果你生活在明朝,下列农作物中,你能吃到的是 (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占城稻  ④马铃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废除丞相”“八股取士”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11.晋商称雄我国商界五个多世纪,是驰骋明清两朝的著名商帮。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其中以票号最为出名。“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是对晋商最贴切的写照。明清晋商的成功,就在于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发扬了一种特殊精神,它包括进取、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晋商精神”。晋商在其五百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例如乔致庸、雷履泰等。晋商也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曹家三多堂等。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
①“晋商精神”包括进取、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 
②中国历史上晋商主要跨越明清两朝 
③明清时期的商帮以晋商和徽商最为著名 
④晋商涉足的行业以票号最为出名 
⑤晋商称雄我国商界五百多年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2.16至19世纪来华的西方人曾广泛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将其中一种文体称为“eight-legged essay”,直译回中文则是“八条腿的散文”或“八条腿的小品文”。以下关于这一文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早出现于唐朝
B.重点考的是诗赋和策论
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
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
13.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14.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局部),该图长2 182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
A.苏州 B.南京 C.松江 D.景德镇
15.他先忍辱为地主放牛谋生,后剃度为僧托钵流浪,但凭借智慧和努力,最终逆袭成功,于1368年建立了新政权,定都南京。他是 ( )
A.赵匡胤 B.忽必烈
C.朱元璋 D.皇太极
16.“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17.下图是明朝状元赵秉忠的答卷,共2 460字,字迹工整,无一涂改,上有万历皇帝批的六个大字:“第一甲第一名”,现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赵秉忠不可能做到的是( )
A.按照朱熹的《四书集注》观点答题
B.会写规范的八股文
C.在试卷上发挥自己对朝政的独到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18.明朝时期著名的丝织业中心和制瓷中心分别是 (  )
A.海南岛、定窑 B.开封、汝窑 C.苏州、景德镇 D.南京、哥窑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厂的侦察访缉范围非常广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它的踪迹。它一旦得到消息后,就会立即密报皇帝。因此事无大小,皇帝都会知道。在东厂的堂上,还挂着“朝廷心腹”的大匾。
材料三 科举考试成绩单出炉后,落榜的人垂头丧气,痛哭流涕;榜上有名者手舞足蹈,欢天喜地。更有甚者,无论落榜还是上榜,都已疯疯癫癫,让人叹息。
材料四 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1)“锦衣卫”和“东厂”都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2)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朝科举“八股取士”的看法。
(3)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什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最具有特色的集权措施,莫过于特务机构的设置。昨天还只是皇帝身边的侍卫或亲信宦官,明天可能就成为置你于死地的杀手,他们秘密接受着皇帝的差遣,游离于法律之上,成为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剑,使全国上下都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中。
材料三 在中国有过这样一种考试,这就是后期以经义八股为主要内容的科举考试,这是一种全国规模的、能相当客观、准确地判卷的考试,也许八股取士不能承担出最好的文学、出最好的思想、学问或者救国救民的重任,但至少它履行其作为入仕的“敲门砖”的功能看来还相当有效。不管它有多少毛病,无论如何,有它也许终胜于一个贫寒子弟要想上升,完全无路可入、无门可敲。因此这项制度行之有效地实行了数百年。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示,请在①、②处填上适当的解释内容来说明明朝是如何加强君主集权的。
(2)材料二中特务机构的设置主要有哪些?这些特务机构的设置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的八股取士开始于何时?“经义”指的是哪些考试范围?结合材料三说一说八股取士的利与弊。
(4)明朝初期的统治者还实行了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请再列举出一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明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题也不得随意发挥,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明朝科举考试成为培养统治者忠实奴仆的工具。故选B。
3.C
4.D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能力。材料大部分内容介绍的是关于八股文的翻译,而其核心句则是“关于这一文体的说法”。A、B、C三项均不涉及八股文,只有选项D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故选D项。
5.D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能力。从明太祖说的话来看,他认为自秦朝到宋朝,虽有贤相,但专权乱政、威胁皇权者更多,所以要废除丞相。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
6.D
7.D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由六部分理朝政的史实。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故选D。
8.A
9.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占城稻是宋代从越南引进的优良高产水稻;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是明朝时引入我国的。故选D。
10.A
11.C
解析: 
据材料“晋商称雄我国商界五个多世纪,是驰骋明清两朝的著名商帮”可知,晋商称雄我国商界五百多年,主要跨越明清两朝。据材料“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其中以票号最为出名”可知,晋商涉足的行业以票号最为出名。据材料“它包括进取、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晋商精神’”可知,“晋商精神”包括进取、敬业、诚信、群体等精神内涵。③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12.D
解析: 
本题考查审题能力。材料中,大部分内容介绍的是八股文,A、B、C三项均不涉及八股文,只有选项D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影响。故选D。
13.C
解析: 
盛泽镇由“普通的村落”到“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是因为苏州是明朝的丝织业中心,丝织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该地的发展,故选C项。
14.B
解析: 
明朝时较大的商业城市有数十座,其中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15.C
16.D
17.C
18.C
二、非选择题
19.(1)特务机构。
(2)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束缚了思想。导致许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最终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这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表明了科举制度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是思想文化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
(3)反映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和它的渐趋腐朽、衰落。
20. (1)①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3)明朝。“四书”“五经”。利:使考试更规范、更公平,使一些出身低贱的人可以做官;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创造力。
(4)实行削藩政策等。(符合题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