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同步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44: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精准同步训练: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和大明王朝中后期的政治情况相符的是( )
①政治腐败,皇帝疏于朝政
②朝政混乱,官吏贪赃枉法
③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农民流离失所
④国家财政危机深重,阶级矛盾尖锐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616年,下列哪一位人物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3.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周年大事年代尺(局部)。其中,后金改国号为清是在(  )
4.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下列对此口号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分给农民
B.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减免赋税的愿望
C.摧毁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采用的方案
5.明熹宗爱好木工,宦官魏忠贤总是趁他全神贯注做木工活时,拿出重要的奏章请他批阅,熹宗往往都会随口说:“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魏忠贤因此欺上瞒下,专擅朝政。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宦官掌握厂卫 B.皇帝成为傀儡
C.宦官批阅奏章 D.皇帝独揽大权
6.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入主中原,其杰出首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关于这两位杰出首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努尔哈赤改国号为清
B.皇太极推翻了明朝统治
C.皇太极建立后金政权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7.1644年4月,明朝都城北京被攻占,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推翻,推翻明王朝的是 (  )
A.康熙 B.皇太极 C.吴三桂 D.李自成
8.下列对明朝灭亡原因的总结,不正确的是(  )
A.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B.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
C.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D.明朝政治腐败
9.下面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下列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

A.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B.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弘扬中华传统艺术
10.17世纪初,女真各部实现了统一并逐渐崛起。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 )
A.契丹 B.党项 C.匈奴 D.满洲
11.下列李自成起义中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地区 ②起义军建立大顺政权 ③起义军攻入北京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①②③ D.②③①
1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是在(  )
A.进入西安时 B.进入中原后
C.进入成都时 D.进入北京时
13.下列选项中不是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明朝后期,政治腐败
B.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
C.政府不断加派赋税,农民又遭天灾
D.欧洲殖民者的侵略
14.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把女真族名改为 ( )
A.回族 B.满族
C.满洲 D.党项
15.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呼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17.经过三十多年的经营,他统一了女真各部,这对满族初期的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他”是( )
A.朱棣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二、非选择题
18.17世纪时的中国,出现了长时间的战乱和动荡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1)材料一中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关外的“皇帝”属于哪一政权?这一政权由谁建立?“从关外又杀进来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二 
(3)对比材料二两幅图片,试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
19.17世纪的中国,硝烟弥漫,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战乱和动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北京城里自杀了一个皇帝,逃跑了一个皇帝,从关外又杀进来了一个皇帝,中国的政坛上进行着残酷的权力争夺。
材料二
(1)北京城里“自杀的皇帝”和“逃跑的皇帝”分别指的是谁?
(2)“杀进来了一个皇帝”是指哪一事件?
(3)对比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析这两种情形出现的原因以及带给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皇室贵族等疯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选项D符合题意。
2.C
3.D
解析: 
本题考查后金改国号为清的时间,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识记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故选D。
4.B
5.D
6.D
7.D
8.C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灭亡的原因。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官府催征如故,最终引发了农民大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帝自杀,明朝灭亡。清军入关是在明朝灭亡后,故选C。
9.C
10.D
11.C
12.B
13.D
14.C
15.D
16.B
17.C
解析: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二、非选择题
18.(1)崇祯帝;李自成。
(2)清。皇太极。清军入关。
(3)原因:“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农民发放钱粮。因此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而崇祯皇帝统治的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国家财政危机深重,人民赋税沉重,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明王朝被推翻。感悟:身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赋税,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国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
19.(1)“自杀的皇帝”指的是明朝的崇祯帝;“逃跑的皇帝”指的是李自成。
(2)清军入关。
(3)“闯王”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李自成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而崇祯帝统治时期,即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向民众加派赋税,灾害之年也催征如故,使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爆发,其统治被推翻。感悟: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人民的负担,这样才能够得到人民拥护,国家的统治才能长治久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