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精准同步训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选择题
1.某校文学长廊中悬挂着以下图片,它们取材于 (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2.“薏苡仁主要产于四川、辽宁和广西,果实呈椭圆形,皮是红色或者淡黄色,味道是微甜、微寒,可以利水消肿……”有这样记载的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石头记》
3.《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4.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设计者是(  )
A.李春 B.毕昇
C.沈括 D.蒯祥
5.某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横线处应填(  )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________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6.“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等丰富内涵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其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资治通鉴》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7.钱文忠在讲述唐朝的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下列哪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  )
A.罗贯中 B.施耐庵 C.吴承恩 D.曹雪芹
8.明清时期,通俗文学小说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长篇小说,现多被改编为影视剧。20世纪80年代,某部神魔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冷水江市波月洞取景拍摄,洞内“猴王宝座,水帘洞”等成为最佳取景点。该小说应是(  )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9.“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亲、善、诚、信、忠、和”等丰富内涵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它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古代有众多的医学著述,要了解明代中医的发展,可
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10.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
A.开创“望闻问切”四诊法
B.撰写《伤寒杂病论》
C.编写《千金方》
D.编写《本草纲目》
11.《明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    ,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其中横线处所缺文字应该是 (  )?
A.嘉峪 B.陇西 C.京师 D.河套
12.明朝李时珍所著的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药物学巨著是 (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13.《中华文明史》记载:“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后人根据这一历史事实创作的神话小说是 (  )
A.《封神榜》 B.《西游记》 C.《窦娥冤》 D.《牡丹亭》
14.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5.汤显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品是 ( )
A.《牡丹亭》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16.对于如图所示著作,日本科学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与人类行为对应的自然界的行为,而‘开物’则是根据人类生存的利益将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种种由人类加工出来。”这部著作 ( )
A.认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B.广泛记载了农业和手工业的技术
C.主要记述了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
D.着重介绍了我国古代商业的情况
17.《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李时珍为了弄清一些药物的形状、性味、功效等,背着药篓,带着儿子及徒弟, 跋涉无数高山深谷,行程上万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请教。有些药物的药性不太清楚,他甚至亲口尝服。他还阅读了800多种参考书,直接引用书目700多种,经过27年艰辛探索,三易其稿,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该书收载药物1 892种,考订了药物品种真伪并纠正文献失误,集录了11 000余个药方,附有药物形状图1 100余幅。
——摘编自《高中历史·选修4》
材料三 18、19世纪以来,由于《本草纲目》陆续被介绍到世界各地,从而为各国医药界及博物学界开阔视野,他们从中国医药宝库中发现了许多可资借鉴利用的珍品,把本草学的研究推向新的水平。
——刘润兰《<本草纲目>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1)图一所示的印刷技术发明于哪个朝代?图二所示的人物编写的科技巨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李时珍具有的优秀品质。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本草纲目》的主要历史贡献。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古代科学家取得先进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
19.长城,以它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和悠久的历史著称于世,198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下面两幅图就是长城的两个关口,左边的是嘉峪关,右边的是山海关。请你完成相关问题。
(1)你所见到的长城大部分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它的起止点是什么地方?
(2)秦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秦长城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明长城与其有何不同?
(3)有人认为长城的修建是明王朝走向封闭、没落的表现,消极作用大;也有人说长城防御了游牧民族的袭扰,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这两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4)如何评价明长城?
20.连线题,将相关的知识用线连接起来。
(1)文学著作连线。
(2)科技名著连线。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解析: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总结前人经验,历时27年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全书共记载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附有插图1100多幅,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都作了说明。题干记载的是中药薏苡仁的性状,有这样记载的著作是《本草纲目》。故选C。
3.D
解析: 
《三国志》是史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以史书为依据,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源于史书,但往往不同于史书。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不正确,史书以史实为依据。选项D符合题意。
4.D
5.D
6.D
7.C
8.B
9.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医学著作的掌握情况。《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的张仲景;《千金方》由唐朝的孙思邈所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明朝的李时珍。故选D。
10.D
11.A
12.D
解析: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3.B
14.D
解析: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天工开物》,而不是《本草纲目》。
15.A
16.B
17.D
解析: 
《三国志》是史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历史小说。历史小说通常以史书为依据,历史小说中的人物经过了文学艺术加工,源于史书,但往往不同于史书。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不正确,史书以史实为依据。选项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8.(1)朝代:北宋。
著作:《天工开物》。
(2)品质:刻苦钻研,坚定无畏的精神;关心人民疾苦,大爱无私的精神;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精神;不盲从古训的创新精神;不耻下问的谦虚态度等。(答出2点即可)
(3)贡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考订了药物品种真伪并纠正文献失误;为各国医药界及博物学界开阔了视野;推动了本草学的研究。(答出2点即可)
(4)原因: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科学家的艰辛探索;前代人民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等。(答出2点即可)
19.(1)明朝。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2)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主要目的是防御匈奴南下。不同:秦长城为土筑,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明长城的位置较秦长城靠南。
(3)提示: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但不全面,只有将两种观点结合起来,辩证地去看待,才较完善。
(4)明长城是世界奇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20.(1)罗贯中—《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吴承恩—《西游记》—三打白骨精
施耐庵—《水浒传》—武松打虎
(2)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