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巩固作业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巩固作业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08:53: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能力巩固作业: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选择题
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连年灾荒,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这段话不能说明唐末农民起义(  )
A.推翻了唐朝统治
B.波及范围比较广
C.与藩镇割据并存
D.出现了杰出将领
2.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五代”先后出现在黄河流域,都城都设在东京(开封)
C.“十国”是指唐朝灭亡后在南方地区出现的十个政权
D.“五代”是指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五个政权
3.安史之乱后,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这反映了安史之乱( )
A.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B.使唐朝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使边疆将领的权力日益加强
D.使唐朝中央权力日益衰微
4.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其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荒废朝政 B.发生严重灾荒
C.杨贵妃得宠 D.农民负担过重
5.唐朝时,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是( )
A.郡守 B.县令
C.节度使 D.刺史
6.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指出老百姓有“赋税繁多”“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藩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7.“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这首诗描述的是( )
A.战国时期 B.三国时期
C.两晋时期 D.五代十国
8.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政权分立的五代十国时期。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安史之乱发生后,唐朝的节度使成为危害一方的“土皇帝”,这一现象历史上称为( )
A.宦官专权 B.外戚专权
C.藩镇割据 D.诸侯争霸
10.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B.天灾人祸,战火连绵
C.唐玄宗任用奸臣,朝政腐败 D.唐朝内地兵力空虚
11.下图中的人物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他是(  )
A.安禄山
B.史思明
C.黄巢
D.朱温
12.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个政权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后唐、后汉、后晋、后梁、后周
B.后周、后梁、后唐、后晋、后汉
C.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D.后晋、后梁、后唐、后周、后汉
13.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
A.开凿运河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靖康之变
14.“前前后后达八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叛乱,带给国家的伤害是巨大的,史学家们都认为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上述评价的是( )
A.楚汉之争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5.《旧唐书》记载,“(玄宗)——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这说明唐玄宗后期的统治危机是由于( )
A.用人唯亲 B.改革失误
C.任命节度使 D.因循守旧
16.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 (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
A.秦朝暴政 B.七国之乱
C.隋炀帝暴政 D.安史之乱
二、非选择题
17.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如下活动,对唐朝的衰亡展开了探究,请你参加,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数据话衰落】
唐朝人口统计表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37140000人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 41419712人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 52919309人
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 16990386人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15760000人
(1)从唐朝人口数据统计来看,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后的人口急剧减少,这一现象的出现与什么事件有关?这一事件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诗歌咏志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2)上图中的历史人物是谁?他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对唐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史料探亡国】
材料 王欲代唐,使人谕诸镇……夏四月壬戌,更名晃。甲子,皇帝即位。戊辰,大赦,改元,国号梁。
——摘编自《新五代史》
(3)材料记载了唐朝灭亡时的情形,其中的“王欲代唐”中的“王”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灭亡的原因。唐朝灭亡后又进入了哪一历史时期?
18.回望唐玄宗的一生:他的前半生活得伟大,人到晚年却活得憋屈;他的前半生唱《霓裳羽衣》,人到晚年却只有《长恨歌》。他将大唐带到巅峰,又亲手将大唐推到谷底。
——曲昌春《安史之乱》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会如何评价唐玄宗的一生?唐玄宗的所作所为给我们留下怎样的警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起义军在黄巢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体现了唐末农民起义波及范围广,出现了杰出将领。“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体现了唐末农民起义与藩镇割据并存。材料中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但没有推翻唐朝统治,故选A。
2.A
解析: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选A。
3.A
4.A
5.C
解析:
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的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6.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老百姓有‘赋税繁多’‘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末黄巢起义的原因,其他选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
7.D
8.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之中有九个在南方地区;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局动荡,南方地区相对稳定。①③④说法正确,故选A。
9.C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任用奸臣,造成朝政腐败;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这些都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天灾人祸,战火连绵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故选B。
11.C
解析: 
唐末农民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12.C
13.B
14.C
15.A
16.D
解析: 
诗句反映的是因战乱而家破人亡的场景。本题考查杜甫的生活时代。A、B、C分别是秦朝、汉朝和隋朝的史实,均与杜甫生活的年代不符,只有安史之乱发生的时期和杜甫的生活时代是一致的,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7.(1)事件:安史之乱。后果: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人物:黄巢。实现: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 “王”:朱温。原因: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无以为生,发动大规模起义。时期:五代十国时期。
18.围绕唐玄宗的功与过予以论述即可。比如,他在位的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从此由盛转衰。所以说,唐玄宗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物。
警示:一个位高权重的人,如果自私自利、贪图享乐,会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