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能力巩固作业: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
1.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对比下列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的和同开珎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3.2020年2月,日本民间团体向中国武汉捐赠的口罩外包装上写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千多年前,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时赠送的每件袈裟上都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对此,一位高僧深受感动,并以自身行动作出回应。这位高僧的事迹是 ( )
A.加强商品交流
B.开创中日交流先河
C.东渡日本传授佛经
D.前去研习封建制度
4.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了一副对联(见图),横批应为 (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5.下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 )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将朝鲜半岛的音乐引入中国
6.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诗句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是( )
A.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期中唐朝时,在所有的留学生中,新罗留学生的人数是最多的,新罗的各项制度也模仿唐朝。新罗位于( )
A.今印度 B.今朝鲜 C.今新疆 D.今西藏
8.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是有着典型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最能说明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六次东渡
C.玄奘西游天竺 D.郑和七下西洋
9.唐朝时期,对外贸易频繁,其中居唐朝进口首位的是( )
A.日本物产 B.天竺物产
C.大食物产 D.新罗物产
10.如图中的历史人物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被日本人民誉为“文化之父”和“律宗之祖”。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顺利东渡日本
②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③他是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④他只潜心研究佛经而不过问其他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了由印度传入的刀豆、由泥婆罗国(今尼泊尔)传入的菠菜。这一现象说明唐朝外贸活动频繁。其中,哪一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2.据记载,630-894年,日本共向唐派遣了十几批使节,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日本先进文化
C.加强两国友谊
D.求取佛经教义
13.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4.小明同学制作了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的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是( )
①唐朝先进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③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④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⑤唐朝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5.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有关,以下最能表明当时中国人学习外国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玄奘西行 B.张骞出使西域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来华
16.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下列对此叙述有误的选项是( )
A.玄奘西行取经的地点被称为“波斯”
B.玄奘西行取经学佛,译经著书,为中印友好交流作出贡献
C.鉴真东渡传佛法,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D.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其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示意图(如图一)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现象。玄奘到佛教发源地 游学;鉴真东渡的国家是 。(填序号)?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二中的钱币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表明日本深受唐朝的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4)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鉴真盲目航东海”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指出鉴真在日本所传的“道艺”。
材料二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2)材料二中的“伟大僧人”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享誉佛国”的表现。
(3)从以上历史人物的事迹中,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高尚品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D不正确,中日交往属于外交关系,日本不隶属于唐朝。
3.C
4.D
5.B
解析:
本题考查玄奘西行。图片是玄奘西行求法的情景,故选B。
6.C
解析:
选项C出自《哭晁卿衡》,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曰:“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是李白得闻友人晁衡回日本途中沉船,误传晁衡已溺死后,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7.B
8.B
解析: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反映了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9.D
10.B
11.C
12.A
13.C
14.B
解析:
卡片反映的是中外交流,③⑤与中外交流无关,故排除。
15.A
16.A
二、非选择题
17.(1)对外交往频繁。② ④
(2)唐朝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海陆交通发达。
(3)日本文字是借助中国汉字发明的;日本大化改新是借鉴唐朝的律令制度进行的改革;日本京都建筑仿照唐都长安的样式;日本的服饰也受唐朝服饰的影响。
(4)增强自身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等等。
18.(1)唐玄宗。传播了中国的建筑、绘画、文学、书法、医药和佛学等。
(2)玄奘。表现: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3)矢志不渝、勇往直前、持之以恒、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虚心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