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9加几》第1课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9加几》第1课时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16 09:2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单元教材分析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是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准确、熟练地算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凑十法”,并会用“凑十法”计算。
(四)课时安排
9课时
《9加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情境的探索,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凑十法”。
【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在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1、2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通过“做一做”的第3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自主观察,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口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10+2????? 4+10?????? 5+10???? 10+7
2.看谁算得快。(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9+2+1= 5+3+7= 8+4+2=
3+2+8= 5+6+5= 7+1+3=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校园里正在举办运动会,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观察一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项目?(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裁判老师也很辛苦。服务队的小朋友也没有闲着,他们给这些运动员和裁判老师准备了一些补充能量的奶,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盒奶?)该怎样列式呢?
2.探究算法。
(1)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2)理解“凑十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动手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9盒奶,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奶。
师:盒子里有9盒奶,再加上几盒就是10盒?(1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从外边拿来的)从外边的4盒奶中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3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13)。
(3)学生交流计算9+4=13。
先把4分成1和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而不把4分成2和2呢?
三、应用练习
教材第89页“做一做”第1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8)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五、作业设计
课本90页练习二十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0)
【板书设计】
9加几
185166080645
【教学反思】
一年级学生的数感还很弱,要培养他们的数感,我首先从口算教学入手。如:在教学9+4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比一比,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口算)发现9+4的口算方法。有针对性地展示各种算法,如方法一:看大数,数小数;方法二:凑十法;方法三:先算10+4=14,再算14—1=13等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借助实物理解算理,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