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材分析】
比多少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主动思考。?
【教学方法】
演示法、谈话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排序。(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二、情境导入(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三、探究新知
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有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3.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 “=”。(猴和桃比)
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5.发散思维。(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四、巩固拓展
1.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10、11)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订正。?
??2.游戏:看谁找得快。(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2)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3)
六、作业设计
书写“>”“<”“=”。(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4)
【板书设计】
比多少
= 等号
> 大于号
< 小于号
【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比多少》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地掌握两种物体之间数量的比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比多少》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只猴子分水果,其中梨4个,桃子3个,香蕉2根为主题内容。通过学习,理解并会运用 “=”“>”“<”进行比大小。
本节课我主要是以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使用“<”,总结出“大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的顺口溜。
本节课有收获也有遗憾,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及学生的规范回答,知识的举一反三,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等还需要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