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三课
土地改革
单元内容
壹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贰
抗
美
援
朝
叁
土
地
改
革
单元目标
核心任务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及巩固新生政权措施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单元重构
课时安排
本单元围绕新中国成立,讲解巩固新生政权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按照时序讲授,不做重构调整。
预计用4课时完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第1课用1课时,第2课用1课时,第3课用1课时,机动课用1课时。
课时目标
{21E4AEA4-8DFA-4A89-87EB-49C32662AFE0}第一课时
1.通过阅读课本,能说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
2.通过视频展示,能说出开国大典的史实,结合小组讨论,探究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通过图片展示,能说出西藏解放的史实,复述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第二课时
1.通过观察地图,结合教师讲解,能说出抗美援朝的背景及原因。
2.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教师讲解,探究抗美援朝的目的
3.通过史料分析结合教师讲解,能复述抗美援朝的意义。
第三课时
1.通过材料分析,能阐述出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土地改革的经过。
2.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第四课时
1.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习,能正确默写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通过抗美援朝的复习,能正确默写出抗美援朝的意义。
3.通过土地改革的复习,能正确默写出土地改革的时间、特点、意义,会做相关的史料题。
4.通过对三课的总复习,熟练说出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新生政权的三大措施。
四、学习目标
六、教法学法
说课内容
五、教学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
要求: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解读:
1.知道土地改革的背景及经过。
2.全面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部编版教材
巩固新生政权的经济措施。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条件
承上启下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
优势
自我意识;
历史理解力;
知识储备;
生活联系。
经济学名词
史料解读
教师应予以正确引导。
学科素养
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
通过史料呈现,理解封建地主土地剥削制度、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含义。
通过展示重要文献内容的文字史料,明确土地改革的背景、意义。
正确评价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不可逆性,中国共产党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适时调整,激发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国家感情。
通过理顺土地政策,能说出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及特点。
学科素养
统领
课标分析
基础
学习内容分析
基础
学情分析
基础
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
通过材料分析,能阐述出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土地改革的经过。
02
01
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学习目标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目标
评价方式
通过材料分析,能阐述出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土地改革的经过。
通过完成表格,列举中共在不同时期展示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归纳启示。
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材料分析,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列举出土地改革对土地所有权改变、农民地位、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巩固政权方面的作用。
土地改革的背景及经过
重点
依据八年级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
难点
土地改革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六、教法学法
教法
讲述法
问答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学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斗地主源于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概况如何?
1.能阐述出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土地改革的经过
精
讲
留
白
材料一: 在欢庆胜利候......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材料二 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独学内化
小组讨论
将表格补充完整,根据表格中共对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说出启示。
师生对话
班内交流答案
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中国共产党英明决策
2.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意义。
精
讲
留
白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我们这个理想现在实现了……现在劳动果实完全为自己所得了。这样,我们生产的劲头怎能不大呢?
——辽宁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独学内化
小组讨论
从以下几方面对土地改革的意义进行分析
师生对话
班内交流答案
点拨:土地所有制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土地改革
时间
地点
内容
特点
土地改革的背景
土地改革的经过
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
经济
感谢聆听
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