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原因篇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法律、制度完善),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原因篇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中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原因篇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②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材料三:
③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根本原因)
一、唐朝与日本
1.遣唐使
(1)概念: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唐朝建立后的630——838年,二百余年间,日本正式的遣唐使来中国的共12次。另有任命后未成行、未到达唐朝、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6次。每次最少250人,最多五六百人。
(2)遣唐使的特点:次数多、规模大
(3)遣唐使代表人物:
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
空海法师(谥号:弘法大师)
留学生
留学僧
阿倍仲麻吕(影视形象)
空海(影视形象)
代表人物:阿倍仲麻吕
阿倍仲麻吕(698—770),日本入唐留学生。入唐后改名晁衡。717年,仲麻吕到达长安,后来参加科考,一举考进士。
仲麻吕不仅学识渊博,才华超人,而且感情丰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诗人。他与唐代许多名士有密切交往,如李白、王维等。753年,传闻他在归国途中遇难,李白十分悲痛,挥泪写下《哭晁卿衡》深刻表达了两人的诚挚友谊,成为中日友谊史上传诵至今的不朽名作。仲麻吕回到长安后看到李白为他写的诗,百感交集,当即写下《望乡》。仲麻吕在唐54年,历侍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备受厚遇。770年,他73岁时卒于长安。
仲麻吕是日本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两国友好和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以非凡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中国朝野的器重和信任。为纪念他为中日友谊做出的贡献,日中两国分别于1978年、1979年在奈良和西安建造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代表人物:空海法师
空海法师,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相传平假名是学问僧空海所创。
弘法大师入唐行状绘卷
福州开元寺弘法大师像
(4)遣唐使来华目的?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遣唐使来华目的: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遣唐使回国后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孝德天皇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并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政治上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文化上
汉字传入日本后,经过
日本人改造,出现了两种形式:平假名和片假名。
平假名的“平”可以理解为平易化、简单化的意思。由汉字的草书变化而来。
片假名的“片”可以理解为片面、不完整的意思,由汉字的楷书偏旁变化而来。
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日本文字
ぁ
ぃ
ぅ
ぇ
ぉ
か
ァ
ィ
ェ
ク
コ
シ
安
以
宇
衣
於
加
阿
伊
江
久
己
之
中国文字
文字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货币上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为日本最早铸制的官钱,由此改变了历来谷帛交易的状况,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唐长安城平面图
平城京平面图
西市
东市
朱雀大街
朱雀大街
西市
东市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建筑上
日本奈良的平城京也是仿唐朝长安城建造而来的,但面积相当于长安城的四分之一。
唐装
和服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生活习俗上
唐代斗茶
日本茶道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生活习俗上
(4)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的影响:
政治上:仿效唐朝先进的制度进行改革(大化改新)
文化上: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货币上:日本的和同开珎形制仿唐开元通宝;
建筑上:日本平城京仿唐朝长安城建造而;
生活习俗:日本茶道,和服,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
1、遣唐使
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1)概念: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4)目的:
一、唐朝与日本
(5)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
日本
政治制度、货币
科技文化
(2)特点:
次数多,规模大。
(3)代表人物:
阿倍仲麻吕、弘法大师
二、鉴真东渡
1.目的:
弘扬佛法
一、唐朝与日本
二、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次数
概
况
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
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
3
东渡未能成行。
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
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鹿儿岛。
鉴真六次东渡统计表
鉴真一行前后历时十二年,六次启行,五次失败,航海三次,几经绝境。
2.鉴真东渡的影响:
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到日本后,曾在日本东大寺大佛殿传授佛经。
鉴真和弟子们带到日本大量书籍、技艺和药方。鉴真本人精通医术,尤精本草
,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药物,对日本的医学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被日本药商界奉为师祖。很长时间,日本的药袋上绘着鉴真图像。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于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
二、唐与新罗
遣唐使
目的:学习中国文化
代表人物:崔致远
籍贯:朝鲜半岛新罗王京。
履历:12岁时,即868年乘船入唐。
18岁时,即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
28岁时,即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留唐
16年,代表作:《桂苑笔耕》
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唐玄宗
创建于752年(唐玄宗年间),被誉为韩国最精美的佛寺—佛国寺,1995年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唐与新罗往来频繁的表现:
(1)新罗派遣大批留学生、使节到唐朝学习文化。
(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
(4)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不仅在宫廷演出,还广泛流行于民间。
三、唐与天竺
事件:
目的:
感到佛教经义众说纷纭,难得定论,决心往西方求取真经。
玄奘西行(唐太宗时期)
求取佛经
贞观元年八月,玄奘启程。当时朝廷有禁令“百姓不许出蕃”,因此玄奘过甘肃武威后只能白天休息夜间赶路。在出玉门关外的戈壁滩上他迷失了方向,险些丧命。后来玄奘很少一人独行,一般都是随商旅同行,过高昌、素叶等地还得到了厚赠,并有人护送。回来时带那么多佛经,而且有了名气,一路都有照顾。
——《初中历史课程“点——线”解析(一)》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虽时消半,寻复结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着丧没,难以全生。
天竺那烂陀寺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贡献:
(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那烂陀寺遗址门口的玄奘塑像
(3)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1、时间:
2、贡献
1.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
三、唐朝与天竺
说说你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
有什么不同?
唐僧一路上有徒弟的陪伴。
唐僧仅是去取经书,拿到了马上就回来,回到唐朝才授课。
唐僧拿的经书使用纸成做的。
玄奘是独身一人去西天。
玄奘到天竺取经、游学,住了14年。
玄奘取得经书是贝叶经。
唐僧由释迦牟尼所教。
唐僧碰到的阻碍主要是妖怪。
唐僧有懦弱无能、胆小如鼠、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听信谗言等弱点。
玄奘由一位90岁高龄的戒贤法师所教。
玄奘碰到的阻碍主要是路途远、艰辛。
玄奘则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唐僧和玄奘的不同,提醒我们学习历史应注意些什么?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可以大量虚构。
要区分历史和文学最本质的区别,不能把小说当成历史。
《西游记》中唐僧
西天取经和历史中的玄奘西行有什么相同点?这又说明了什么?
两个人都去西天取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是唐僧这个小说中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的原型,唐僧的一些行为源于玄奘但不完全出自玄奘。这说明历史往往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也说明杰出历史人物及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
(1)他们都是唐朝的僧人。
(2)都为中外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险。
(4)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唐朝对外交流的启示:
(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往来
国家
历史
事件
目的
代表
人物
影响/贡献
唐与
日本
唐与
新罗
唐与
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