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种子发芽了
课型
新授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种子的构造,能画出或描述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2.能开展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研究植物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3.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方案,学习运用对比的实验方法探究。
教学方法及手段
课件、讲授法、谈话法、观察法、实验法、各种种子、镊子
教学环节与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一、生活实例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豆芽吗?你知道豆芽是怎样生出来的吗?二、研究种子的构造(一)老师准备了许多水中浸泡过的花生、玉米的种子,还有放大镜、镊子、小刀,老师想让大家研究一下种子有哪几部分组成,大家应该怎么办呢?(二)学生进行观察,运用工具进行探究小心地将种皮剥下,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结构。(三)你们的观察得非常好,同学们不但要研究,还要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才行,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四)学生画出种子的各部分。(五)教师小结: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花生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组成。(子叶、胚根、胚芽合起来叫胚)。玉米种子由种皮、子叶、胚乳、胚根、胚芽组成,种子里面最重要的是胚。胚是有生命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十)我们知道了种子的内部结构,那我们来猜一猜:种子是怎样发芽的呢?三、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一)影响发芽的内部条件。1.《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大家都听过吧?故事中的小男孩为什么捧着空花盆?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讨论、汇报。3.煮过的种子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能再发芽了,所以我们在做种子发芽的实验中,首先要注意选种,那么什么样的种子才适合呢?
通过日常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动手解剖,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锻炼能力。
第(
)页
教学环节与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4.学生简单汇报。5.健康的种子必须两个条件,第一种子完整的,并且是活的;第二种子已经过休眠期(休眠的种子是不能发芽的)。(二)影响发芽的外界条件。1.种子发芽不仅需要内部条件,还依赖于外界条件。你们觉得需要哪些条件呢?2.学生进行猜测。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定的实验方案。4.哪个小组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实验设计?5.小组代表简述不同的实验设计及记录表。6.师生共同总结实验方案1.取四个一样的瓶子,分别编号(1、2、3、4)。2.瓶放倒,每个瓶内放两张餐巾纸。3.2号和3号中洒适量的水,4号加较多的水,4个瓶中都撒上10粒种子。4.1、2、4号瓶放入橱柜中,3号入冰箱中。7.种子发芽的过程比较缓慢,所以就把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放在实验室里,让我们等待几天再来观察。老师也做了种子发芽的实验,想看吗?7.播放课件并解说。8.通过观察这个实验,我们知道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四、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把发芽的种子种在土壤中,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五、交流研究成果,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2.
查阅资料,了解种草莓时覆盖地膜的作用。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态度,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
)页
当堂检测
填一填
1.花生的种子由(
)、(
)、(
)、(
)组成,子叶、胚根、胚芽合起来叫(
)。玉米的种子由(
)、(
)、(
)、(
)、(
)组成。
2.
种子里面最重要的是(
)。胚是有(
)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种子的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和(
)。4.不同植物的果实中,(
)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了解种草莓时覆盖地膜的作用。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了花生:种皮、子叶、胚根、胚芽玉米:种皮、子叶、胚乳、胚芽、胚根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教后反思
本节课先从豆芽菜入手,从提出的问题中确定要研究的内容,既做到了尊重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尊重学生体验,调动探究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引导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由于种子发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课堂中学生只要设计出影响种子发芽的外部条件的即可。设计实验时,可以提示学生开展对比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科学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