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 16 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格归纳,让学大致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过程与范围;
2.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
【重难点】
重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难点: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过程】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使民族问题从欧洲反对民族压迫的国内问题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帝国主义压迫下解放出来的国际问题,即民族殖民地问题。?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材料二 英国为了战争的需要,向埃及订货,从而促进了纺织、制糖、酒精、制革、榨油、面粉、砖瓦、造纸等轻工业的发展。埃及的资本家随之加快了经营商业、参加外国股份公司及土地买卖和集中资本的过程。
一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十月革命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 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殖民地半殖民地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激化。
2.印尼反对荷兰殖民统治
事件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民族大起义(1926—1927年)
印尼共产党
武装起义
被残酷镇压
民族独立运动
印尼民族党
不合作政策,
争取民族独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独立运动领导权
1920年印度尼西亚成立共产党。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了爪哇和西苏门答腊起义,反对荷兰殖民主义者,失败后转入地下。
3.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指导思想: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的自治和独立,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甘地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 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的思想,提出了非暴力抵抗的主张。
材料一 他(甘地)认为“真理是神”,是“博爱”的化身,人的“爱”必须符合“神”的“博爱”,不仅要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生物,而且还要爱敌人。他认为人的本质是善,人们可以通过爱,通过耐心、普良、自苦和自我牺牲来感化敌人。认为印度要获得自治,也必须用“非暴力”的方式同英国作斗争。
——摘编自北师大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当政府保护你们自尊心的时候,合作才是你们唯一的职责,同样,当政府不但不保护你们,反而剥夺你们的尊严时,不合作就是人类的天职。这就是不合作的真谛。
——甘地
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第一阶段
1920—1922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荣誉, 罢课罢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 拒绝纳税。
第二阶段
1930—1934
食盐进军
第三阶段
1940—1942
退出印度
▲“土布运动”: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 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率领非暴力反抗者前往西海岸,徒步24天426千米抵达丹迪海滨,亲自煮盐。史称食盐进军。
(3)影响
材料一 “一个精神萎靡不振、落后的、四分五裂的民族忽然昂首挺胸参加全国有纪律的行动,这种行动本身就使群众产生了不可抵抗的力量。”
——尼赫鲁
材料二 “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从根本上和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影响:动员了广大人民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华夫脱运动
领导者: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资产阶级政党)
过程:①1918年,扎格鲁尔等人提出独立要求被拒。②1919年,埃及人民举行示威乃至发动起义,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保留特权。③1922年3月 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④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
影响: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侵略埃塞俄比亚;
1936年5月,意大利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1941年,在盟军的帮助下,恢复国家独立。
性质: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三、拉丁美洲的民主革命与改革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阿根廷、智利等国家纷纷开展斗争。最具代表性的是尼加拉瓜和墨西哥。
【阅读思考】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国内:(1)经济上保留封建大土地所有制(2)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国外:遭到欧美帝国主义侵略;
阿根廷工人的罢工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2.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910—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后,墨西哥的封建势力并没有被铲除,外国垄断资本继续操纵着墨西哥的经济命脉,广大工农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应有提高,1917年资产阶级宪法也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材料一 卡德纳斯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加速土地分配,取消土地分配的种种限制。规定凡无地少地的农民均可通过申请从附近大庄园领取相应的土地;简化分地的法律程序,取消对庄园主的补偿金制度。
卡德纳斯在其任期内共分配了四千五百多万英亩土地,并且取消了对庄园雇工分配土地的限制。这就把大批劳动力从大庄园中解放出来,从内部瓦解了大庄园经济。
措施①经济a.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b.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材料二 1938年3月卡德纳斯把执政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设立工人、农民、军人和民众四个部,把由军人控制的资产阶级政党变成了一个由工人、农民、军人和市民联合组成的统一战线。此举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为最西哥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措施②政治改组国民党,确立总统一任制度;③遏制军人势力
材料三 卡德纳斯反对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提倡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神学教育,以自然科学代替经院哲学。在1934年12月通过的法令中规定:“国家将保证社会主义教育,在消灭一切宗教教育后,将与宗教狂热和偏见作斗争.....,以便使青年获得关于字宙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概念。”
措施④文化教育 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3)影响: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拓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从发展道路看,各国发展不平衡
①多数国家资产阶级掌握运动领导权。
②有的资产阶级由向西方学习转为向苏俄学习。
③部分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素民族解放的道路。
从斗争方式来看,呈现出多样性。如: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等。
(3)从领导阶级看,资产阶级领导民族民主运动成为主流,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
(4)从性质看,有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法西斯性质的特点(如埃塞尔比亚的抗意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