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件(4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15:2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苏联
1917
十月革命
苏俄成立
1917—192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
新经济政策
1922
苏联成立
1928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6
苏联颁布新宪法,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937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到1937年,苏联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苏联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令世界瞩目,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社会主义苏联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
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危机期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
资本主义经济史上最持久、最深刻、最严重的周期性世界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大危机从美国迅速蔓延到整个欧洲和除苏联以外的全世界,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遭遇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深刻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民主的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
法西斯方式:德日意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二战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中国
第三世界
资本主义
黄金时期:20世纪50、6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滞胀及调整: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经济发展的停滞和通货膨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现代科技进步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复苏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经济复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并且波及范围更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后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二战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中国
第三世界
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体制,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后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二战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中国
第三世界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社会主义改革陷入困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后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二战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新中国
第三世界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苏联模式的弊端显现;社会主义改革陷入困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世界
目标:实现经济独立、工业化;
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成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问题:由于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加上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发展道路仍然充满挑战。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一战前后的世界经济
一战后的世界经济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世界
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二战
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
21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
特点
应对措施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倡议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1)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
(2)经济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
(3)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特点:
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政策:
(1)世界经济曲折发展;
(2)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并存格局,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3)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被广泛应用;
(4)科技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第三产业兴起和“新经济”兴起、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
(5)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但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背景
时段
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
1870—1900
3.2
3.7
1900—1913
3.7
4.2
1913—1929
0.7
2.7
1929—1938
-1.2
2.0
1938—1948
0.0
4.1
自19世纪70年代至1948年世界贸易的变化情况
变化:1870年至1929年世界贸易速度降低;1929年至1938年世界贸易呈现出负增长;1938年至1948年世界贸易没有增长
事件: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影响
材料一:(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困境,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经济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原岳麓版教材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1930年美国通过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大幅度提高了800多种商品的关税。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通过贸易封锁与提高关税保护本国贸易,国际贸易总量因此增速放缓,落后于生产的增长速度。世界经济萧条,人民生活困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背景
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
过程
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世纪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作用: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背景
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
过程
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各成员力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合理利用世界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背景
由于战争与经济危机,各国实行贸易保护,国际贸易总量增速放缓
过程
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影响
1、降低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费用,刺激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1997年,6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签署了《全球基础电信协定》,电报、电话、移动数据服务等电信市场相互开放,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通信成本
2、扩大服务贸易,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贸易形势的新变化
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相结合
交易手段的改变
电子商务兴起,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现代金融
中国的影响力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建立:二战后在美国主导下建立(美元为中心)
两大支柱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机构
宗旨
业务活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增强会员国维持经济繁荣的信心
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成立初期贷款对象集中在西欧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自1981年到2005年6月,世界银行对中国的贷款总承诺额累计近391亿美元,共支持了263个发展项目,主要集中在交通(32%)、城市发展(22%)、农村发展(22%)、能源(14%)和人力开发(4%)等领域。
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的项目,不仅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例如,云南鲁布格水电项目是世行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水电项目,它率先引进国际竞争性招标,
又如,京津唐高速公路是中国第一条利用世行贷款修建的跨省市高速公路,推动了中国公路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等。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现代金融
中国的影响力
现代金融
主导趋势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影响
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为人们提供各种资金便利。
现代国际金融也具有一定的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
中国的影响力
(1)2009年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2)2010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3)2015年发起成立亚投行;
(4)2016年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电子金融与网络金融日益普及。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就能办理转账汇款、投资理财、贷款兑换等业务。
1944
1945
1947
1995
布雷顿森林体系
IMF
WB
GATT
WTO
1976
1980
2001
中国加入WTO
IMF份额改革生效
2016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黄金非货币化,不断推行货币制度改革
中国恢复在WB、IMF的合法席位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