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氮及其化合物 氨和铵盐 课件(28张ppt)【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5.2.2 氮及其化合物 氨和铵盐 课件(28张ppt)【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4-17 21: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 氨和铵盐
农民种植庄稼需要施肥,铵态氮肥包括碳酸氢铵(NH4H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等,打开肥料袋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夏天厕所里也经常会闻到这种刺激性气味(尿液中有尿素CO(NH2)2 ),这种气体是什么?是怎么产生的?
三、氨和铵盐
无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剂。
注意:液氨是纯净物,氨水是混合物
(一)氨气
1.物理性质
喷泉实验
【实验5-6】
现象:
烧杯里的液体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
结论: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1:700),使烧瓶内气压急剧下降。
②氨气水溶液呈碱性。
NH3+H2O
NH3·H2O
NH4++OH-
喷泉实验
1.烧瓶内为什么会形成喷泉?
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烧瓶内外形成较大压强差;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
2.溶液为什么变成红色?
NH3溶于水的溶液呈碱性。
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a.装置气密性好;
b.气体的纯度高;
c.烧瓶必须干燥。
4.若将NH3换为NO2,能否形成喷泉?若能形成,则实验后液体能否充满烧瓶?
能,但不能充满烧瓶。
3NO2+H2O==2HNO3+NO
喷泉实验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存在压强差。
装置中的气体a可能为①氯气、②氢气、③氨气、④氯化氢、⑤二氧化碳。打开装置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液体b为水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 (填序号,下同);若液体b为氢氧化钠浓溶液时,能产生喷泉现象的气体a可能是 。
③④
①④⑤
典例分析
喷泉的原理
产生喷泉的原因为气体a易溶于液体b或易和b反应,造成烧瓶内气体物质的量减小,压强急剧减小。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气体

吸收剂
水或盐酸
水或NaOH溶液
浓NaOH溶液
NH3
HCl
SO2、CO2
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
喷泉实验
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的原理一样吗?
相似点:都是利用内外压强差
不同点:前者压强小于大气压
后者压强大于大气压
2. 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
NH3 + H2O ?NH3?H2O
a.氨水有弱碱性:
b.受热易分解:
NH3?H2O H2O NH3 NH4+ OH- H+
①氨水的成分
②氨水的密度都比水小,c越大,ρ越小。
③计算氨水浓度时,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
NH3·H2O ?NH4++OH-
NH3·H2O == NH3↑+H2O
在高中范围,NH3是唯一的碱性气体
检验氨气: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2)氨与酸反应
沾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会产生大量白烟
①NH3+HCl == NH4Cl
NH3+CO2+H2O == NH4HCO3
2NH3+H2SO4 == (NH4)2SO4
思考:浓氨水遇浓硫酸、浓硝酸也都会产生白烟吗?
②工业上用氨、二氧化碳和水制取碳酸氢铵:
③工业上用硫酸吸收氨:
(3)氨具有还原性
4NH3+5O2 4NO+6H2O
①氨气催化氧化
2NH3+3CuO N2+3Cu+3H2O
②氨气还原氧化铜
思考: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氨气能否和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反应,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
NH3足量:8NH3+3Cl2=N2+6NH4Cl
NH3少量:2NH3+3Cl2=N2+6HCl
③氨气与氯气反应
应用: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3.氨的用途
①NH3易液化,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故用作制冷剂。
②氨是氮肥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制造硝酸、铵盐和纯碱的原料。
液氨、氨水、一水合氨的区别
名称
液氨
氨水
一水合氨
物质
类别
纯净物
氢化物
非电解质
混合物
氨的水溶液
溶质为氨
纯净物
一元弱碱
电解质
粒子
种类
NH3
NH3·H2O、NH3、H2O、
NH4+ 、OH-、H+
NH3·H2O
主要
性质
不导电
不具有碱性
能导电
具有碱性
极易分解
具有碱性
存在
条件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常温常压
下可存在
常温常压
下不存在
某装有红色溶液的试管,加热时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则原溶液可能是( )
①滴有酚酞的氨水
②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③溶有SO2的品红溶液
④滴有酚酞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B
【练习】
1.铵盐
①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铵盐。
②白色或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NH4HCO3 NH3↑ + CO2 ↑ + H2O

NH4Cl NH3↑+HCl↑

(二)铵盐及其性质
三、氨和铵盐
3.铵盐与碱反应
(二)铵盐及其性质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NH4NO3+NaOH NaNO3+NH3↑+H2O

三、氨和铵盐
4.NH4+的检验
①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②浓盐酸或浓硝酸产生白烟
某物质+碱 气体

三、氨和铵盐
答题模板:取少量固体样品或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浓的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或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管口,有白烟产生),证明固体样品或溶液中含有NH4+ 。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2NH4Cl + Ca(OH)2 CaCl2 + 2H2O + 2NH3↑

1. 原理
铵盐 + 碱
NH3

2. 实验装置
固+固,加热型
碱石灰的作用:
吸收水蒸气,干燥氨气
向下排空气
收集方法:
不能用P2O5、浓H2SO4和无水CaCl2 干燥
CaCl2?8NH3
3.验满方法
①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变 ;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置于试管口,有 产生。
蓝色
白烟
四、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防止空气对流
1.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的方法制取氨气?
2. 能用NaOH固体、KOH固体和NH4Cl固体混和加热制备氨气吗?
不能。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的氨气和氯化氢遇冷会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
不能。因为NaOH固体、KOH固体具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产生氨气,同时它们碱性太强,会腐蚀试管。
3.能用NH4HCO3代替NH4Cl制取氨气吗?
不能。受热分解会产生杂质气体。
【问题探究】
思考:实验室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制备少量氨气?
①加热浓氨水法
②浓氨水+生石灰(或氢氧化钠固体)法
NH3?H2O
NH3↑+H2O

NaOH(或CaO)溶于水后放热,促进氨水分解
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减小NH3的溶解度
2.下列关于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氨气可用排水法收集
B.氨水呈碱性
C.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在反应NH3+H+ ==NH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1.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A.很易液化 B.比空气轻
C.极易溶于水 D.能跟水起反应
C
B
【课堂练习】
3.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 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
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 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
C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4.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制氨气:NH4+ + OH- NH3↑+ H2O
B.NaOH与NH4Cl溶液混合加热:NH4+ + OH- NH3?H2O
C.氨水中加盐酸:NH3?H2O + H+ = NH4+ + H2O
D.氨水中通入过量CO2:CO2 + NH3?H2O = 2NH4+ + CO32- + H2O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