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3《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课件(1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13《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课件(13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0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1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3张PPT)
欧·亨利
莫泊桑
契诃hē夫
猜猜他是谁?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装在套子里的人
契诃夫
(又译为《套中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外貌、语言、动作等刻画人物的方法,鉴赏别里科夫的形象
2、学习将小说主人公联系社会环境分析探索文章主题。
契诃夫(1860—1904)
俄国19世纪末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品: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
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
《变色龙》
《带阁楼的房子》
《装在套子里的人》

本《万尼亚舅舅》
《樱桃园》
别里科夫是一个
的人?
一、快速阅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有形的套子
衣着
打扮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
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衣领里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坐在马车支起车蓬
卧室像箱子,床上挂着帐子,蒙头睡觉
生活
习惯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无形的套子
别里科夫是一个
的人?
胆小多疑
极力维护现状
封闭保守
作者是如何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
二、小组讨论,深究原因
为什么别里科夫是这样的人?
他尝试过改变吗?结果如何?

害怕新生事物
害怕改变现状
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写作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期俄国的社会生活。
19世纪末。正处在无产阶级革命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
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钳制日益加深。
沙皇政府的忠实拥护者贵族、官僚、地主、资本家和反动的知识分子极力维护旧秩序,告密、陷害之风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
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退缩、消沉、随波逐流,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适应了沙皇反动统治的需要,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可是一个礼拜还没有过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
套子
1、俄国沙皇政府的法令
1、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
三、主题揭示
象征
2、一切陈规陋习
3、奴性心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
3、既是受害者又是害人者。
2、封闭自己也压制他人
批判现实主义
主题思想
通过“套中人”别里科夫因循守旧、反对一切发展变化、最后恐惧而死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生活的停滞和黑暗,无情地抨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凶残和反动,委婉地表达了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关于“套子”和“套中人”的思考
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
我们可以把“套子”理解为固定地操作模式、行为规则、思维方法等。每一种“新模式”最终都会变成“旧套子”;
“套子”可以保护我们,让我们生活的舒服而安全,所以我们没必要害怕和排斥“套子”;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就要打破一些旧的“套子”,新的思维会让我们更进步,所以我们更没必要害怕打破“旧套子”。
变革总会带来一些不舒服和不适应,那么就会有害怕变革、反对变革的人出现。
这些人中除了少数反动统治者,更多的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害怕新生事物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在思想和行动上畏惧和抗拒社会变革,一般来说,人越老,越趋向于保守。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套子”里,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没必要守着“旧套子”,可是也没必要非把一切“套子”都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