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2-24 22:4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
第一课抽屉原理
【教学内容】《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 (课文第70页-71例1,2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上课前同学们告诉老师,我们班有59人。有了这个信息,老师就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咱们班至少有5个人是在同一个月生日的。老师有问过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在没有调查的情况下,老师为什么就敢肯定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呢?这其中有什么样的道理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一一列举
师:要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一些小的数据开始研究。现在老师要求你们“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你会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
课件出示:
2 2 0
2 1 1
3 1 0
4 0 0
2、判断对错
师:针对“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这个事儿,现在有下面这样的一些说法,我们一起来判断说的对不对?
出示:1)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
2)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至少放1本。
3)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恰好有2本。
4)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
5)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6)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
师:首先来看第一个说法: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
生:对的。
师:第二个呢?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至少放1本。
生:不对。
师:为什么?
生:很明显,有的抽屉里没放书。
师:很不错。我们就要像这位同学一样,如果你认为不对,我们就要找出一个这样的反例来推翻它。下一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恰好有2本。
生:错!在(3,1,0)和(4,0,0)这两种放法中就找不到这个抽屉。
师:第四个说法呢?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
生:不对!
师:请你举出一个反例来。
生:在(2,2,0)这种放法中就有一个抽屉里没放书。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在每种放法的三个抽屉里,总会找到放有1本或多于1本书的这样一个抽屉。
师:我们来找找看!(2,1,1) (2,2,0) (3,1,0) (4,0,0)
师:第五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根据刚才判断第四个说法的经验,学生应该会判断此种说法是对的,师也可带领学生去找每种放法中的这个抽屉)
师:最后一个!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
生:不对!在(2,1,1)和(2,2,0)这两种放法里就找不到这个抽屉。
3、引导探究
师:通过大家的判断,最终有三种说法是对的。“不管怎么放,任意一个抽屉里最多放4本书”这个不关心,我们今天不研究这个。我们主要研究这两个:“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
师:在说话的时候,我们经常性地会说一句话强不强。比方说,咱们班有多少人?你说“我们班多于30”人,我说“我们班多于50人”。那你们觉得,哪句话更强一点?
生:“我们班多于50人”这句话更强一点。因为“多于50人”就更加“多于30人”。
师:同意吗?那在这两句话中(“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哪句更强一点呢?
生:第二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了,那“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就肯定不用说啦!
师:那我们就把更强的这句话留下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把4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4、深入研究
师:如果多了1本书,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我们可不可以还用“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这句话来作结论?
第一种情况:
生1:不行!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比如(3,1,1)的放法。
师:你的意思是用一句更强的话代替它了,是不是?也就是说,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书”是对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也是对的,现在你能用一个更强的结论来说明这个结果“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是这个意思吧?
师:同学们同意吗?
生2:我不同意!
师:你不同意,请你举出一个反例来推翻它!
生2:如果是(2,2,1)这种放法,就可以推翻“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还是只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
第二种情况:
生:可以!
师:现在多了一本书,由4本到5本,我们当然可以肯定“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书”,但——是不是可以用一句更强的结论,比如说“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呢?
生:不行!有(2,2,1)这种放法就行不通了!
师:看来,把5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肯定不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那——要达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书”这个结论,6本书行不行?
生:不行,(2,2,2)就没有这个抽屉。
师:果然不行!6本不行,7本呢?
生:可以!(学生有可能举出各种正例)
师:不能举出推翻它的反例,那就是说7本可以。也就是“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那——能不能说“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
生:不能,(2,2,3)这放法就行不通。
师:至少要几本书,才能得到“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
(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也可适当地讨论、交流)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想,“把1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如果不成立的话,那么每个抽屉最多只能放3本,这样的话总共只能放下9本,与 “10本书放进3个抽屉”这个前提条件是相矛盾的。所以“10本书放进3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
师:10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是对的,那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本”也是对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2本”还是对的,当然,“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肯定是对的。不过,在这里,哪个结论是最强的?
生:“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4本”这个结论是最强的。
师:“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本”呢?
生:不行!(3,3,4)
5、提出问题
师:既然这样的话,把100本书放进3个抽屉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是可以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1本”或者“至少有3本”都是可以的,……,“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50本”行不行?
生:不行!(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师:那最多可以说到哪个呢?
生:34!如果每个抽屉放33本的话,剩余的1本可以放到任意一个抽屉里,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34本”。
师:那你的这个“33”是怎么得到的?
生:100÷3=33……1。
师边叙述边板书:把物体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看每个抽屉能分到多少个,剩下的物体不管放到哪个抽屉,总有一个抽屉比平均分得的个数(也就是商)多1个。
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 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有(商+1)个物体
6、介绍“抽屉原理”
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人们以他的名命名,又称“狄利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应用原理,解决问题
篮子里有苹果、橘子、梨三种水果若干个,现有20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从中任意拿两个水果,那么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拿的水果是相同的?
四、全课小结
在用“抽屉原理”解决的一些问题中,“抽屉”和“物体”不是很明显, 需要我们制造出“抽屉”和“物体”。制造出“抽屉”和“物体”是比较困难的,这一方面需要同学们去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另一方面需要多做一些题来积累经验。
第二课《节约用水》
彭月秋供稿
【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教科书第7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活动目标】:
1、结合量的计量、简单的统计及比例等知识,通过运用调查、实验、观察、估算、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多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经历走进生活、材料收集、整理交流和表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
【活动准备】
1、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现象;
2、调查水价,了解自己家庭每月用水量,学校每月用水量;
3、调查学校水龙头数量,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计算水龙头的滴水速度;
4、上网或阅读书刊,了解地球上淡水资源情况,我国人均水量在世界排名,查一查“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变化趋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1、出示缺水情境。(图片)看了图你有什么想法?2、地球表面约70%是水,为什么有些地区缺水还非常严重呢? 3、每个小组派代表交流有关淡资源缺乏的信息,交流时说明资料的来源。2、听了刚才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板书:节约用水二、观察交流1、出示统计图练塘镇近几年日均生活用水情况统计图(1)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2)你发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3)你能预测今年的日均生活用水会有多少?2、从统计图中我们发现,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水量也迅速增长,但这些水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们浪费掉的,请你说说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1)小组交流:(2)各组代表交流3、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真是不少,在淡水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要让全社会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用具体的数据来唤醒人们。4、展示课前实验(1)各小组交流本组实验内容、方法及结果。(2)算一算:照这样计算一个滴水龙头每小时浪费水( )毫升,一天浪费水( )毫升,也就是( )升,一年浪费水( )立方米。(3)你家的每月用水量是( )立方米,一个滴水龙头一年浪费的水够你家用多久?(4)学校有水龙头( )个,练塘镇水价每立方米( )元,如果学校里每个水龙头都按这个速度滴水,学校每年多支付( )元水费。三、总结建议1、有的同学认为,我们这里又不缺水,我们不需要节约用水,你说对吗?2、让学生介绍世界各国节水的措施;世界水日的有关知识。四、课后延伸1、你准备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在小组内先说一说。2、以小组为单位,以“节约用水”为专题制作一份电脑小报。新课 标第 一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听课随想
我的反思与体会:
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