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16 21:4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澳门
香港
台湾
回来吧!
就缺你一个!
学习目标
1.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
2.掌握我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演变。
3.知道“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4.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海峡两岸的现状;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难点
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分析海峡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知道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三国时期,东吴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
隋炀帝派人到达台湾
元朝设置管辖台湾的机构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复台湾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福建有个泉州市 台湾有个泉州镇
广东有个潮州市 台湾有个潮州镇
中国有个陕西省 台湾有个陕西村
两岸同根,地名同源
据统计,在中国。共有600个拥有相同地名的村落和地区,分布于海峡两岸。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台湾问题的由来
(1)内战遗留问题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政府,国民党败逃盘踞台湾。
(2)反华势力介入:1950年,美国派第七舰队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只能通过两岸人民自主解决。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毛泽东
“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台湾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
——邓小平
【思考】大陆对台政策的演变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武装解放台湾
和平解放台湾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方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对台政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50年代
中期
改革开放后
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两岸关系的发展:
⑴走向缓和:
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两岸应该立即“通商、通邮、通航”,是为三通。
⑵打破隔绝: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两岸关系的发展:
⑶“九二共识”:
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
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意义:海峡两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两岸关系的发展:
⑷汪辜会谈:
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
意义: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两岸关系的发展:
⑸八项主张:
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的内容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对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不持异议。
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⑹新发展: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内容: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⑹新发展: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
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
⑵ 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表现:
⑴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⑵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人员交往
经济文化交流
去台湾的四川卧龙大熊猫“团团”“圆圆”
日益密切的交往
文化交流
《富春山居图》
思考和平统一台湾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有哪些?
有利因素
①海峡两岸交往密切频繁;
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③“一国两制”政策的巨大感召力;
④香港、澳门的回归,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现状
人心所向
榜样借鉴
政策保障
根本保证
历史依据
不利因素
外部因素:国外反华势力
内部因素:台独分子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习近平出席发表重要讲话。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亲望亲好,中国人要帮中国人。
广大台湾同胞都是中华民族一分子,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的由来
对台政策的演变
海峡两岸的交往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日益密切的交往
和平统一
有利因素:国力等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背景:国力强大、联系密切
表现:经济、文化、人员、体育
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
国内台独分子
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 B.军事力量强大
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D.一个中国
2.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动向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直击中考
D
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连战动向中国大陆是200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是2015年,九二共识1992年,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强烈反响。下面是摘录了讲话的部分内容,根据要求,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年。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陷入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惨境地,台湾更是被外族侵占长达半个世纪。为战胜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台湾同胞在这场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其后不久,由于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海峡两岸陷入长期政治对立的特殊状态。
(1)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台湾问题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涉及到了近代以来三次重要的战争,请根据所学说出是哪几次战争?(5分)
?
因素:外来侵略、国内战争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解放战争
材料二? .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台海形势走向和平稳定、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国家强大、民族复兴、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更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2)根据材料说出,现阶段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3分)
?
?
政治基础:一个中国的原则
有利因素: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
两岸关系走向和平稳定、向前发展历史潮流;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及综合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