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课件(9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单元第1课《窦娥冤》课件(9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15:1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5张PPT)
第1课 窦 娥 冤 
 
【我预习我达标】
一、词语积累
1.易混辨析
(1)杳无音信·杳无踪迹
同:都有人或事物不在眼前的意思。
异:“杳无音信”侧重于一点儿消息也得不到。“杳无踪迹”侧重于一点儿踪迹也没有。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
(2)推辞·推脱
(3)嘱咐·嘱托
推辞
PK

推脱
表示拒绝(任命、邀请、馈赠等)
指借故拒绝承担责任
词语
词义
区别
嘱咐
指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侧重于劝勉、告诫、叮嘱;语意较轻
嘱托
指托(人办事);托付
侧重于委托别人帮自己做好某事,或实现某一心愿,寄托了嘱托者的殷切期望与信赖之情;语意较重
(4)顺水推船·顺风转舵
同:都有顺应某种情势或趋势的意思。
异:“顺水推船”,顺着水流方向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是个中性词,后多作“顺水推舟”。“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多含贬义),也说“随风转舵”。
2.易错识记。
(1)举案齐眉:指妻子给丈夫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容易用错对象。
【近义联想】
只能用于夫妻的成语
①鸿案相庄:表示夫妻和好相敬或指结为伉俪。
②鸿案鹿车:比喻夫妻相互敬重,同甘共苦。
③凤只鸾孤:比喻夫妻离散。
④分鞋破镜:比喻夫妻分离。
⑤琴瑟和好: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
(2)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
二、词语运用
1.从下列各句后面提供的词语中选择一个填在横线处。
(1)海神波塞冬的神像已是_________,海神庙现在虽然只剩下几根孤独的大柱子,但仍不失宏伟气势。(杳无音信·杳无踪迹)
(2)在疫情期间,这个成语被演绎为“疫不容辞”,指的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不容_____。(推辞·推脱)
(3)去世前,申纪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_____,要“听党话,
跟党走”。(嘱咐·嘱托)
杳无踪迹
推辞
嘱咐
(4)除了中国一直对华为的支持,西方竞争对手的若干失误也算是献上了助攻,之后华为的历程就仿佛_________,舆论、国家、人民都站在了华为这边。(顺水推船·顺风转舵)
顺水推船
2.判断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正误。
(1)举案齐眉的甜美时光是每个人记忆中的珍藏,而摄影师Glɑzɑstik
Finch则
喜欢用她的镜头记录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情感。(
)
(2)孩子说,他把相机挂在家门口一棵小树的树杈上就出去玩了,一会儿回来
相机就已杳无踪迹了。这一番话让我们刚才因说笑而前合后偃的几个大人慌
了神。(
)
·
·
·
·
·
·
·
·
×。句子说的是孩子们纯真
无邪的情感,而“举案齐眉”是形容夫妻之间互敬互爱的,使用对象不当,可
改为“两小无猜”
√。“前合后偃”此处用于形容大笑时集体夸张地前俯后仰,符合语

三、语基训练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则被这加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倨后恭。我窦娥向哥哥行(xínɡ)有句言。
改正:????????????????????????????????????????????????
答案:加—枷 前倨后恭—前合后偃 行(hánɡ)
·
·
·
·
·
·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_____________!?
A.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B.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天地也
C.天地也!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D.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解析】选D。根据语意连贯原则,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结构一致的是“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排除A、C两项;由前文“天地也!……颜渊”可知,后一句应为“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排除B项。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大人你明如水,清似镜,照妾身肝胆虚实。
改正:????????????????????????????????????????
答案:搭配不当,应为“明如镜,清似水”。
四、内容感知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楔子中蔡婆上场后说的一段话,介绍了蔡婆的身世和家庭状况及将要发生的故
事,是整个故事的开端。
B.窦天章上场后的一段话,交代自己的身份和家庭状况,是全剧故事的缘由,是
窦娥不幸命运的开始。
C.“我也只为无计营生四壁贫……”,窦天章的这段唱词,交代了“割舍得亲
儿”的原因——家贫、应试。写出了前途难卜、归期难料的惆怅、苦闷的心情。
D.“若不来便罢,若来呵,我自有个主意”赛卢医的这句话是设置悬念,为下文
故事情节张本。
【解析】选A。应为故事的背景。
2.阅读全文,依据提示补充完整空缺内容。
戏剧结构
情节结构
剧情内容
楔子
序幕
窦天章借债赴京赶考→窦娥被抵债给蔡
婆婆做童养媳
第一折
开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驴儿
父子救蔡逼婆媳改嫁→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第二折
发展
张驴儿害人不成反误毒老爹→③_________
_______→州官不察妄判窦娥死罪
第三折
高潮
④___________________→窦娥二愿应验显冤情
蔡婆婆讨债险遭赛卢医勒杀
张驴儿逼窦娥
成婚未遂
窦娥被诬
告入狱
窦娥蒙冤刑场提三愿
【我博览我掌握】
 一、魅力作家
“中国的莎士比亚”——关汉卿
生平:关汉卿,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
元代戏曲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
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把自己比作“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
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
成就: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种,现存10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代表作品:《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经典觅珠】
生死一笑少悲戚
元曲作家王和卿生性诙谐,常常和关汉卿互相嘲谑,而关汉卿往往落下风。王和卿去世以后,鼻涕长流。关汉卿去吊唁他,旁人告诉他王和卿是坐化的。关汉卿问鼻涕是怎么回事;旁人委婉地说是玉筋。关汉卿不以为然地笑道:“我说你们不知道吧,这是嗓。”那时把六畜劳伤,鼻中流出的脓水叫作嗓;也把喜欢中伤刻薄他人叫作嗓。关汉卿在朋友死后还如此戏谑,略显刻薄地暗示王和卿的为人与病情,颇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似乎一切事情,包括生死,在他看来,都不再有庄严感,也少见悲戚。而这种放浪不羁,幽默洒脱,在他的剧作中更是常常表现。
  二、探寻背景
改编民间故事,反映社会现实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同时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当时贪污之风横行,冤案不计其数。
关汉卿在民间传说“东海孝妇”故事的基础上,结合元代的社会现实,完成了这部著名悲剧的创作,用以反映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三、文化常识
元杂剧的结构、角色和剧本构成
1.结构。
(1)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一楔子组成。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2)杂剧的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2.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杂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还有孛老(老翁)、卜儿(老妇)、孤(官员)、徕儿(小厮)等角色。
3.剧本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1)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2)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等。
(3)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
高则诚《琵琶记》
冯梦龙《精忠旗》
孟称舜《娇红记》
李玉《清忠谱》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方成培《雷峰塔》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
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脉络梳理
 
五、内容概览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
研读提能·探究学习
【我理解我鉴赏】
目标一: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1.窦娥与现实社会生活有哪些主要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内容?请根据提示填全表格内容。
【明确】
矛盾冲突
表现内容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反映当时社会强欺弱、
恶欺善的现实
③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反而被判死罪
④反映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昏聩,贪赃枉法
⑤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甘愿自己担下死罪
⑥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2.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怎样看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
【明确】这一超现实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极其强烈,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者,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六月飞雪”后来成为冤狱、冤案、冤情的代名词,可见这一剧情设计的成功。
目标二:分析戏剧的人物形象
3.窦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课文分析概括。
【明确】(1)窦娥勤劳、孝顺、贤惠、纯朴、善良。窦娥在蔡婆婆家里十几年如一日,精心侍奉婆婆;大堂之上,酷刑之下,当窦娥必须在婆婆身受酷刑或者自己蒙冤而死之间做出抉择时,她毅然选择了死;窦娥在奔赴刑场途中,要求走后街时,想到的仍然是如何不让自己的婆婆伤心;窦娥见到婆婆伤心流泪时,她反而劝慰婆婆“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2)窦娥刚毅、坚强,勇于反抗。当软弱的婆婆答应了张驴儿父子并劝窦娥听从时,窦娥态度坚决;当张驴儿以药死公公的大罪威胁窦娥,要她选择是官休还是私休时,她无所畏惧地选择了见官;贪官桃杌对她施以酷刑,她没有屈服;临刑前,窦娥对天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斥责。
总之,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富有抗争精神的古代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美丽、勤劳孝顺,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
4.蔡婆婆、张驴儿、桃杌等人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1)蔡婆婆——年轻守寡,以放高利贷谋生,但心地善良,和同样年轻守寡的儿媳妇相依为命。在张驴儿父子的逼迫之下,她曲意顺从,导致了一场家庭悲剧。她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可欺的老年妇女的形象。
(2)张驴儿——乘人之危,恃强凌弱,企图霸占良家妇女。在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反而血口喷人,诬陷窦娥,直至将其置于死地,是当时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
(3)桃杌——楚州太守,他以告官的人为衣食父母,断案全靠棍棒,屈打成招,制造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案,是一个贪赃枉法、十恶不赦的官吏形象。
目标三:赏析戏剧的语言
5.第二折窦娥与张驴儿对簿公堂,楚州太守桃杌在出场时有一段独白,这一段在剧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段在元杂剧中是插科打诨的套语,但我们不能把它看成闲笔。这是作者有意为之:
①从侧面写出了当时官吏的受贿现象,以旁敲侧击的手法来揭露官员的贪污腐败,表露出当时社会的冰山一角,也透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中这种现象的愤恨之情。②为窦娥的蒙冤加上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使剧情自然地发展下去。
6.【滚绣球】这段曲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明确】这段曲子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运用呼告、对偶、对比等修辞手法,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表面上看,窦娥是在斥骂天地,实际上暗含着主人公对黑白不分、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满腔怨恨。
【我思悟我提高】
1.第三折中【滚绣球】一曲是怎样一步步展现窦娥的反抗精神的?
【点拨】窦娥先强抑悲愤,接着质疑,天地本应公正,“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再接下来痛陈现实,愤怒指责天道不公,使“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荒谬污浊的现实,压抑的悲愤,冲天的怨气,彻底摧毁了她敬天畏地的心理。“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严厉的质问,是愤怒的火焰,烧毁了先前质疑的胆怯。一个怒气冲天的反抗者形象突显出来了。既然天地如此不公,那么随着感情与认识的发展,窦娥就必然勇敢地站起来,向人们大声呼告“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2.有人认为窦娥是善良的野蛮人,她的誓愿——“雪飞六月,亢旱三年”是一种复仇,一种盲目的野蛮的报复,将一己私仇扩大至整个楚州之地,你如何认识这种看法呢?
【点拨】观点一:如果不这样处理,寄希望于天地鬼神惩治贪官,恐怕会陷入常规的因果报应的结局,就不会让读者体会窦娥惊天地、泣鬼神的冤仇。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了浓郁的悲剧气氛,深化了主题,构成全剧的高潮,充满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观点二: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果我们从文学的角度去欣赏《窦娥冤》的话,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这一番誓愿究竟会造成多少人的伤亡,究竟会造成多大的财产损失,而只会为她的悲而悲,为她的恨而恨。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视角的。但我们应以文学的态度解读作品,否则难免会走错路,误解作品。
【我实践我飞跃】
1.很多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有不少的作家写出了让人喜欢,让人震撼的悲剧作品。请你回忆高中所学的文,或自己所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悲剧?仿照下面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一语,再写两个句子。
例句: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昭示了礼教的吃人本性。
????????????????????????????????????????????????????????????????????????????????????????????????????????????????????????????????????????????????????????????
?
?
?
?
参考示例: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家族的没落。
曹禺不肯大团圆,讲述三十年恩怨情仇,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顽固的可恨。
2.《窦娥冤》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了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请你以“脸”为话题写一段200个字左右的文字,注意运用夸张的手法。
????????????????????????????????????????????????????????????????????????????????????????????????????????????????????????????????????????????????????????????????????
参考示例:我开始惊异于他们的脸。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严肃的脸,有如昆仑的耸峙;这么郁怒的脸,有如雷电之将作;青年的柔秀的颜色退隐了,换上了壮实的北地人的苍劲。他们的眼睛冒得出焚烧掉一切的火,紧闭的嘴唇里藏着咬得死生物的牙齿,鼻头不怕闻血腥与死人的尸臭,耳朵不怕听大炮与猛兽的咆哮,而皮肤简直是百炼的铁甲。
群读培优·拓展学习
关汉卿(节选)
狱 卒 提关汉卿!
禁 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 吏 (制止)别难为他。关汉卿,你坐下吧。
(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 吏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 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
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她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 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 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 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 吏 谈谈吧,对你或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 (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窦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将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如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刑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大火气,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老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金汉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打倒在地)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你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有删改)
《窦娥冤》第四折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培优训练】
1.(审美鉴赏与创造)下列对两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
A.《关汉卿(节选)》中关汉卿为狱吏的母亲治病,感动了狱吏,他本想设法营救关汉卿,但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老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最终只得作罢。
B.《关汉卿(节选)》中叶和甫借王著喊过“为万民除害”,故意和《窦娥冤》联系起来,借此诬陷关汉卿,其卖友求荣的险恶用心可见一斑。
C.《<窦娥冤>第四折》这三支曲子是剧中窦娥在终场前唱的最后几支曲子,带有俯视全剧、笼括题旨的意味。
D.《<窦娥冤>第四折》是《窦娥冤》这个悲剧的结局,写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为她平反冤案,并将窦娥的形象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解析】选A。“由于关汉卿与王著刺杀阿合马老大人一案关系重大”有误,从剧中看,这是叶和甫对关汉卿的诬陷。
2.(思维发展与提升)《关汉卿(节选)》中“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一粒铜豌豆”,选段中哪些地方反映出关汉卿具有“铜豌豆”的性格?请简析。
答:?????????????????????????????????????????????????????????
【解析】首先要理解“铜豌豆”具有一种“硬”的特质,然后根据文本概括能够体现关汉卿“铜豌豆”性格的事件即可。
答案:①关汉卿宁折不弯,坚持写出《窦娥冤》,坚持演出,振奋了民心,震慑了坏人。②关汉卿不受名利诱惑,不受威逼胁迫,具有浩然正气。③关汉卿疾恶如仇,他把劝说他的叶和甫打倒在地。这些都体现了关汉卿面对诱惑、迫害和阻挠不妥协、不退让的“铜豌豆”的性格特征。
3.(文化传承与理解)《<窦娥冤>第四折》,[鸳鸯煞尾]中“我奶奶”指什么?鲜明地表现了窦娥怎样的品格?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我奶奶”指婆婆。表现了窦娥善良、孝顺的品格。这样写的作用是进一步突出窦娥的善良、崇高,更增加了作品的揭露、批判力量。
4.(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两篇文章分别表现了关汉卿、窦娥怎样的品格?
答:????????????????????????????????????????????????????????????????????????????????????????????????????????????????????????????????????
答案:(1)《关汉卿(节选)》中,通过关汉卿和叶和甫的对比,由叶和甫的卑鄙无耻反衬出关汉卿的刚强不屈。(2)《<窦娥冤>第四折》这几句唱词,表现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课时素养评价
一 窦 娥 冤
(45分钟,45分)
一、语言应用(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戏曲演出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如潮的人声夹杂着摊肆的嘈杂,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   在这喧嚣之中,不得不苦心孤诣地寻求突破自己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从而摸索出以远离生活之法来表现生活的艺术规则。?
戏曲的对话是音乐性的,动作是舞蹈性的,(  ),使表演者无论在化妆服饰还是动作语言上都颇有“矫情镇物、装腔作势”之感,高亢悠扬的唱腔配以敲击有力的铜锣,镶金绣银的戏衣衬着勾红抹绿的脸谱……为此,中国戏剧艺术家长期   说白、咏歌、舞蹈(身段)、武打的表现技巧和功能,乐此不疲。在戏曲表演过程中,   的人间生活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而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从而做到形神兼备。脸谱、水袖、兰花手以及奇奇怪怪的道具等,都凝固为程式的东西,共同增加戏曲表演的艺术魅力,造成赏心悦目、   的审美效应。?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淹没 揣测 五光十色 荡气回肠
B.淹没 揣摩 五光十色 勾魂摄魄
C.湮没 揣测 五颜六色 荡气回肠
D.湮没 揣摩 五颜六色 勾魂摄魄
【解析】选B。第一空,“淹没”表示大水等漫过或浸没,也比喻声音等“盖过”。“湮没”则主要用来表示人的名声或事迹的埋没或者事物的埋没。从常见用例看,多用来指文化领域的人或事。根据语境“喧嚣”,这里应该用“淹没”。第二空,“揣测”和“揣摩”是近义词,都有猜想的意思。“揣测”根据不足的证据推测。“揣摩”反复思考推求,仔细推想探求。根据语境,应选用“揣摩”。第三空,“五颜六色”和“五光十色”,前者强调颜色多,而后者指颜色鲜艳,样式繁多。联系下文“人间生活”,这里用“五光十色”来指生活的丰富多彩更好。第四空,“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使人心神摇荡,不能自制。“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此处强调戏曲的吸引力,用“勾魂摄魄”更恰当。故选B。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外在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决定了这一特点。
B.外在就表现出来了远离生活、变异生活的形式,决定了戏曲音乐和舞蹈本身这一特点。
C.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D.而音乐和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戏曲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
【解析】选C。根据后文“矫情镇物,装腔作势”可知,其前文应具体说明特点,而这八字对应的就是“远离生活,变异生活”,从衔接的紧密度上排除A、B、D。故选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B.中国戏剧家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的原因,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C.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
D.中国戏剧家之所以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人物的外形和神韵,是因为其对生活既勤于观察,又精于提炼。
【解析】选D。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病因有两处:一处是“之所以……的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一处是“既精于提炼,又勤于观察”语序不当。故选D。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产生)
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炎热)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解析】选B。A.生:甚、深;C.月一十五:初一和十五;D.亢旱:大旱。
5.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东海孝妇”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3分)
(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或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的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解析】选C。后两个典故写窦娥的冤情感动了天地。
6.下列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的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
C.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丑四大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中老年男子)。
D.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宫调是【端正好】。
【解析】选D。宫调是【正宫】,【端正好】是曲牌名。
7.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定义。(不超过50字)
(6分)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
杂剧是一种???????????????????????????????????????????????????
【解析】解答此题时,先要明确下定义的格式,即××是(叫)××,根据材料找出这一格式内容,“杂剧是一种戏剧样式”。然后通过材料内容,抓住其关键点——盛行于元朝、表现手法、折数等组织答案。注意字数的限制。
答案: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
8.仿照下面所给对联的下联,以《窦娥冤》的思想内容、艺术形象、语言风格、历史地位等其中的一点或数点为写作对象,拟写这副对联的上联。(6分)
上联:???????????????????????????
下联:汉卿杂剧一腔热血震古烁今
【解析】题干已经明确要求对联的内容应与《窦娥冤》相关,拟写上联时,可以思考与窦娥相关的情节、《窦娥冤》表达的情感或者窦娥的形象特征等,比如窦娥的善良和反抗精神、对现实的怨恨等。
答案:窦娥刑场三桩誓愿感天动地
二、阅读鉴赏(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龙须沟(节选)
老 舍
[提示]话剧《龙须沟》以主人公程宝庆在旧社会由艺人变成“疯子”,解放后又从“疯子”变为艺人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北京一个小杂院四户人家在社会变革中的不同遭遇。节选部分的故事发生在1950年初夏。
[娘子由外面匆匆走来。]
二春:娘子,看见二嘎子没有?
娘子:怎能没看见?他给我看摊子呢!
大妈:他荒里荒唐的,看摊儿行吗?
娘子:现在,三岁的娃娃也行!该卖多少钱,卖多少钱,言无二价。小偷儿什么的,差不离快断了根!(低声)听说,官面上正加紧儿捉拿黑旋风。一拿住他,晓市就全天下太平了。他不是土匪头子吗?哼,等拿到他,跟那个冯狗子,我要去报报仇!能打就打,能骂就骂,至不济也要对准了他们的脸,啐几口,呸!呸!呸!偷我的东西,还打了我的爷们!
[程疯子慢慢地由屋中出来。]
二春:疯哥,你在家哪?
疯子:有道是,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娘子:又是疯话!我问你,你这两天又怎么啦?
疯子:别瞪眼!我就怕吵架!我呀,有了任务!
二春:疯哥,给你道喜!告诉我们,什么任务?
疯子:民教馆①的同志找了我来,教我给大家唱一段去!
二春: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现在民教馆都请你去,你不是仿佛死了半截又活了吗?
娘子:对啦,疯子,你去!去!叫大家伙儿看看你!王大妈,二姑娘,有钱没有?借给我点!我得打扮打扮他,把他打扮得跟他当年一模一样的漂亮!
疯子:我可是去不了!
二春:怎么?怎么?
娘子:怎么?怎么?
疯子: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
娘子:你还没去呢,怎就知道会唱砸了?
疯子:还有,唱什么好呢?
二春:咱们现编!等晚上,咱们开个小组会议,大家出主意,大家编!
疯子:难办!难办!
[四嫂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
四嫂:娘子,二妹妹,黑旋风拿住了!拿住了!
娘子:真的?在哪儿呢?
四嫂:我看见他了,有人押着他,往派出所走呢!
娘子:我啐他两口去!
二春:走,我们斗争他去!把这些年他所作所为都抖搂出来,教他这个坏小子吃不了兜着走!
娘子
:疯子,你也来!
疯子:(摇头)我不去!
娘子:那么,你没教他们打得顺嘴流血,脸肿了好几天吗?你怎这么没骨头!
疯子: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
娘子:你简直不是这年头儿的人!二妹妹,咱们走!
二春:走!(同娘子匆匆跑去)
疯子:(独自徘徊)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
[狗子偷偷探头,见院中没人,轻轻地进来。]
狗子:(低声地)疯哥!疯哥!
疯子:谁?啊,是你!又来打我?打吧!我不跑,也不躲!我可也不怕你!你打!我不还手,心里记着你;这就叫结仇!仇结大了,打人的会有吃亏的那一天!打吧!
四嫂:(从屋中出来)谁?噢!是你!(向狗子)你还敢出来欺负人?好大的胆子!黑旋风掉下去了,你不能不知道吧?好!瞧你敢动他一下,我不把你碎在这儿!
狗子:(很窘,笑嘻嘻地)谁说我是来打人的呀!
四嫂:量你也不敢!那么是来抢?你抢抢试试!
狗子:我已经受管制,两个多月没干“活儿”②了!
四嫂:你那也叫“活儿”?别不要脸啦!
狗子:我正在学好!不敢再胡闹!
四嫂:你也知道怕呀!
狗子:赵大爷给我出的主意,教我到派出所去坦白,要不然我永远是个黑人。坦白以后,学习几个月,出来哪怕是蹬三轮去呢,我就能挣饭吃了。
四嫂:你看不起蹬三轮的是不是?反正蹬三轮的不偷不抢,比你强得多!我的那口子就干那个!
狗子:我说走嘴啦!您多担待!(赔礼)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
四嫂: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你也照样给他一顿嘴巴!一报还一报,顶合适!
狗子:这位大嫂,疯哥不说话,您干吗直给我加盐儿呢!赵大爷大仁大义,赵大爷说政府也大仁大义,所以我才敢来。得啦,您也高高手儿吧!
四嫂:当初你怎么不大仁大义,伸手就揍人呢?
狗子:当初,那不是我揍的他。
四嫂:不是你?是畜生?
狗子:那是我狗仗人势,借着黑旋风发威。谁也不是天生来就坏!我打过人,可没杀过人。
四嫂:倒仿佛你是天生来的好人!要不是而今黑旋风玩完了,你也不会说这么甜甘的话!。
疯子:四嫂,叫他走吧!赵大爷不会出坏主意,再说我也不会打人!
四嫂:那不太便宜了他?
疯子:狗子,你去吧!
四嫂:(拦住狗子)你是说了一声“对不起”,还是说了声“包涵”哪?这就算赔不是了啊?
狗子:不瞒您说,这还是头一次服软儿!
四嫂:你还不服气?
狗子:我服!我服!赵大爷告诉我了,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疯哥,咱们以后还要成为朋友吧,我这儿给您赔不是了!(一揖,搭讪着往外走)
疯子:回来!你伸出手来,我看看!(看手)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我就放心了!去吧!
[狗子下]
四嫂:唉,疯哥,真有你的,你可真老实!
疯子:打人的已经不敢再打,我怎么倒去学打人呢!(入室)
(有删改)
【注】①民教馆:民众教育馆,负责开展群众文化活动。②“活儿”:偷窃。
9.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娘子不再担心小偷、地痞偷抢,放心让二嘎子看摊子,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气正在转变、新秩序正在形成的社会现实。
B.听到程疯子说去不了民教馆,二春、娘子同时连问“怎么?怎么”,写出二人对程疯子的关切,也可看出邻里之间的和睦。
C.“夹着一包活计,跑进来”,借四嫂上场动作,写其勤劳直爽的特点,传达出她得知恶霸被抓的兴奋与向大家传递消息的急切。
D.“低声地”“笑嘻嘻地”“一揖”等舞台说明交代了狗子向程疯子道歉时的神态、动作,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与诚意。
【解析】选D。D项,“表现出狗子改造自己的自觉性”错误,根据原文“我已经受管制”“赵大爷说了,我要真心改邪归正,得先来对程大哥赔不是,我打过他。赵大爷说了,我有这点诚心呢,他就帮我的忙;不然他不管我的事”,可知狗子是在赵大爷的管制下前来赔礼道歉的,并非改造自己的自觉性。
10.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戏剧构思巧妙,借未出场的恶霸黑旋风串联多个场景,推动剧情发展,写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打黑除恶带来的新变化,从而突出戏剧主题。
B.剧中独白能多维度展现人物性格,程疯子独自徘徊时的一段话,写出了他对时代新变化的喜悦,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C.戏剧善用语言刻画人物,狗子上场时,疯子说:“谁?啊,是你!”四嫂说:“谁?噢!是你!”一字之差,一标点之别,尽显人物不同的内心情感。
D.剧中的台词极具个性与地方特色,如“抖搂”“碎在这儿”“加盐儿”“玩完了”等,在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北京味。
【解析】选B。B项,“更表现了他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错,根据原文“天下是变了,变了!你的人欺负我,打我,现在你也掉下去了!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起头来;你们恶霸可头朝下!哼,你下狱,我上民教馆开会!变了,天下变了!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可知程疯子在新中国成立后可以抬头做人,人民政府打黑除恶,他的内心是喜悦的,对生活燃起希望,并没有表现出害怕恶霸、不敢当面斗争的懦弱性格。
11.戏剧冲突是戏剧中矛盾的表现,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文围绕程疯子写了哪些冲突?请简要概括。(4分)
答:?????????????????????????????????????????????????????????????
【解析】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筛选文本有关冲突的相关内容。冲突可以是人物自身的,可以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也可以是人物与环境之间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组织语言规范作答。原文“那太棒了!多少年你受屈含冤的……死了半截又活了吗”“对啦,疯子……一模一样的漂亮”“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通过二春、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原文“疯子,你也来”“那么,你没教他们……你怎这么没骨头”“(摇头)我不去”“我不去!我怕打架!我怕恶霸”,通过娘子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
原文“疯哥,别光叫他赔不是……顶合适”“四嫂,叫他走吧……再说我也不会打人”,通过四嫂与程疯子的对话,可概括出“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原文“我可是去不了”“我十几年没唱了,万一唱砸了,可怎么办呢”“必得去,必得去唱!一个人唱,叫大家喜欢,多么好呢”,通过程疯子的语言描写,可概括出“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答案:①大家支持程疯子到民教馆而他没信心去的冲突;②娘子要和程疯子一起去斗争黑旋风而程疯子不敢去的冲突;③四嫂鼓动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的冲突;④程疯子自身不自信与自信的性格冲突。
12.现代文艺理论家周扬称赞“啊,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这句台词“有斤两”,请谈谈你对这句台词的理解。
(5分)
答:????????????????????????????????????????????????????????????????
?
【解析】联系上文,过去狗子打过程疯子,在赵大爷管制下来赔不是,四嫂鼓动
程疯子打狗子而他不打,程疯子叫狗子伸出手,说“你的手也是人手哇”,言外
之意,大家都是人,本应地位平等,但过去恶霸横行,狗子仗势欺人,老实人受
尽了欺负,表达了程疯子对其恶行的谴责,现在政府打黑除恶,恶霸倒台,狗子
在管制下重新做人;联系下文“这我就放心了”,表达了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
受,并表达了对他改过自新的劝勉;联系上文“人、老实人、受委屈的人,都抬
起头来”,程疯子在过去受屈含冤,新中国成立后民教馆请他去教人唱一段,他
抬头做人,有了做人的尊严,他对狗子道歉的接受,表现了他的善良宽容,也表
明他性格的转变;联系上文“从此我的手得去作活儿,不能再打人了”,狗子的
手过去是用来打人的,现在用来作活儿,突出了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
答案:①饱含程疯子对狗子过去打自己的谴责;②表示程疯子对狗子道歉的接受;③蕴含程疯子对狗子改过自新的劝勉;④表现程疯子性格的转变与做人的理念;⑤彰显在新中国做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