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程标准
就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大力普法。
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新中国的法制特征
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法制
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开始
1949年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开始
1949年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初创
20世纪50年代
向社会主义过渡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的初创时期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开始
1949年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初创
20世纪50年代
向社会主义过渡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材料: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总人数1226人(其中女代表147人,少数民族代表178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会议听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会议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民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第一届全国人大历次会议.新华网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的初创时期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开始
1949年
民主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初创
20世纪50年代
向社会主义过渡
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破坏
1966—1976
“文革”时期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发展
1978—90年代
改革开放
吸取教训
法制不完善
①中共中央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通过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
八二宪法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五四宪法
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对1978年宪法做重大修改。此次修宪,比较彻底地剔除了"文化大革命"给政治制度留下的影响,成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冶的基本法律框架。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发展
1978—90年代
形成体系
改革开放
吸取教训
法制不完善
①中共中央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通过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明确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决定并制约着政治体制改革的走向和深度。自从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不管人们的主观意志如何,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也不应该止步不前。......而所有制的改革一且启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就迈出了更实质性的一步。因为所有制的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走向赖以实现的基础。质言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在所有制改革的层面上实现了同一。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发展
1978—90年代
形成体系
改革开放
吸取教训
法制不完善
①中共中央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通过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将“法制”改为“法治”
一字之改,其对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使之有了必然的精神归宿;将更严格地遵守执法原则;从重视制度建设,发展为既重制度又重国家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发展
1978—90年代
形成体系
改革开放
吸取教训
法制不完善
①中共中央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通过1982年宪法,还制定了《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等
20世纪90年代,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后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将“法制”改为“法治”
②1999和2004年,宪法修正案先后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③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民法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法律 行政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深化
“精雕细琢”期
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召开
2012年后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①维护宪法权威: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②推进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③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
法治建设新理念:整体推进,一个都不能掉队
④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深化
“精雕细琢”期
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召开
2012年后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人一个新阶段
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深化
“精雕细琢”期
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召开
2012年后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人一个新阶段
③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自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又有许多重要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宪法修改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
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阶段
时间
背景
成就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深化
“精雕细琢”期
深化改革开放
十八大召开
2012年后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②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人一个新阶段
③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
④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特征
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法制
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1949—1966
1978年—今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
百废待兴,物质匮乏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
“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孟泰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雷 锋
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80年代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
——邓小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86年)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 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图三
图书馆行业及上海图书馆
被评为“文明行业”
图二
袁汝琴为义宁镇
荣获"全国文明村镇"授牌
图一
安徽省合肥市
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授牌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21世纪初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1年9月20日)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2006.10
2007.10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七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2.11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个人层面
“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以德治国,以文化人”
文明
平等
爱国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后的精神文明建设
21世纪初
杨善洲
黄大年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杨善洲、黄大年等一大批热爱祖国、奉献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的事迹说明,只要每个人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就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制特征
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法制
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1949—1966
1978年—今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