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课程标准
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
外交是运用智慧处理各独立国家的政府之间的官方关系。
——欧内斯特·萨道义
古人所用“天下”一词,有狭义、广义之分。前者指中国或中国政教所及之地;后者即《中庸》所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之意。不管哪一类的“天下”,中国皇帝都居于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负有抚驭、开化四夷的责任。是以大一统理念的理想境界是以中国为宗主,以四夷为附庸的华夷一统。……古代中国之所以将先秦诸侯与天子之间的朝聘制度用于对外关系,形成历代相沿的朝贡制度,便是大一统理念在外交制度上的折射。
——李云泉《万邦来朝:朝贡制度史论》
朝贡外交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惧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屈辱外交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屈辱外交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背景
方针
成就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封锁进一步升级,在实行全面封锁禁运的同时,于1950年12月8日宣布冻结中国在美国的一切资产,并胁迫英、法等西方国家共同制裁中国。这种敌对措施,不仅使西方私人投资者不敢再来中国投资,也使原有在中国大陆的外资企业(资产的97.1%为英、美、法三国私人投资)陷入困境。
美国先后在中国台湾、朝鲜、越南布置了三条针对中国的战线,并采用种种手段威胁、遏止新中国,企图给新中国的生存造成重重困难。
——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背景
方针
成就
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共同纲领》规定: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 另起炉灶 ”
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帝国主义的军事力量被赶走了,但帝国主义百余年来的经济势力还很大,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这种情况会使我们的独立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建立外交关系以前把屋子打扫一下,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周恩来《我们的外交方针和任务》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实行”一边倒"方针。首先,这是从美苏主导的冷战对峙格局出发做出的一种战略选择。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已经展开激烈对抗,这是中国发展对外关系最重要的国际条件。
——王逸舟、谭秀英《中国外交六十年 1949-2009》
“ 一边倒 ”
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背景
方针
成就
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我们相信,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从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的讲话
其开放性,平等性,包容性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4)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讲话
都曾经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责任
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社会制度
异
同
意识形态
(1)与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
(3)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4)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到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背景
方针
成就
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60年代
背景
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成就
(1)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
(2)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两个拳头出击
自1959年中印边界首次发生武装冲突,苏联公开袒护印度……1960年7月,苏联作出从中国撤退全部专家的决定,单方面撕毁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协定和合同,废除了多个科学技术合作项目。
——摘编自时映梅《中苏关系恶化原因简析》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背景
方针
成就
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
60年代
背景
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成就
70年代
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1)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2)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年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外交50年》
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
①中国是创始国,由于美国的阻扰,合法席位一直被蒋介石集团占据。
②广大的亚、非、拉美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减弱。
(1)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2)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4)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是美国与台湾当局在1954年间签订的正式国际条约,该条约是以军事为基础、包含政治经济社会等合作的多目标条约,本条约的基本精神是反共的,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
1、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3、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
4、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5、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外交政策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我们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邓小平文选》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政策
独立自主、不结盟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成就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①解决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边界问题。
②1997年,中国与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即“ 10+1 ”领导人会议机制正式建立 。
③中国同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越南、蒙古等国关系也取得新进展 。
东盟指的是东南亚国家联盟,10指的是东盟的十个成员国包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文莱、越南、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菲律宾,1指的是非东盟的国家——中国。整体的说就是东盟十个国家和中国。(还有东盟10+3,它指的是东盟十个成员国和中日韩三国)无论是10+1还是10+3主要指的是经济上的合作为了这些国家共同组建自由贸易区,就象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的欧盟自由贸易区一样。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3)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1993年,中国和巴西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从此开始了建立"伙伴关系"的历程。1994年,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建设性伙伴关系,两年后,双方关系升格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3)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4)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成立于2000年。 论坛的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与东盟10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了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签字仪式,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该条约的宗旨和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与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致。加入该条约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关系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巩固中国良好的周边环境,有利于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3)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4)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5)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于2019年3月26日至3月29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主题为“共同命运、共同行动、共同发展”。
"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2009年,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会晤,之后每年举行一次。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于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G8)的财长在德国柏林成立,于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G20峰会,属于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
(1)1979年中美建交、1989年中苏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
(2)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
(3)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
(4)积极致力于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5)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
(6)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中国维和部队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不结盟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2018年6月22至23日召开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
与发达国家的关系
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
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
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真、实、亲、诚”原则,加强团结合作
大国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3
1
2
4
提出坚持
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当代中国的外交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政策
独立自主、不结盟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成就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指导思想
外交政策和成就
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左)
现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第32任发言人——汪文斌(右)
周恩来: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圆满完成,产生了令后人称道的“万隆精神”。他的民族气节,不卑不亢,儒雅的外交风度,直到今天仍被全球政客津津乐道。全球十大外交家,周恩来总理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钱其琛常说,好的外交家,不是盲目强硬,而是知道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哪里。要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问题上,做出合适的妥协。
钱其琛是改革开放后任职时间最长的中国外长。公认的是,他担任外长的十年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最困难、最复杂的时期。他以原则和灵活兼备的审时度势,以外柔内韧、宠辱不惊的特有风格,突破了困局,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他的外交智慧、外交谈判能力,我没有看到第二个。”
——美国国务卿贝克
49年-50年代中:美苏‘冷战’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50年代中-70年代末:国内外环境变化下的灵活外交
80、90年代后:和平发展时代主题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边倒”(意识形态)到“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国家利益)主要内容:三大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步入国际舞台
◆两个“拳头”出击(革命外交)与“一条线、一大片”(革命外交到务实外交)
主要内容:反对苏联和美国霸权主义、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关系;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改善与建交、中日邦交正常化
◆“全方位”,不结盟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主要内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负责任大国
当代中国的外交
融入世界
全方位外交下引领全球治理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