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课程标准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战国商鞅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齐国邹忌变革
燕国燕昭王改革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战国商鞅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内容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施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
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的内容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战国商鞅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内容
影响
商鞅变法的影响
③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①打击了贵族特权
②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①民族交融——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
②前秦短暂统一
③北魏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内容
建立新制度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
孝文帝创立新制度
俸禄制
官吏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严惩贪污
均田制
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封建土地国有制)
加强官僚队伍建设
解决国计民生问题
三长制
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①民族交融——内迁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
②前秦短暂统一
③北魏439年重新统一北方
内容
建立新制度
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
移风易俗全面汉化
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影响
①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缩小了南北差距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
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节省政府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
整顿吏治、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背景
内容
结果
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有些措施欠妥当,执行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后被废止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明朝中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
政治
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考成法
考成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六部和都察院为所属官员的应办的事务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一本送往负责纠察的六科,一本上呈内阁。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须登出一件,反之必须如实申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由内阁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六部、都察院、六科中任何一个环节有瞒报差错者,均要予以相对应的制裁
张居正的“考成法”大量裁撤了办事效率低下的官员,并大胆擢用了新晋人才,令万历前期的政局为之一新。但也是由于这项制度之严苛,使得官僚集团上下不满,张居正逝后,考成法便遭到了废止。
清丈
土地
明代还有个极其特殊的现象,即豪强所兼并占有的大量土地中,既有权贵强取豪夺的,也有百姓自愿投献的,究其原因就在于明代的赋役负担越来越重,百姓已难以承受,不得不投靠权贵,而百姓只需要向权贵上交比需向朝廷上交的税费数额少的费用。同时,权贵与官吏互相勾结,权贵以特权瞒田避税。
万历六年(1578年)正式下令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数目,由户部尚书张学颜主持丈量各个府州县的一切生产用地,按照实际田亩分上、中、下三等公平纳税,详细审核。明代中后期仅有的一次清丈田亩以核定赋役的大工程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陆续完成,成就十分显著:全国范围内清查出隐漏逃税的田地总数目高达一亿八千万亩,与张居正开展清丈田地这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之前相比,全国田亩面积增加了35%。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避免“民力殚残”而重蹈王朝崩解的覆辙,张居正在清丈田亩卓有成效的基础上实行了赋税制度的改革,下令在全国推行曾遭受过各种抨击后逐渐完备并切合实际的“一条鞭法”。
一条
鞭法
把田赋、徭役及各类苛捐杂税合并为一,一律折算成银两交纳,条目简明,官收官解,方便征收与督责。百姓不再亲自出力役,官府若需要力役则拿钱雇人应差。
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明朝中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内容
政治
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
经济
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
评价
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②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背景
戊戌变法
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它成为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甲午战后,时局危急,人心思变,维新思潮乘势而起,声势日大。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变法口号,明确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1.政治因素——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因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思想因素——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维新思想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背景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则亡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背景
概况
戊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
——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
治
广开言路,提拔新人
改订律法,合并机构
裁撤冗员
澄清吏治
经
济
提倡实业,开矿筑路
财政改革,创办银行
废除旗人
寄生特权
文
教
普设学堂,兼习中西
开办大学,设经济科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军
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行征兵制,兴办兵厂
裁汰八旗
绿营旧军
瀛台
1989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
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背景
内容
评价
戊戌变法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要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其若干措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维新派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陋习,主张“剪辫易服”,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
爱国
进步
启蒙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戊戌变法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清王朝的自救改革
清末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过渡时期
提供稳定的
国内政治环境
提供稳定的
国际政治环境
肃清残敌 剿匪反霸
土地改革 解放农民
稳定物价 恢复经济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重整外交 独立自主
国内
国外
巩固
新政权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奠定一定
经济基础
过渡时期
总路线
第一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一化”
“三改”
《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政协制度
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确立
初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国内经济
政治条件
国际形势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左”倾曲折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左”倾曲折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过渡时期
十年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对内改革: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城市: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
(2)对外开放:①1980年5月,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逐步深化: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1982)→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87)→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2000)→加入世贸(2001)
(4)稳步推进: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1、中共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
时间:2012年11月
内容: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2、中共十九大——谱写新篇章
①召开时间:2017年10月
②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
3、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迈进新时代
①召开时间:2019年
②内容: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宋王安石变法
戊戌维新变法
清末新政
过渡时期
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革开放新时期
明朝张居正改革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