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他的这篇讲演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13、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及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
3、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4、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写作背景
《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它体现了闻一多的爱国决心和献身精神。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xī)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代表作有《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李公仆,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文体常识
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听读课文
课前预习
2.多音多义字
横
héng(
)
hèng(
)
蛮横
横竖
间
jiān(
)
jiàn(
)
间接
中间
挑
tiāo(
)
tiǎo(
)
挑逗
挑担
召
zhào(
)
shào(
)
召公
召唤
3.形近字辨析
课前预习
摇
(
)
瑶
(
)
摇头
瑶池
yáo
yáo
谣
(
)
徭
(
)
遥
(
)
童谣
徭役
遥控
yáo
yáo
yáo
跨
(
)
挎
(
)
跨越
挎包
kuà
kuà
垮
(
)
胯
(
)
绔
(
)
冲垮
胯部
纨绔
kuǎ
kuà
kù
赔
(
)
剖
(
)
赔偿
剖析
pōu
péi
掊
(
)
掊击
pǒu
卑
(
)
裨
(
)
卑污
裨益
bì
bēi
婢
(
)
奴婢
bì
④边远的地方。如:边鄙。
4.本课生字词典
课前预习
卑(
):
①(位置)低。如:卑湿。
②(地位)低下。如:卑贱。
③(品质)低劣。如:卑鄙。
赋(
):
①(上对下)交给。如:赋予。
②旧指农业税。如:田赋。
③征收(赋税)。如:赋以重税。
④我国古代文体。
鄙(
):
①粗俗;低下。如:卑陋:
②谦词,用于自称。如:鄙人。
③轻视;看不起。如:鄙薄。
④谦恭。如:卑辞。
bǐ
bēi
fù
⑤做(诗、词);如:赋诗一首。
蛮横:
5.重要词语释义
课前预习
捏造事实冤枉人。
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卑鄙恶劣。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品行低下,不知廉耻。
①获得某种东西所付出的钱。②泛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物质或精力。
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传统等。
挑拨离间:
卑劣:
赋予:
发扬:
诬蔑:
代价:
卑鄙无耻: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形容卑劣龌龃。例句:这么下流的事情,你也做得出。
6.近义词辨析
课前预习
语意较重,多指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惧怕。例句:他们这样疯狂害怕,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恐怖啊!
惊慌害怕,语意轻些。例句:听了这件事,他感到恐惧不安。
不顾羞耻;不知羞耻。例句: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
污、最无耻的事情!
恐怖:
恐惧:
无耻:
下流:
读准字音
卑bēi劣liè
污wū蔑miè
屠tú杀shā
恐kǒng怖
召zhào开
离间jiàn
卑鄙bǐ
蛮mán横hèng
赋fù予yǔ
捶chuí击
多音字
间
jiān
jiàn
时间
离间
横
hèng
héng
蛮横
横竖
学习词语
晓得xiǎo
de知晓;了解。
卑劣bēi
liè卑鄙恶劣。
无耻wú
chǐ不知耻辱;不要脸。
毒手dú
shǒu用以杀害人的不人道的、狠毒的方法、手段。
污蔑wū
miè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
shā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
悲愤bēi
fèn悲痛愤。
捶击chuí
jī用重物猛力敲打。
恐怖kǒng
bù(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势力shì
l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毁灭huǐ
miè?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bēi
bǐ(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mán
hèng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
fù
yǔ交给重任,使命等。
光明正大guāng
míng
zhèng
dà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tiǎo
bō
lí
jiàn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这篇演讲词有什么特色
?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
3、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青年学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行。
第二部分(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结构图示
历史上
完成历史任务→随时准备牺牲
最后
一次
讲演
最卑劣
最无耻
事件→暗杀李公朴
为何被暗杀→争取民主和平
真理一定胜利→发扬云南人民的光荣
问题探究1
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这种情绪的传达是通过感叹句的运用。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
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4、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5、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
①
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恐怖、慌、害怕;
②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问题探究2
1、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这两种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们”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派及帮凶;“我们”
指的是演讲者和广大人民
。揭露敌人的罪行和虚弱本质,用“你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歌颂人民的力量,用“我们”表示演讲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2、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第5段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光明”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黑暗”指当时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旧社会。
3、文章第7段演讲者的情感发生了变化,你体会到了吗?
体会到了。闻一多在讲到“一二.一”运动的时候明显有一种骄傲的情感在里面,所以说是“昆明的光荣”。
4、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①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这是他们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②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③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5、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6、
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7、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分析语言
1、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当面责问特务,强烈谴责了反动派的残暴。
(2)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祈使句。当面命令特务,揭露了反动派虚弱的本质,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神。
(3)你们完了,快完了!
感叹句
揭露了敌人的虚弱的本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
(4)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句
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
2、“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说明一个爱国人士被杀害,会有更多的人站起来斗争,表达对反动派杀害爱国人士的蔑视。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将此句改为陈述句,并说明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反问句
改为陈述句后,语气不如反问句语气坚决。
4、分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A.设问句,B.反问句。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应用: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
2、心理的描述: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
3、举例论证: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理,可以让反动派的把戏不攻自破,加强说服力。
文章主旨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阅读感悟
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在斗争的严峻关头,闻一多先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以豪迈的气概跟反动派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这种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不断前进?
拓展延伸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选自梁启超《爱国论》)
【赏析】1899年2月梁启超发表了长文《爱国论》。据笔者所知,这里的“爱国”一词是近代史上首次出现的。该文既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同时也是梁启超本人专论爱国的唯一一篇文章。他在《爱国论》中提出了“爱国是现代的理念、民族危亡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情感、爱国是现代社会的伦理”几个观点。此文开宗明义,即以十分尖锐的形式和充满感彩的语调,揭示了“爱国”的主题。
本文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句、反问句,不断变换人称,运用反复、对比等修辞方法,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强烈的憎恨,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的热情赞颂,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气概。
学习了这篇讲演稿,我们不仅了解了讲演词的特点,品味了富有表现力的讲演语言,还感受到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那浓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同学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呢?结合本文的学习体会,思考一下你将怎么做。
总
结
(三)写作借鉴
本文语言的口语化,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
1.运用反义词、近义词使感彩强烈。
2.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设问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3.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
4.运用强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彩。
三、迁移拓展
请说说好的演讲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例子。
【交流点拨】林肯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参加总统竞选,他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对手——大富翁道格拉斯。道格拉斯租了一辆豪华的竞选列车,又在车后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个竞选点,他就鸣炮三十响,还命乐队奏乐。林肯面对对方的嚣张气焰毫不惧色,他每到一站就登上马车开始演讲:“曾经有人问我拥有多少财产?”我的回答是:“我有一个妻子和一个儿子,他们是我的无价之宝,我还有一间办公室,室内有一张办公桌、书架和书。我本人既贫穷又瘦弱,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依靠的了。唯一依靠的就是你们。”这段话在当场听众中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