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

文档属性

名称 陋室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5 10:41:24

文档简介

22、《陋室铭》
龚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词语
2、朗读并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语言的节律美、音韵美。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熟读成诵。。
2.小组合作,探究互检。
3.教师点拨,巩固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本文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学习室主人高洁傲然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
1.重点字、、词、句子的翻译. 2.背诵并默写课文.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
我国古代的名士文人常常喜欢借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例如:他们借梅花来表现自己纯洁坚定的品格和高雅的志趣;借竹来写出自己坚守洁操;借莲来表现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行.今天,我们学习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关于“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出示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背诵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主旨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第一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一
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读顺课文。
方法:自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掌握词语意思。
要求:4分钟后,能准确读出屏幕上的生字词。
德馨( )苔痕( )帘青( )案牍( )鸿儒( )西蜀( )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自学展示:
(1)指名读以上的词,对于有错的可及时纠正。
(2)指名读课文。
五、第二次自学展示
自学指导二
(一)内容:二读课文,读通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方法:一人一句.先读原文,再翻译句子.
要求:6分钟后能掌握下列词句的意义.
字词:斯 馨 鸿儒 调 金经 丝竹 案牍 劳形
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何陋之有?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展示: 斯,这. 馨,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调,弹奏. 金经,指佛经.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句子: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但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是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5>有什么简陋呢 .
六、第三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三
1.内容:三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其主旨。
方法:小组间合作交流.
要求:7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它还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旨在表明什么?
3>作者引用典故“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作用是什么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更正.补充.小结>
自学展示:
教师点拨:
(1)惟吾德馨。统领全文。
(2)作者从生活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等方面描写“陋室”。
实写: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旨在表明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3)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圣贤为榜样的志向及其抱负。
预见性问题:文章可分为几层?每层的大意是什么?
提示:分三层。第一层:从“山不在高―――惟吾德馨”。点名全文主旨:陋室值得铭颂,是因为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无案牍之劳形”,写陋室。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何陋之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说明陋室不陋。
七、第四次自学展示
(一)自学指导四
内容:了解文章在写作上的特色。
方法:小组间互相合作交流
要求:4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2)文章中押运的字有哪些?韵脚是什么?
(3)文章的句式有什么特色?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展示提升。(教师引导.评价 更正.补充.小结)
自学展示:
(1)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
(2)押韵的字:名 灵 馨 青 琴 经 形 亭 韵脚:ing或in
(3)多用对偶,句式整齐,因此本文属于骈文。
运用借“陋室”扬“德馨”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八.教师小结:“铭文”(骈文)的特点:讲究押韵,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本文除末尾句外,其余各句都押韵,读来极富节律美、音韵美
九、课堂检测
见作业设计。
教后感:(共20张PPT)
陋 室 铭
刘禹锡
陋 室 铭
刘禹锡
刘禹锡,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其诗文收集在《刘梦得文集》。
体裁:铭.
铭,就是记载,古代将提醒自己的文字刻在器物上,永记不忘,后来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要求把握节奏,读准字音。
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程颐说:“学者先要会疑。”你认为这篇文章有什么值得研究的问题,请提出来让大家交流。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你知道统领全文的词语是什么吗?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合作探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 水
仙————名
龙————灵
德馨
具有灵性
(喻主人)
(比陋室)
草色入帘青
苔痕上阶绿
拟 人


室外环境清幽宁静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来 无 白 丁
对比
衬托自己
的“德馨”
室中交往之人高雅脱俗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实写
虚写
高雅脱俗
不慕富贵
生活情趣高雅
胸襟超尘绝俗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政治上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文学上万古流芳的高远志趣
远大抱负
德 馨
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日常生活
陋室铭
刘禹锡
文章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不慕名利的节操。
作者的不慕名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居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种写法就是
托物言志
“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用韵
请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ing
结 束22、《陋室铭》作业
龚兵
姓名: 学号: 字迹评定 得分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陋室 ( ) 德馨( ) 苔痕( ) 鸿儒( )案牍( ) 西蜀( ) 调素琴( )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仙则名(   )可以调素琴 ( )
无丝竹之乱耳 ( ) 无案牍之劳形( )( )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诗句。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孔子曰:何陋之有?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五、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铭
是 。
2、铭讲究句式整齐,《陋室铭》
等字在句末作韵脚,读来琅琅上口。
3、全文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课文中与这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课文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写情趣之雅的句子

六、问答: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22课作业设计答案:
略。
1 名:出名。  2 调:弹奏。 3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4 劳形:使身体劳累。
三、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
2、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没有嘈杂的管弦之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劳累。
四、A
五 1、全唐文   唐     刘禹锡  
2、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4、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六、B
七、答:本文反映的甘居陋室、安贫乐道、鄙视世俗权贵、追求素洁高雅的情操,有积极意义;而看不起百姓和逃避现实的观点都是消极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