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周末一练
第三周 第1章对环境的察觉(1.5)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水母 B.萤火虫 C.霓虹灯 D.月亮
2.人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 ( )
A.人眼能发光 B.物体能发光
C.光照在物体上.经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 D.人眼看见的是物体的像
3.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 )
A.倒立的 B.放大的 C.等大的 D.缩小的
4.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5.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6.小明用半圆形玻璃砖研究光的折射。她让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到玻璃砖的圆心后,发现光线最终从玻璃砖射出,回到了空气中。下列哪幅图能正确反映实验时的光路 ( )
7.小明利用平面镜反射看到了小张的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张也一定能从同一平面镜中同时看到小明的眼睛
B.小张能否看到小明的眼睛要由平面镜的大小来决定
C.小张一定不能从同一平面镜中同时看到小明的眼睛
D.小张能否看到小明的眼睛要由两人所站位置来决定
8.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S′发出的
C.人的眼睛发出的 D.平面镜反射的
9.小孩子玩的玻璃球中常镶嵌有美丽的“花朵”,在球中所见到的“花朵”是 ( )
A.花朵的实物 B.花朵缩小的虚像
C.花朵放大了的虚像 D.与花朵一样大的实像
10.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当入射角增大5°,则 ( )
A.反射角为65°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
C.反射角为35°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
11.下列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 )
A.“海市蜃楼” B.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
C.“水中倒影” D.日食的形成
12.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了一双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该( )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弯腰或下蹲
13.在2千米深的海面上空5千米处有一架飞机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距离是( )
A.2千米 B.3千米 C.5千米 D.7千米
14.一根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互相垂直。则棒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 ( )
A.0° B. 45° C. 60° D.90°
15.有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
A.逐渐减小 B.不变
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 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
16.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它和像之间的距离,正确的说法是 ( )
A.实像,距离变大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17.黑板表面都要做得比较粗糙,主要原因是 ( )
A.便于用粉笔写字 B.不使黑板发生反射
C.便于黑板刷擦字迹 D.使黑板形成漫反射
18.打过油的皮鞋用软皮反复擦,越擦越亮,这是由于 ( )
A.反复擦可以增加漫反射的效果
B.反复擦可使皮革表面更加光滑,增加镜面反射的效果
C.鞋油的颜色比皮革好,增加了镜面反射效果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0.如图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的情况。则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的范围是 ( )
A.100°<θ<140°B.50°<θ<100°C.140°<θ<180° D.90°<θ<100°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千米/秒,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速度 这个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在 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光年是 的单位。
22.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笛声,说明光速比声速
(大/小)
23.如图,CO叫 、OA叫 、NN′叫 、∠AOM叫 、∠BOM′叫 。
24.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中所描写的情景,是光的 现象。
25.在检查视力时,医生让小王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实际上,视力表在小王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 立、等大的虚像。若小王的眼睛到虚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则他的眼睛到实际的视力表的距离为 米。
26.小明身高1.76米位于平面镜前3m处,则像与小明的距离是
米。若小明以0.5米/秒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小明的速度大小为 米/秒。小明在镜中的像会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76米。小明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由于光的 现象而成的。
27.观察拍摄于水边的风景照片时,总会发现倒影部分比景物本身暗一些.这是光从空气射到水面上时,由于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一部分光进入了水中的缘故。
28.位于我市市中心的镜湖因水清可鉴,形似圆镜而得名。湖水“水清可鉴”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________(选题“镜面”或“漫”)反射,能形成物体的_________(选题“实像”或“虚像”)。春日的镜湖公园分外妖娆,鸟语花香、绿柳成荫。
29.如图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 。同时还可以确定 。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填“会”或“不会”)被烧痛。观察时,眼睛应在玻璃板 (填“前”或“后”)观察。
30.如图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它的实际时间是 。
31.潜望镜是利用 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性质制成的。
32.小明在东钱湖畔看到:船儿在水面荡漾,鱼儿在白云中穿梭,青山在水中摇曳。小明看到的景物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33.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3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
(1)应选择 (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研究平
面镜成像特点:
(2)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左图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右图中的 (填序号)。
四、作图题(每个2分,共20分)
35.画出下列光路图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36.利用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物体的像。
37.如图是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的示意图,在图上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
38.如图,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法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9.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向一块玻璃砖的侧面。请画出光线进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和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的折射光线。
40.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C
C
A
D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B
C
C
D
B
C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21.3×105 小于 同一均匀 直线 长度
22.大
23.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界面 反射角 折射角
24.反射
25.正 1
26.6 1 等于 反射
27.折射
28.镜面;虚像
29.大小 像的位置 虚 不会 前
30.12:05
31.平面镜
32.鱼儿
33.镜面反射或光的反射
三、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0分)
34.(1)平板玻璃 (2)不能 虚 (3)不变 (4)A
四、作图题(每个2分,共20分)
35.
36.37.
38.39.
40.
沿AO再OB是最短的,OA=OA′,BA′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