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场景》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场景》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17: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场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两文,了解作品、作者及场景相关基础知识;
2、通过对文章赏析,理解外国小说场景的特点及作用。
3、学会运用不同场景手法进行写作,感受写作妙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小说叙述的特点
学习难点? ?运用不同叙述视角进行写作
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
请阅读两篇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并谈谈两篇文章所展现的画面是怎样的。
提示:
《炮兽》情节:炮兽脱落-队长制服炮兽-将军评判队长
画面:主要集中在一个场景里,全文场景充满紧张的氛围。但是在紧张的氛围里有一个异常镇定的老人,让这幅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反差。
《安东诺夫卡苹果》情节:八月收获(庄园兴盛)-秋天回忆(贵族生活)-十月狩猎(精神衰落)-冬天脱粒(小地主时代)
画面:该文的场景的地点都是庄园,但是有多幅画面,由温馨、繁盛、和谐的画面,到笼罩悲伤忧郁,如同一幅清新亮丽的合家欢照片随着时代变迁逐渐褪色。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急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这年年初,新生的共和国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行疯狂的反扑;国外,英国伙同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从东、南、北三面进攻法国;国内,保王势力在旺代发动叛乱,威胁巴黎,企图里应外合,把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复辟封建王朝。革命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平定旺代叛乱,严厉镇压反革命,造成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恐怖时代 ”,使共和国转危为安,为法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九三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维克多·雨果(?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3岁时学校就学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蒲宁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从中篇小说《乡村》(1910)起,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著有短篇小说《古代人生》、《夜话》、《伊格纳特》等。190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前的散文《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兄弟们》(1911)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的仇恨。他的散文绘声绘色、简练生动。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侨居法国期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
蒲宁出生在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之后,此时俄罗斯贵族农庄已日趋凋敝,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现实引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为他笔下的自然增添了对现实的“忧伤”之美。蒲宁从小成长于俄罗斯中部大草原的庄园中,昔日的乡居生活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他在回忆这一生活时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色彩,表达着对逝去贵族之家的俄罗斯的留恋。1891年8月14日他在给恋人帕先科的信中写道:“站在阳台上感觉秋意袭人……果园里飘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迷人香味。真让人意犹未尽!我不仅对农奴制时代没有任何的憎恨,相反我在无意识中开始美化它。秋天身处乡下祖传的庄园中的感觉真好。这里有一幢老房子、打谷场和堆满麦秸的果园。在林间小道上散步一整天,呼吸着清新、寒冷的空气的感觉真好!……事实上我向往以前的地主那样的生活。日出而起,然后骑马去田里巡视一番,在马背上过一整天,晚上愉悦地回到庄园,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饭。”10年后,他的这一思想便体现在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中。
2、关于场景
(1)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2)场景的特点:人+事件+环境(分析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提炼主体事件(人+事)、概括场景图像)
(3)场景的作用:
①交待环境或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吸引(感染)读者。
③塑造人物形象(性格或心理)
④作为象征,揭示主题(或情感)
⑤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形成照应、留白等。
【课堂探究】
请根据两篇文章结构,概括小说场景,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炮兽》
场景
特点
作用
炮兽肆虐
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及一连串的动词,展现出滑落的大炮在船上滚来滚去的张狂、威猛的形象,形成了一幅炮兽肆虐图。
营造紧张、恐怖的氛围,感染读者,为下文船长、大副、队长等人出场做铺垫,揭示了人物渺小、怯懦的形象。
人炮搏斗
通过联想和想象,运用动词描写大炮和汉子的各种动作,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突出大炮的凶猛及人的敏捷。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穿插作者的议论、点评,及观众的反应突出炮兽的强大啊,人的弱小而智慧,构成了一幅人炮搏斗的画面。
营造紧张、恐怖的氛围,感染读者,为下文将军出场做铺垫,塑造了队长具有勇气和责任心,及将军的智勇双亲、坚毅果敢的形象。
赏功罚过
运用对比手法,用将军赏功与罚罪,水手欢呼与惊慌的对照展现了赏功罚过图。
塑造将军作为领导者,具有奖罚分明、刚毅坚定、严酷无情的性格。
《安东诺夫卡苹果》
苹果丰收图
运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细节描写了清晨果园苹果丰收的景象。
渲染轻快明朗的气氛,奠定欢快的基调,展现了人们丰收的喜悦,庄园主的豪爽象征庄园贵族生活的繁盛,为下文写昔盛今衰做铺垫。
庄园生活图
通过虚实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庄园里富裕庄户生活与中等贵族生活图景。
塑造了贵族气派的庄园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贵族安宁而理想化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深秋狩猎图
作者融合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浓墨重彩的颜色描写形成视觉对比,分别展现了庄园雨季、雨霁日出、深秋狩猎等生活画卷。
塑造了庄园主野性、豪爽、不拘小节的男子汉形象,展现了狩猎场面的热闹非凡,表达作者对庄园生活的热爱。
贵族破落图
通过描写深秋果园光秃、小道荒僻、树林萧瑟、旷野寒冷的景象,展现了小地主生活逐渐破落的图景。
营造忧郁哀伤氛围,与前文繁盛的庄园生活形成照应,表达对贵族生活的缅怀,及因其没落而失落与惋惜的情感。
【总结提升】
雨果曾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对照(对比)法是场景描写常见的方法之一,两篇文章分别运用了对照手法,请尝试找出,并分析。
《炮兽》:
第一场景:炮兽的强大、疯狂与人的渺小、怯懦;船员的六神无主与老人的沉着冷静
分析:炮兽越强大,其他人越渺小就能展示后面要出场的炮队队长越强大、老人的智勇双全和沉着镇定。
第二场景:船员的束手无策与炮队队长的英勇无畏;炮队队长勇斗大炮与老人智取大炮。
分析:同上
第三场景:将军赏功与罚罪;水手欢呼与惊惶。
分析:突出朗德纳克侯爵赏罚分明、严酷无情、刚毅坚定的形象。
《安东诺夫卡苹果》:
第三场景:打猎时的粗犷与不打猎时的温馨
分析:庄园人豪迈、幸福的生活跃然纸上,表达对庄园生活的热爱。
色彩对比:深邃的蓝天、绚烂的朝霞、绿色的麦田、亮晶晶的大路、黑色的青鹰停在银色的琴弦上
分析:清新明丽的画面,展现作者策马前行时的喜悦
庄园生活前后对比:以前一大群人策马狩猎与此时我一个人在荒野上踟蹰;以前热闹聚会与此时又饿又冷;以前的繁华热闹与此时的没落冷寂。
分析:以前的生活越繁华热闹就越能显现此时的孤独失落,更加凸显对过去生活的怀恋。
【拓展训练】
1、?下列各项中,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A、船长布瓦斯贝特洛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面对突然到来的灾难吓得六神无主,只知道躲到楼梯顶上不敢下去。
B、炮手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大炮失控,能勇敢走出来,用行动补偿自己的过失;面对将军的处治,面无惧色。
C、老人是一个隐藏在船员中的勇士,他和炮手一起,制服了大炮,化解了危机。
D、小说塑造了水手整体懦弱渺小的形象,是为了衬托炮手这一形象。
2、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B、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大小场景的连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3、水手们为什么“欢呼起来”,而后来又一下子“惊惶代替了欢呼”?
提示:欢呼是因为炮队队长解除了危机,得到了奖赏,被授予路易十字勋章。惊惶是因为老头突然要枪毙炮队队长。
1、“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为什么这些话要这样说出来?
提示:这样说是为了让在场的人都听得清楚,使气氛更加庄重紧张,也表现说话者的坚毅果敢的性格。
5、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可以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中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收景象,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中。请以“舞台”为主要对象,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写一个现实场景,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每段不少于50字。
(1)描写现实场景: ????????
(2)表现某种哲理: ?
提示:(1)幕布松斜地垂着,台面上落满灰尘,看来这里已经很久没有过歌舞了,阳光透过窗户照到舞台上,只见一粒粒浮动的灰尘,显得同舞台一样的寂寞。
(2)?人生的舞台上没有给弱者留下表演的空间,谁都应该尽量把自己最优秀的表演呈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无愧我心,获得这一生演出的成功。
6、请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堂课的场景,以突出你对那堂课的喜爱。
《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场景》学案设计
【任务驱动】
请阅读两篇文章,梳理文章结构,并谈谈两篇文章所展现的画面是怎样的。
【知识链接】
1、作者作品
《九三年》是雨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九三年指的是法国大革命时期1793年这个充满急风暴雨的年代,也是革命力量与反革命力量展开生死搏斗的年代。这年年初,新生的共和国把路易十六送上了断头台,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行疯狂的反扑;国外,英国伙同普鲁士、奥地利、西班牙等国组成反法同盟,从东、南、北三面进攻法国;国内,保王势力在旺代发动叛乱,威胁巴黎,企图里应外合,把共和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复辟封建王朝。革命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大力平定旺代叛乱,严厉镇压反革命,造成了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恐怖时代 ”,使共和国转危为安,为法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基础。
《炮兽》的故事发生在小说《九三年》的开头。描写叛军头目朗德纳克侯爵带领舰队从英国偷渡到法国旺岱地区,企图勾结当地反动武装发动反革命叛乱。叛军出师不利,还没到法国登陆就濒临险境,遇到了极大挫折。然而,他以赏罚分明,指挥若定的出色能力使叛军暂时度过了难关。
维克多·雨果(?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3岁时学校就学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等。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俄国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落叶》,短篇小说《安东诺夫的苹果》、《松树》、《新路》,中篇小说《乡村》、《米佳的爱情》等。蒲宁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曾当过校对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报社记者。1887年开始发表文学著作。1901年发表诗集《落叶》获普希金奖。1899年与高尔基相识后,参加知识出版社工作,这对他民主主义观点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从中篇小说《乡村》(1910)起,蒲宁的创作开始转向广泛的社会题材,著有短篇小说《古代人生》、《夜话》、《伊格纳特》等。1909年当选为科学院名誉院士。十月革命前的散文《旧金山来的绅士》(1915)、《兄弟们》(1911)充满了对资本主义文明和殖民主义的仇恨。他的散文绘声绘色、简练生动。他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侨居法国期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1933年,凭借作品《米佳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俄罗斯作家。
蒲宁出生在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之后,此时俄罗斯贵族农庄已日趋凋敝,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种现实引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为他笔下的自然增添了对现实的“忧伤”之美。蒲宁从小成长于俄罗斯中部大草原的庄园中,昔日的乡居生活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他在回忆这一生活时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情感色彩,表达着对逝去贵族之家的俄罗斯的留恋。1891年8月14日他在给恋人帕先科的信中写道:“站在阳台上感觉秋意袭人……果园里飘散安东诺夫卡苹果的迷人香味。真让人意犹未尽!我不仅对农奴制时代没有任何的憎恨,相反我在无意识中开始美化它。秋天身处乡下祖传的庄园中的感觉真好。这里有一幢老房子、打谷场和堆满麦秸的果园。在林间小道上散步一整天,呼吸着清新、寒冷的空气的感觉真好!……事实上我向往以前的地主那样的生活。日出而起,然后骑马去田里巡视一番,在马背上过一整天,晚上愉悦地回到庄园,津津有味地吃着晚饭。”10年后,他的这一思想便体现在短篇小说《安东诺夫卡苹果》中。
2、关于场景
(1)场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场面描写”。它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
(2)场景的特点:人+事件+环境(分析手法、抓住景物特征、提炼主体事件(人+事)、概括场景图像)
(3)场景的作用:
①交待环境或人物活动提供背景。(自然环境:时间、地点、季节、气候、景物;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社会风俗人情、人际关系)
给全篇“定调”
②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吸引(感染)读者。
③塑造人物形象(性格或心理)
④作为象征,揭示主题(或情感)
⑤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做铺垫、形成照应、留白等。
【课堂探究】
请根据两篇文章结构,概括小说场景,并分析其特点及作用。
《炮兽》
场景
特点
作用
炮兽肆虐
营造紧张、恐怖的氛围,感染读者,为下文将军出场做铺垫,塑造了队长具有勇气和责任心,及将军的智勇双亲、坚毅果敢的形象。
运用对比手法,用将军赏功与罚罪,水手欢呼与惊慌的对照展现了赏功罚过图。
《安东诺夫卡苹果》
苹果丰收图
庄园生活图
塑造了贵族气派的庄园人物形象,表达作者对贵族安宁而理想化生活的留恋和向往。
作者融合描写、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运用浓墨重彩的颜色描写形成视觉对比,分别展现了庄园雨季、雨霁日出、深秋狩猎等生活画卷。
营造忧郁哀伤氛围,与前文繁盛的庄园生活形成照应,表达对贵族生活的缅怀,及因其没落而失落与惋惜的情感。
【总结提升】
雨果曾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共存,光明与黑暗相伴”。对照(对比)法是场景描写常见的方法之一,两篇文章分别运用了对照手法,请尝试找出,并分析。
【拓展训练】
1、?下列各项中,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船长布瓦斯贝特洛是一个胆小懦弱的人,他面对突然到来的灾难吓得六神无主,只知道躲到楼梯顶上不敢下去。
B、炮手是一位真正的勇士,他因自己的疏忽而导致大炮失控,能勇敢走出来,用行动补偿自己的过失;面对将军的处治,面无惧色。
C、老人是一个隐藏在船员中的勇士,他和炮手一起,制服了大炮,化解了危机。
D、小说塑造了水手整体懦弱渺小的形象,是为了衬托炮手这一形象。
2、下面关于场景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是由一个接一个的场面接续而成的。场景(场面描写)与单纯的环境描写不同,它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环境描写,一般由人物、事件和环境组成,它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
B、相对于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场景,《炮兽》的场景显得宏大壮观。大小场景的连缀,使小说显得曲折有致,公共场景和私人场景的交替表现,能全面立体地揭示人物性格。
C、《炮兽》作者将人物放在特定的场景中来表现,把环境纯化为人与自然(大炮)之间的斗争,将恶劣的自然环境作为人的对手来表现人物性格,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显示出人物的性格。
D、“炮手一句话也不说”“一种阴郁的静寂笼罩着全船,远远的飓风在呼啸。”“阴郁的静寂”隐喻着全船人恐惧和震慑的心情,“远远的飓风”则象征着命运隐隐的威胁和凶多吉少的不可预测的未来。
3、水手们为什么“欢呼起来”,而后来又一下子“惊惶代替了欢呼”?
4、“这些话,一句一句说出来,缓慢地,严肃地,带着一种毫不变动的节奏,仿佛斧子砍在橡树上。”为什么这些话要这样说出来?
5、作品中的场景描写可以营造意境、渲染气氛,如《安东诺夫卡苹果》一文中一开始就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秋天果园的丰收景象,将我们一下子带入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氛围中。请以“舞台”为主要对象,分别写两段话,第一段描写一个现实场景,第二段表现某种哲理。每段不少于50字。
(1)描写现实场景: ??
(2)表现某种哲理:??
6、请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你最喜欢的一堂课的场景,以突出你对那堂课的喜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