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桃花源记》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16: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感悟陶渊明对“桃花源”的理想社会的描述,寄托着作者自己理想的写作意图,认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者与作品
【关于作者】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一字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散文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关于作品】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文学常识】各年龄古代称谓
各年龄段
男子
女子
出生
赤子
不满周岁
襁褓
两岁至三岁
孩提
三岁至八岁
垂髫、总角(特指幼年)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九岁不满十岁
黄口
十岁
幼学 外傅之年(特指10岁)
十二岁
金钗之年
十三岁
舞勺之年
豆蔻年华
十五岁
志学之年
及笄
十六岁
二八
碧玉年华
二十岁
弱冠
桃李年华
三十岁
而立之年
半老徐娘
四十岁
不惑之年
五十岁
天命之年/(知天命)
六十岁
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历
七十岁
古稀之年
八十至九十岁
耄耋之年
一百岁
期颐
一百零八岁
茶寿
一百四十岁
双稀、双庆
补充:1.古代婴儿出生三天有着设宴招待亲友的习俗,因此出生三日后也叫做“汤饼之期”。
2.77岁生日称为“喜寿”,88岁生日称为“米寿”,99岁生日称为“白寿”
预计用时
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小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 )然开朗 屋舍( )俨( )然 阡( )陌( )
黄发垂髫( ) 妻子邑( )人 间( )隔 语( )云
诣( )太守 刘子骥( )
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问/今是何世 D.后遂无问/津者
3.以下三个特指的称呼,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垂髫——花甲——及笄 B.及笄——花甲——垂髫
C.垂髫——及笄——花甲 D.及笄——垂髫——花甲
预计用时
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例题个数

错题个数

知识点1
段落梳理(一)
思维导图
知识点2
段落梳理(二)
思维导图
知识点3
段落梳理(三)
思维导图
习题
1.缘溪行 2.落英缤纷 3.甚异之
4.豁然开朗 5.俨然 6.阡陌交通
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 9.具答之
10.咸来问讯 11.率妻子邑人 12.绝境
13.不复出焉 14.无论魏晋 15.延至其家
16.处处志之 17.欣然前往 18.无问津者
19.便扶向路 20.便要还家 2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2欣然规往 23.寻病终
知识点4
词类活用梳理
思维导图
习题
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便舍船 shè 屋舍俨然shě B.为外人道wèi 捕鱼为业wéi
C.男女衣着zhuó 便要还家yào D.与外人间隔jiàn 此中人语云yǔ
2.下面句中加点的副词不能用“皆”代替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问所从来,具答之 D.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
3.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桃林没有了,溪水的源头却发现了。
B.诣太守,说如此:(渔人)拜见了太守,叙述了他进出桃花源的情况。
C.未果,寻病终:没有结果,因为寻找时病死了。
D.后遂无问津者:此后,就再也没有打听渡口的人了。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陶渊明。
B.文章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序,平铺直叙。
C.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但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
D.结尾写南阳刘子骥探访桃源未果病终是为了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知识点5
一词多义
思维导图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中的“悉”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D.具答之
2.虚词练习
之:
(1)忘路之远近 (2)闻之,欣然规往
(3)处处志之 (4)渔人甚异之
其:
欲穷其林: (2)其中往来种作: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知识点6
古今异义词梳理
思维导图
习题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未果,寻病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②欲穷其林 B.①寻向所志 ②寻病终
C.①便舍船 ②屋舍俨然 D.①遂与外人间隔 ②后遂无问津者
3.下列对加点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B.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C.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D.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头)
4.下列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 B.初极狭,才通人 C.便要还家 D.寻向所志
预计用时
分钟
实际用时
分钟
例题个数

错题个数

知识点7
句子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知识点8
理解性默写
1.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 , 。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 。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 , 。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 。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 。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 。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 。”
数据整理
本节课共学知识点数 个 习题数 个 错题数 个
综合评定 pass数量100%得perfect
Pass数量大于70%得cool
pass数量小于70%得bad
作业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水益涩①,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②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桑畦麦陇③,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④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⑤ “雪窦山”字。
(节选自邓牧《雪窦游志》,有删改)
【注释】①涩:不通畅。②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③陇:同“垄”。④牧竖:牧童。⑤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__ __ (2)曳舟不得进__ __
(3)遂缘小溪__ 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B.乃不知有汉  屠乃奔倚其下(《狼》)
C.停数日,辞去  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  首有亭当道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寺 负 紫 芝 山 僧 多 读 书 不 类 城 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画图中。

5.请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