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

文档属性

名称 商鞅南门立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25 13:08:5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4张PPT)
人物简介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又称卫鞅、公孙鞅。商鞅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死后,受到秦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商鞅在秦执政约二十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并使秦国长期凌驾于山东六国之上,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1、废井田 开阡陌(为田开阡陌而封疆)
2、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3、统一度量衡
拓展
一、朗读,积累
二、理清脉络
字音
鞅 商鞅
孝 孝顺
葫 葫芦
础 础石
冥思苦想:深沉地思考。
大步流星:形容脚步迈得很大,走得快。
喜笑颜开: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惹是生非:招惹是非,引起麻烦或争端。
嘟 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思 考
1、简要说说文章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情?
2、简单地回答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
1、大胆试一试
公元前356年,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法。为取得信任保证成功,他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高大木柱,挂出告示悬赏扛木者,起初无人搬;第二日,一个小伙子扛木走到北门,得赏五十两黄金;商鞅借机推行新法。立木取信为新法的实施打下基础。
2、立木取信。
——指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结 构
(1—3)立木的原因
(4—14)立木的过程,商鞅借机提出推行新法。
(15)立木取信一事的意义
(1)文段1说了什么?在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
(2)熟读文段2
(3)画出老百姓对朝廷不信任的关键词。
学习4-14段
(一)、分角色朗读
(二)、理解
(三)、讨论
1、“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要耍人玩儿的吧?”
A、诵读
B、改为陈述句。
C、人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
对朝廷极度不信任。
① 百姓对朝廷不信任,商鞅要进行变法改革能真正成功吗?
② 围观的人群中会不会有人出来扛木柱呢?
2、“从围观的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分 析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干脆麻利的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并不信任 充满猜疑,试探商鞅是否说话算数,而不是为了奖赏。)
3、 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
喜笑颜开——神态描写
他是得到了赏金而喜笑颜开吗?
商鞅言而有信,说话算数,讲求诚信是值得老百姓信任的官员。
讨论:
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你如何看待?
取信于民
兑现承诺
郑重宣布
意义非凡
立木
学习末段
商鞅“立木取信”的意义:
不但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商鞅的认识:
胆识过人
魄力非凡
讨论:
南门立木取信,意义非凡。现在,我们社会还需要诚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