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1课时
1
文题点睛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
每到秋天,我就要到果园里去游玩。
我游览过九寨沟。那里的五彩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杭州西湖
黄鹤楼
名胜古迹
回忆游览过的地方
小公园
小区广场
果园
身边美景
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
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写完了,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1.习作内容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2.习作素养
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移步换景),要先把游览的路线交代清楚,再依次把看到的景物有详有略地写下来。
3.易错点
写景的顺序不清晰,游踪不明确;写景抓不住重点,面面俱到;景物的特点不突出,缺少细致的描绘;光写景,忽视了人物的活动、感受。
2
习作思路
本次习作写游览过的地方,游记是介绍自己的游览经历。无论是去外地游名山大川,还是在家乡游览美景,都不要忘记将自己旅游时的点滴感受表达出来,把感情融于景物中,这样就能写出富有人情味的好游记。
立意
方法
1.本次习作选材范围较广,既可写名胜古迹,也可写没有名气的小地方,只要你去过,仔细观察过,就都可以写。
2.游记中描写的景物不止一处,应该将有名气、有特色、印象深刻的景物重点描写,其余景物则一笔带过或不写。
选材
技巧
浏览地点
草拟文题
特色景物
风俗变化
3
谋篇布局
写游记时,要把游览的过程交代清楚,就需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一般而言,游记的线索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可以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写,也可以按空间方位顺序来写,还可以按游览路线的顺序来写,也就是移步换景法。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中间部分的景物描写是文章的重点,要细致、具体地描写,还要注意景点之间的转换要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衔接。
板书:
示例:
开头
(1段)
开篇交代天气,渲染心情,点明游览地点。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是个外出游玩的好日子。我和爸爸妈妈坐着汽车,来到了八一广场。
游八一广场
板书:
示例:
中间
(2段)
写远眺广场所见的花草、旗杆及人们的活动。
一到那,最惹眼的就是一个宽阔的大广场。广场四周种着花草树木。广场中央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挂着一面
五星红旗。广场上有老爷爷、老奶奶在锻炼身体,有小朋友在滑轮滑,还有叔叔阿姨在放风筝呢。
板书:
示例:
中间
(3段)
略写八一起义纪念碑。
在国旗前面,有一个大大的石碑,这就是八一起义纪念碑。从远处看非常雄伟。
板书:
详写音乐喷泉的绚丽景象,有声有色有变化,令人心驰神往。
中间
(4段)
示例:
石碑和旗杆中间有一座石拱桥,那儿就是音乐喷泉了。白天,喷泉喷出高高的水柱,并随着音乐喷起五颜六色的水雾,真像天女散花。晚上,彩灯在广场上闪烁着,一会儿变成紫色,一会儿又变成深蓝色,真像变色龙一样。
板书:
示例:
结尾点明心情,自然收束全文。
喷泉表演结束了,人群慢慢地散去,大家都去吃晚饭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热闹、繁华的八一广场。
结尾
(5段)
4
锦囊妙招
移步换景是游记、写景文中常用的方法,也是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随着游览者脚步的移动,景物也有了变化。这种写景方法的好处:一是能使景物
移步换景,游踪清晰。
呈现动态变化;二是能使景与景之间衔接自然,有层次感。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作者按“罗店→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游览顺序描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使我们仿佛也顺着作者的思路游览了一次双龙洞。
游记是写自己的游览经历,因此要表达清楚游览过程,注意运用好衔接过渡的词语,把表示游览顺序的词句放在每段的起始句,这样更容易引人注目,也使全文思路清晰,更有条理。
过渡词句,串联景点。
如《颐和园》一文以游览的路线为线索,通过“进了、绕过、来到、走完、登上、下来”这些提示游览过程的词语,把各个景点串联在一起,结构清晰,给读者一种完整的美感。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如你最喜欢的景点、最有特色的景点、看得仔细的景点,抓住两三个详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其他的景点可以简略地写。
景物介绍,详略得当。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文章重点、详细描写了孔隙和内洞的风貌,突出孔隙“窄、小”和内洞“黑、奇、大”的特点。
游记的最后,常用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受。这类结尾有的画龙点睛,突出中心;有的引人深思,启发人读后展开想象、联想和思考。
结尾抒情,表达感受。
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又如,《可爱的草塘》中,“我情不自禁地说:‘这草塘真美啊!’”这些语句都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精彩开篇(传说引入法)
小时候,爸爸给我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鲤鱼跳龙门:相传黄河上有一个龙门,鲤鱼只要逆流而上,跃过龙门,就能变成龙,腾云驾雾,遨游在九天之上。今年暑假,我
小作者从一个美丽传说引出对壶口瀑布的向往之情,不仅充实了文章内容,还使后文的描述格外令人期待。
就亲眼见到传说中的“龙门”——壮丽的壶口瀑布。那气吞山河的场面,令我终生难忘。
——《游壶口瀑布》
精彩结尾(联想现实法)
我久久凝神瞩目着大瀑布,看着滚滚黄河水,从远到近,从宽到窄,从高到低,我不禁感叹:我们14亿中国人正如这滔滔的黄河水一样,如果我们能向壶口瀑布学习,团结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不
就可以像瀑布一样勇往直前,势不可当了吗?壶口瀑布,你让我明白团结的威力!
——《游壶口瀑布》
习作结尾的联想十分自然,能将对瀑布的感受归结到“团结”二字,使作文的立意有了较高的提升。
作业:
1.请列出作文的提纲。
2.并想想怎样开头,结尾。(共34张PPT)
第2课时
游青海湖
这是暑假中一个普通的下午,我们驾车在青藏公路上飞驰。远远的,一片金黄的油菜花海骤然跃入我们的眼帘。紧接着,一大片草原在它的身后展开。在那一片美丽得令人窒息
作者/吴奕昕
6
例文引路
的风景画后,正是青海湖,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浪漫;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洁。
第①段写远望,青海湖蓝得浪漫、纯洁。
第②段写近看,“青海草原”草深色碧。
下了车,我们便瞬间融入了这片“青海草原”,那些草高得齐腰,碧绿、浅绿与黛绿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画卷。青草的味道夹杂着泥土的清香,混进了从青海湖上吹来的徐徐微风中,令人沉醉其中。
第③段写青海湖时而水平如镜,时而微波荡漾。
青海湖就像一块平静的蓝水晶,但它偶尔也会泛起皱纹。“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晶莹的浪花轻轻挣脱青海湖的怀抱,优雅地漫上乌黑的沙滩,不一会儿,又悄悄地溜回去。我脱掉鞋子走入水中,水好凉啊!它赶走了炎热,也赶走了一身的疲劳。
第④段写黄昏来临,夕阳与湖水交相辉映。
转眼间,黄昏来临了,波浪又喊着节拍跳起来。夕阳挣扎着,吐出一大片橘黄色的光辉,撞在那灿烂耀眼的天穹上,又映在正兴致勃勃的浪花上。浪花便跳跃得更起劲了,雪白的浪花闪动着火红的颜色,你追我赶地冲向岸边。几朵火烧云浮动在夕阳身边,顽皮地笑着,把天空都染红了。
4
第⑤段写夜晚的青海湖宁静美好。
夜来临了。多么美丽的夏夜啊!月亮温柔地笑了,把银光洒在青海湖上。远处小山丘上的灯光,就像一串流动的珍珠。草丛中,大树下,蟋蟀拉响了小提琴,那旋律在月光中格外优美……
5
第⑥段赞叹青海湖美不胜收。
青海湖真美,不愧是“世界上最美的湖泊”!
小作者把草原、湖泊、夕阳、月光等自然景观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带给大家美的享受。文章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是一篇很好的游记。全文结构条理清楚,段落分明且语句优美,从湖水的波纹联想到诗句,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①多个角度立体观察。
这篇游记,小作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观察:第一,由远及近,从临近青海湖远观写到近看;第二,从下到上,从青海湖的水写到天空中的夕阳和火烧云;第三,先昼后夜,感叹青海湖不仅白天美,晚上也美。这样多角度的立体式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前提。
②多种修辞语言生动。
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生动、拟人形象,优美的语言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蓝得浪漫;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蓝得纯洁”,这句话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细腻地描写出青海湖水蓝得美轮美奂、独特无比。
③多种感官融入写景。
小作者不忘把自己的各种感官感受融入写景之中,如嗅到“青草的味道夹杂着泥土的清香”,触到“水好凉啊”,听到“蟋蟀拉响了小提琴,那旋律在月光中格外优美”,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④多种色彩描绘景物
文章中色彩丰富,如,青海湖“蓝得浪漫”“蓝得纯洁”,“青海草原”的“碧绿、浅绿与黛绿”,“乌黑的沙滩”“橘黄色的光辉”“雪白的浪花”,勾勒出一幅幅美丽得令人窒息的风景画。
游北海公园
第①段开篇简介游览地点——北海公园。
北京的北海公园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格局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今天,我慕名而来,想饱览它的美景。
1
作者/李华中
第②段写登上琼岛,抓住最吸引人的景物——形态各异的苍松来作介绍。
我们从南门进入,沿着团城的城墙,穿过永安桥,登上了琼岛。琼岛上的苍松、翠柏、碧柳、红花、绿草,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最吸引我的是那苍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巨伞,有的像矗立的宝塔,还有的像伸出的龙爪……
第③段略写站在永安寺,看东湖静,西湖闹,形成对比。
站在永安寺,看东湖和西湖,一边是静,一边是闹,让人更觉得动的活泼,静的恬淡。东湖荷塘偶尔会有一对绿头鸭肩并肩地游着,而西湖上可以泛舟游赏美景。
第④段略写白塔如白玉瓶。
人们说,到了北海公园,不去白塔,终生遗憾。于是,我们直奔白塔。白塔,塔如其名,通体洁白如玉,像一个白玉瓶,高30多米,塔顶是镏金宝盖。而少年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以白塔为背景拍摄的。
4
下了琼岛,我们乘船上了岸,往五龙亭走去。五龙亭因五个亭子连在一起而得名。远远望去,五龙亭仿若一条巨龙卧在湖中,碧波轻轻地拍打着卧龙,好像在说:“睡吧,睡吧!”五个亭子中,唯有中间那个亭子是圆顶的,像个大斗笠,它左右两侧的亭子都是四方顶。五个亭子是由曲廊连接的,曲折连缀。走进亭子,只见亭子
5
正中石柱上有一条龙,两爪抱柱,低头俯视,还张着大嘴,像在跟游人问好。两边的柱子上还各有一条盘龙,它们在奋力向上攀,只为饱览远方的美景。
第⑤段由远及近详写五龙亭,远望如巨龙卧湖,走进亭子近观,看见石柱上有盘龙。观察视角不同,景物也不相同。
第⑥段运用排比句详细描绘九龙壁上雕的形态各异的龙。
穿过密密的古松林,九龙壁就露出了它那神秘的样子。九龙壁是一堵用七彩琉璃瓦砌成的影壁,是我国唯一一座双面雕龙的影壁。九龙壁上雕的龙形态各异:有的用爪托球,有的伸着脖子寻球,有的一跃而上,来个头球……它们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第⑦段中,“赏了”“穿过”“出去”“离开”等词说明游览结束了。
赏了九龙壁,穿过静心斋,我们就从北门出去,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历史悠久、一步一景的北海公园。
游览路线:
琼岛
白塔
五龙亭
九龙壁
北门
南门
移步换景,游踪清晰
游览路线:
琼岛
白塔
五龙亭
九龙壁
北门
南门
从南门进入
直奔白塔
下了琼岛,往五龙亭走去
穿过密密的古松林
过渡词句,串联景点
游览路线:
琼岛
白塔
五龙亭
九龙壁
北门
南门
从南门进入
直奔白塔
下了琼岛,往五龙亭走去
穿过密密的古松林
(详写)琼岛上的苍松、翠柏、碧柳、红花、绿草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最吸引我的是那苍松,它们形态各异:有的像撑开的巨伞;有的像矗立的宝塔;还有的像伸出的龙爪……
(详写)五龙亭因五个亭子连在一起而得名,远远望去五龙亭仿若一条巨龙卧在湖中,碧波轻轻地拍打着卧龙,好像在说:“睡吧,睡吧!”五个亭子中唯有中间那个亭子是圆顶的,像个大斗笠,它左右两侧的亭子都是四方顶。
五个亭子是由曲廊连接的,曲折连缀。走进亭子,只见亭子正中石柱上有一条龙,两爪抱柱,低头俯视,还张着大嘴,像在跟游人问好。
两边的柱子上还各有一
条盘龙,它们在奋力向上攀,只为一饱远方的美景。
(详写)九龙壁是
一堵用七彩琉璃瓦砌成的影壁,是我国唯一一座双面雕龙的影壁,九龙
壁上雕的龙形态各异:有的用爪托球;有的伸着脖子寻球;有的一跃而上,来个头球,它们象征着吉祥如意、幸福美满。
树木形态各异
由远及近
由中间向两边
龙的形态各异
景物介绍,详略得当
各位同学,你也可以在写作文之前先画出你的游览线路图,然后确定重点写哪些景物?之后再动笔写作哦!
小作者按照“南门—琼岛—白塔—五龙亭—九龙壁—北门”游览路线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所游览的美景,详略得当,对琼岛、五龙亭和九龙壁做了详细描写,优美的语言,多样的修辞手法,使人如临其境,妙不可言。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游丫山
清晨,坐在前往丫山的大巴车上,我的心情异常激动。眼看离
升格提优
游丫山
清晨,蒙蒙细雨为我们的丫山之行增添了几分诗的情趣。一路上,车窗外
①段开篇叙述游览前兴奋与激动的心情,但是太抽象。建议细腻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如对丫山的美景进行一番猜想。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丫山越来越近,我更加迫不及待了。
那小桥流水般的江南美景,令我产生了无限遐想:丫山,多有趣的名字!她是不是就像个小丫头一样,淘气可爱、灵气逼人呢?
清新的空气,满目的翠绿,仿佛都在告诉我们离丫山越来越近了。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③段描写了石林,小作者的词语积累较为丰富,但没有描述“我”的感受,再好的美景也少了一份独特的味道。
终于到了!我急忙跳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绿色”的空气:“真甜呀!”
我跟随导游来到丫山最著名的石林。这绵延千米
终于到了!我急忙跳下车,深深地吸了一口“绿色”的空气:“真甜呀!”听着导游的介绍,展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丫山最著名的石林了。这绵延千米的石林,真是千姿百态,怪石
3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的石林,真是千姿百态,怪石嶙峋。不仅有纵横交错的“‘石’光隧道”、
憨态可掬的“八戒石”、
惟妙惟肖的“海浪石”,还有众多“骏马”驰骋在丫山的小丘之上,令人目不暇接。
嶙峋。刚刚从纵横交错的“‘石’光隧道”探险归来,那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又逗得大家捧腹大笑。我迫不及待地骑上高大英武的“骏马”,仿佛在青山绿水间肆意驰骋;坐在层层起伏的“海浪石”上,阵阵清凉的山风拂过脸庞,如同将我带到仙境一般……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第④段何不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我”心中对于花海的想象?
石林的精彩还在绵延着,花海又展现在我们眼前。哇,绿油油的一片!可闻名遐迩的牡丹花藏在哪里呢?导游遗憾地告诉我们:“现在是
4
“快看,花海!”导游的话惊醒了沉浸在遐想中的我:“在哪儿?”我顺着导游指的方向看去:哇,绿油油的一片!“可牡丹花呢,都藏在哪里呢?”“现在是五月了,要是在清明前后来观赏,
3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五月了,要是在清明前后来观赏,那可真就是‘人在花中游’喽!”没有看到牡丹,只有靠想象来弥补心中的遗憾了。
那可真就是‘人在花中游’喽!”带着一丝遗憾,我走近满是绿叶的牡丹丛中,凑上前使劲地嗅了嗅,闭上眼:一丛丛、一簇簇的牡丹花化身仙子,如同女娲炼石的五彩岩浆,宛如蓬莱仙阁的七色霞光——赤橙黄绿青蓝紫,织成锦绣多彩的大花毯
……
原文
提升点
升格文
傍晚时分,带着万分的不舍,我们告别了丫山。丫山,果真山如其名,她不仅仅是个淘气可爱的小丫头,更是个婀娜多姿的大姑娘!
5
第⑤段结尾处充满了不舍,对于丫山,又多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感受,如能与开头呼应,也许会更出彩。
傍晚时分,带着万分的不舍,我们告别了丫山。坐在车上,看着渐渐远去的花海、石林,我又陷入了沉思:丫山,她不仅仅是个淘气可爱的小丫头,更是个婀娜多姿的大姑娘!
4
作业:
1.请完成习作。
2.并尝试修改你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