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黄河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黄河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22:5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时 教 学 计 划
二单元 第 课时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黄河颂》
课型
自读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激发爱国热情。
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个人创新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新授
1、介绍:学生们把预习所查资料展出并汇报交流,共同了解《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黄河颂》中其第二章。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现出中华民族的苦难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整体感知课文
(1) 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2)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3)“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介绍
练习
朗读
整体感知
讨论
导入
明确
范读
提出问题
启发组织
创设情境
5’
检查预习情况5’
提高朗读能力5’
提高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10’
教学内容
个人创新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
4、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⑤小结课文。诗歌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何历史和现实意义?
三、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四:作业
A层:赏析你平日里喜爱的歌曲之一
B层:欣赏《黄河颂》音乐
讨论
研究
回答
记录
探究
朗读体会

提出问题
启发
引导
明确
小结
布置
提高探究课文的能力10’
提高知识迁移能力5’
板书设计
黄河颂
第一节:朗诵词
第二节:歌词:望
颂:1、贡献: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2、地理优势:保卫着中华民族
3、激励着中华民族
围绕本课达成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反思
本课目标达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