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6 22:52:0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爱莲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理解文章大意,翻译全文
了解文中作者借莲花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独立翻译全文,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作者对菊花,莲花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德
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难点句子词语
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借花表达自己的志向,如梅花,菊花,莲花……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莲佳作。宋代的周敦颐最爱莲花,这其中的缘由就从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了解作品
·写作背景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的莲池。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香气扑鼻。嘉祐八年五月作者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作者介绍
_??¨???é??_(1017-1073年),字茂叔,晚号濂溪先生,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少时喜爱读书,志趣高远,博学力行,后研究《_??????_》,在亲友资助下,谋了些小官,不久辞官而去,在庐山西北麓筑堂定居,创办了_?????????é??_,开始设堂讲学。周敦颐是中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是他生前官位不高,学术地位也不显赫,在他死后,弟子_?¨?é??_、_?¨?é??_成名,他的才识才被认可,经过后来_??±???_的推崇,学术地位最终确定,被人称为_?¨???±??????_的开山祖。
·“说”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是借一件事情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物或问题的见解,篇幅一般不长。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1. 阅读课文,注意字音,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2. 老师帮忙解释理解难点字词句子
3. 疏通文章大意,独自翻译课文
·注音
蕃(?fán) 濯(zhuó) 淤(?yū)泥 清涟(lián) 亵(xiè)玩 噫(yī?) 鲜(xiǎn)有闻
·翻译
可爱者甚蕃
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词作动词:蔓,生枝蔓;枝,长枝节
(2)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远播
·古今异义
(1)亭亭净植 植:古义:竖立。今义:植物
(2)宜乎众矣 宜: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四)品读赏析,共同讨论
1.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用原文回答)
答: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特点?
答: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 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为什么还要写这些花?
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写另外的花一用作陪衬,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有很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