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诗句含义。
2、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忧国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理解诗句含义。
2、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忧国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意境,感悟作者的忧国之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泊秦淮》。
二、范读课文
三、介绍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著名诗人,是中唐著名宰相、史学家杜佑之孙,人称“小杜”,以别于盛唐的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他的诗风格豪放疏朗、气势纵横、清新俊逸,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四、解读题目
泊:停泊,停靠。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位处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位处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从这首诗的题目中,我们可以获取这些信息:诗人杜牧的船停靠在秦淮河畔,诗歌的内容应该是写在秦淮河畔的见闻,那么作者在秦淮河畔见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诗句。
赏析诗歌
1、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一句是写景句,作者写了怎样的景色呢?
写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岸沙,这是秦淮河美丽的夜景,着墨不多而风情毕现,意境非常淡雅。
写了哪些景物呢?请你把它们找出来
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呢?请你画出来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时令——深秋时节,又表达了凄冷的心情。
两个“笼”字,用字妥帖而有韵味,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联系在一起,描绘出秦淮河岸朦胧冷寂而又淡雅的景象,创设出一种冷清的气氛,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2、赏析: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句诗叙述了事件,交代了哪些要素呢?请你找出来
交代了时间、地点。在酒家里的客人是什么状态呢?这句诗里并没有写出来,因为靠近酒家,自然而然就能听到歌女的歌声,这句诗承上启下,由景入情,为后文的抒情做铺垫。
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
作者从这句诗开始抒发感情。
商女:指歌女。
恨:仇恨、怨恨,这里引申为遗憾、悲愁。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卖唱的歌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愁。
国家怎么会灭亡呢?老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社会状况吧。
背景资料:
唐晚期,内有军阀割据,外有敌人侵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
了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再读这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其中“不知”一词意味深长。
“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国家面临倾覆,百姓却浑然不觉,依旧纸醉金迷,抒发了作者的忧虑和愤慨之情。
赏析: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继续抒发感情。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据传是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意在借古讽今。
了解了后庭花这个典故,我们再来品味“犹”这个字的妙处。
“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国之将亡,竟不自知,还在唱着亡国之音,是作者对醉生梦死的歌女的批判。
作者批判的不知亡国恨的真的是歌女吗?当然不是。诗人在此用了曲笔。试想一下,歌女所唱,还不是为取悦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吗?可见“不知亡国恨”的是那些听歌的达官贵人。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
作者借商女唱亡国之音的《后庭花》,表面是讽刺“商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醉死梦生的统治者,表达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六、课堂总结
本首诗寓情于景,由悲凉的意境写起,用平淡的叙事过渡,委婉深沉地表达了对国家地兴亡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