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架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歌曲《在葡萄架下》是选自湘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七课,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C七声宫调式。歌曲中包含的附点音符的舞蹈性节奏,一下子就表现出新疆维吾尔族人民那种能歌善舞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准确地表现歌曲中的切分节奏,了解新疆的民俗风情;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载歌载舞的形式表现人们欢庆丰收的快乐。
2、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认识下滑音等一些音乐符号,了解新疆歌曲的切分节奏并会拍击相应的节奏。
4、能学习模仿基本的新疆舞蹈动作,能自主创编简单的新疆舞蹈和打击乐节奏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难点:能准确演唱歌曲《在葡萄架下》,掌握切分节奏,并拍击相应的节奏。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钢琴、自制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一群热情的朋友,他们要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
观看新疆舞蹈视频。
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看完这个舞蹈,你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谁知道新疆人夸奖别人怎么说?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那我们一起来说一下,亚克西(竖起大拇指)!
××班(亚克西)!第一组,(亚克西)!男同学,(亚克西)!---好,这节课表扬我们就用“亚克西”。
二、自主学习
1、让学生介绍新疆的景点、美食、服饰、乐器等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新疆,上一节课有些同学搜集了大量的新疆图片,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讲解,(观看景点、人文、服饰图片)
师:这几个同学说得真好,来,表扬一下!
师:冬不拉、手鼓是新疆最常见的乐器。(出示铃鼓)来听一下,铃鼓发出了什么的节奏?
2、节奏模仿
:
×
×
×
|
咚
哒
哒
师:这个是什么节奏?
师:好,我们用这个切分节奏来说反义词。
白
白
的—
胖
胖
的—
高
高
的—
长
长
的—
师:刚才的切分节奏太单调了,再听一个
×
×
×|
×
×
×
|
咚
哒
哒
咚
咚
哒
师:这个节奏谁能拍打出来?(出示课件)
×
×
×|××
×|×
×|×—|
美
丽
的
吐鲁
番
吐
鲁
番
这
里
是
我的
家
我
的
家
三、讨论解疑
出示葡萄架图片
1、认识葡萄沟
师:大家来看看这是哪里?
生:葡萄沟
2、初听歌曲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在葡萄架下》,先听一次
师:听完这首歌,你们知道了什么?
3、练习切分节奏和旋律。
师:我们刚才练习的切分出现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唱一下。
4、小组自主学习
师:这首歌一共有四个乐句,每组选一句,小组一起学习,学好之后,每组派两个小老师上来教大家唱,可以吗?
(各个小组派两个学生教唱,先唱谱,再唱歌词,其他学生跟着唱,老师坐在学生座位跟着唱)
5、把歌曲连贯地演唱。
师:我们的小老师真厉害,来,表扬一下!下面我们把这首歌连贯起来唱一唱,要用欢快的情绪来演唱。(解决难点乐句“边疆儿童多快乐”一句的演唱。“活”的断音)。
6、装饰音的演唱
师:歌曲中加入了装饰音,使旋律更加富有个性和生命力,我们来找找有哪些装饰音?注意装饰音的演唱,
生:下滑音、上波音、渐强记号
师:先来说下滑音,出现了几次?“来来来……”运用的下滑音记号,来表现丰收的场面。
师:你们吃过羊肉串吗?卖羊肉串的老板是怎样吆喝的?(用诙谐的新疆语调说)
下滑音:模仿新疆人卖羊肉串的声音——“羊肉串
”
师:哪个是上波音?“飞”的波音记号,显得快活而调皮。
上波音的演唱方法是:3---343、下波音3---323
7、分组演唱
四、展示提升
1、在葡萄架下学习新疆动作。
师:同学们想不想在葡萄架下和新疆的朋友们一起跳舞?
师:谁会新疆舞蹈动作?上来教教我们?
请几个同学分别演示动作,其他同学跟着做,然后配合音乐一边唱一边跳。
2、师为学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师:下面老师想为大家演唱一首歌,同学们想不想听?给老师来点掌声好吗?《半个月亮爬上来》
师:谢谢!同学们感觉这首歌的情绪怎样?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并且用你们自制的乐器伴奏(矿泉水瓶子装上黄豆、绿豆、沙子等)
五、总结解悟
师:这节课我们走进新疆,了解了新疆的地方、人文、美食,还学习了一首新疆歌曲《在葡萄架下》,认识了下滑音、上波音,下波音,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容易消逝,在这欢乐的队日里,让我们感觉到这丰硕、鲜美的葡萄是人们用辛劳的汗水培育而成,感觉到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人们辛勤的劳动。
六、当堂检测
师:一起演唱《在葡萄架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了解更多其它民族的音乐,热爱我们自己祖国的音乐文化。
让我们期待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队日吧!让我们一起踩着音乐的节奏,一边离开教室。
?
《在葡萄架下》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本着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形式体会歌曲,感受、听唱歌曲,并使学生能根据歌曲特点,灵活的创作。纵观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活动注意学习的感悟、体验,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突破达到教学目标。在导课中,请学生观看新疆歌舞视频,让学生对歌曲的提前感受,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将注意力集中到歌曲的内容上。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分四个小组讨论学习,然后每个小组派两个学生教全班同学演唱。
3、注重了学科的整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体现了音乐课的特点。紧接着放歌曲导课,将学生带入到
“葡萄沟”这个特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请学生用唱,跳,伴奏的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劳动的美好,激发起他们劳动的兴趣,也将音乐、语文学科的相关的内容和音乐课内容融合了起来,教师为学生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让学生感受抒情轻柔的民歌,布置学生回去搜集这首歌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以及歌曲背景。
4、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现体验教学。在创作中,给学生了充分展示自我,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了自己交流沟通、合作和观察的能力,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5、多媒体的使用也受到了恰当的效果,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考虑到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体验成功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