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之歌》教学设计 
【教 材】《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 第十课 歌曲《七色光之歌》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传唱不衰的儿歌,旋律明快活泼,热情而富有幻想。歌曲的前四小节节奏使歌曲一开始便体现出一种奋进感,四分休止符的运用给人干脆利落之美。第三乐句旋律朴实,活泼,描绘少年儿童在灿烂的阳光下幸福的成长。运用紧缩手法,表现了全曲的主题思想。第四乐句采用跨小节的切分,使旋律动力感大大增强,加入衬词“来来来”,以及配上二声部,使情绪高涨。第五,第六乐句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段,使全曲情绪充满生机,充分展现了少年儿童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教学内容】《七色光之歌》 
【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2、在二声部的演唱中能关注声部的和谐、均衡、会唱上波音,下滑音,并能把握4分8分休止符的时值。 
【教学重点】用明亮、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机勃勃的情绪。 
【教学难点】在二声部的演唱中能关注声部的和谐、均衡、统一。 
【教学方法】听唱法、体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传递课本 
2、师生问好 
二、歌曲教学 
(一)欣赏七色光彩 
同学们,万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的照射,它象征着积极、健康、快乐。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给我们带来了七色光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七色光之歌。 
【设计意图:结合自然现象,通过师生互动谈话自然导入歌曲教学】 
(二)歌唱七色光彩 
1、初听歌曲 
(1)说说歌曲的情绪,和演唱形式。(ppt)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2、学唱 
A、齐唱部分旋律 
师:看书46页。歌曲《七色光之歌》,歌曲分为齐唱和合唱两个部分。我们来学习第一部。 
(1)4分休止和8分休止的运用。 
师:请同学们看前两行,这两个乐句有哪些小节是完全相同的,哪些小节是不同的? 
师:谁能唱这两句不同的三个小节。 
注意:注意8分休止的地方做到声断气不断。(示范)(全体练习) 
(2)前两乐句完整演唱。 
师:1、2句连起来(弹琴) 
(3)学习第三乐句。 
师:来看第三乐句,老师先来弹旋律,同学们再来唱。 
(4)齐唱部分旋律完整演唱。 
B、齐唱部分歌词 
师:直接把歌词填进去,要注意:4分8分休止的地方不要拖拍,唱的干净利落。 
处理乐句情感。 
师:第一,二乐句因为加入了休止符,所以这部分我们唱的跳跃一些,第三乐句相对要唱的舒缓连贯一些,我们再来一遍。 
(2)完整演唱。 
C、合唱部分旋律 
(1)解决难点乐句。 
师:第一乐句是双声部,也是这首歌的难点乐句,我们一起来看黑板。(ppt) 
(2)高声部。 
(3)装饰音。 
师:旋律中出现了一些小记号,你们认识吗?一起来。(重音拍手强调)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演唱歌曲中出现的难点,从而在这一环节中将难点提出来重点练习,解决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歌谱中各种音乐记号节奏难点等,为后面的完整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低声部。 
两个声部起来,轻声唱。 
(6)高声部填歌词。 
(7)低声部填歌词。 
(8)合起来。 
(9)第二乐句是齐唱,一起来唱旋律,填词。 
(10)第三乐句 
师:下一句又是合唱,高声部唱旋律,填词。 
师:低声部唱旋律,填词。 
师:两个声部合起来,先唱旋律,填歌词。 
分声部完整演唱。 
二声部合唱。 
D、结束句 
(1)高声部,低声部(旋律)(填词) 
(2)二声部合唱。 
3、完整演唱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要注意第一部分情绪的处理和休止符的处理。第二部分做到声部的同意和谐,不要突出某个声部。 
【设计意图:设计多种环节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合唱,了解合唱。从而让学生知道在合唱过程中应该如何去演唱,如何做到声部的平衡,声音的统一。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表现七色光彩 
1、演唱形式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齐唱和合唱,那么,如果在第一部分齐唱部分加入一种形式,你们觉得应该加入什么演唱形式? 
2、加入乐器和声势动作 
师:请同学用铃鼓为歌曲的第一部分伴奏,其余同学用声势动作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表现方法来表达心中对音乐的理解,师生共同参与最终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成长在温暖的阳光下,就像花儿开放在祖国的大地上,让我们带着健康快乐,带着希望,编织美丽的七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