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 国宝大熊猫 》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习作《 国宝大熊猫 》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17 18:5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
国宝大熊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
1、回顾习作方法
1.
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写了《国宝大熊猫》。谁能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的。
2.
学生交流。
预设:
(1)写作之前,要搜集关于大熊猫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2)我们要从几个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
出示习作评价标语:信息准确;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表达清楚。
学生而根据评价标准,自主修改习作。
2、借助片段,学习修改
1.
出示“问题片段”
国宝大熊猫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宝大熊猫吗?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现存的数量很少。它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它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至少睡12小时。
大熊猫有着圆圆的脸夹、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还有着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全身黑白相间,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可滑稽了。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呢?因为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600只了。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大约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大熊猫了吗?
2.
学生自读,引导交流:根据评价标准,可以给这篇习作几颗“★”?
预设:
(1)
给一颗★,因为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宝大大熊猫。
(2)
可以给一颗★,读了这篇习作,我们了解到了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
3.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片段的不足。
预设:
(1)文中有错别字。“脸颊”写成了“脸夹”。
(2)“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两个信息中应该选择后一个,因为后者更能说明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
(3)习作中的表达缺乏条理。其中,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在文章的开头和文章的中间都提到了,可以合并在-起介绍。
4.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说说自己的习作可以怎么修改。
预设:
(1)可以参照信息汇总表,检查下习作中大熊猫的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宝大熊猫。
(3)
检查习作中有无错别字、病句、破句……
(4)检查习作中的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5.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借助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理清习作要求,明确修改目标。在阅读“问题习作”后,先引导学生以评价标准为依据,欣赏习作的优点,强化“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这一要求;再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启发学生对照问题,,再次审视自己的习作。
三、拓展思路,完善习作
1.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大熊猫馆讲解员,面对不同的游客,我们的讲解词是固定不变的吗??游客们可能还会提出哪些有意思的问题呢?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1)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坚硬的竹子?
(2)世界上有没有其他颜色的大熊猫呢?
(3)大熊猫会不会攻击人类?
……
3.学生从中选择1-2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完善习作。
四、同桌互评,誊抄习作
1.同桌交流互评,再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总结写作方法:写作之前,首先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写作时,要从几个方面把大熊猫介绍清楚,而且必须要“国宝”的相关内容。在修改完后,我们还可以跟家人、朋友分享,向他们介绍国宝大熊猫。
3.学生誊抄习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思考讲解词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再通过交流拓展讲解词的内容额,最后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对习作在进行完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
3、回顾习作方法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写了《国宝大熊猫》。谁能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的。
2.学生交流。
预设:
(3)写作之前,要搜集关于大熊猫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4)我们要从几个方面介绍国宝大熊猫。
3.出示习作评价标语:信息准确;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表达清楚。
学生而根据评价标准,自主修改习作。
4、借助片段,学习修改
1.出示“问题片段”
国宝大熊猫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宝大熊猫吗?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现存的数量很少。它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它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至少睡12小时。
大熊猫有着圆圆的脸夹、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还有着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全身黑白相间,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可滑稽了。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呢?因为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600只了。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大约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大熊猫了吗?
2.学生自读,引导交流:根据评价标准,可以给这篇习作几颗“★”?
预设:
(4)
给一颗★,因为这篇文章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宝大大熊猫。
(5)
可以给一颗★,读了这篇习作,我们了解到了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
3.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片段的不足。
预设:
(1)文中有错别字。“脸颊”写成了“脸夹”。
(2)“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两个信息中应该选择后一个,因为后者更能说明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
(3)习作中的表达缺乏条理。其中,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在文章的开头和文章的中间都提到了,可以合并在-起介绍。
4.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说说自己的习作可以怎么修改。
预设:
(1)可以参照信息汇总表,检查下习作中大熊猫的信息是否准确。
(2)检查自己的习作是否从几个方面介绍了国宝大熊猫。
(6)
检查习作中有无错别字、病句、破句……
(4)检查习作中的表达是否清楚、有条理。
5.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
借助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理清习作要求,明确修改目标。在阅读“问题习作”后,先引导学生以评价标准为依据,欣赏习作的优点,强化“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这一要求;再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启发学生对照问题,,再次审视自己的习作。
三、拓展思路,完善习作
1.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大熊猫馆讲解员,面对不同的游客,我们的讲解词是固定不变的吗??游客们可能还会提出哪些有意思的问题呢?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
(2)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坚硬的竹子?
(2)世界上有没有其他颜色的大熊猫呢?
(3)大熊猫会不会攻击人类?
……
3.学生从中选择1-2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完善习作。
四、同桌互评,誊抄习作
1.同桌交流互评,再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总结写作方法:写作之前,首先要收集准确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写作时,要从几个方面把大熊猫介绍清楚,而且必须要“国宝”的相关内容。在修改完后,我们还可以跟家人、朋友分享,向他们介绍国宝大熊猫。
3.学生誊抄习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思考讲解词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再通过交流拓展讲解词的内容额,最后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对习作在进行完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