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知道10以内连减的运算顺序,会读算式,并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连减的数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交流生活中具有连续行为的情境,提高学生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教材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对于用加减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前一节课“用连加解决问题”的学习更是为本节课学习做好了铺垫,这节课是对本单元知识点综合运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开火车。(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10-3=?? 9-6=? ?7-4=? ??8-3=? ???6-4=?? ?10-5=
9-8=? ?8-4=? ??5-3=? ? 4-2= ????10-6=??? 7-1=
2.计算。(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3+1+2= ???5+2+3= ???3+2+4=?? ??4+3+3=??? 5+0+3=?
二、探究新知
1.谈话导入
看,小鸡吃饱了。一共有几只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1)你发现了什么?(跑走了2只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2)问:又发现了什么?(又跑走了2只小鸡)(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7)
(3)那草地上还剩多少只小鸡?怎样列式?(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4)怎样计算?(同桌讨论)
2.尝试计算。
问:第一步先算几减几?(8-2),8-2表示什么??还剩几只小鸡??(板书:“6”)
第二步再算几减几?(6-2)为什么用6减2?现在还剩下几只??(板书:“4”)
师:在计算时把前面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计算方法也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读算式:(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8减2再减2等于4。
4.小结连减式题的运算顺序。
师:问:这道题和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
比一比,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不同:连加是把三部分合起来;连减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再去掉一部分。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一幅图。 (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0)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一个问题吗?
2.贪吃的猪八戒在吃西瓜,你能描述一下图意吗?(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4题第二幅图)
指名列式,说计算方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1)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2)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66页练习十四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13)
【板书设计】
连减
8-2-2=4
6
【教学反思】
连减是本单元教材的难点内容,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需要分两步计算才能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的得数作为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先在第一步下面画横线,并写出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样不易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