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7
《漏》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读。熟读课文。2.划。用“
”横线划出贼的想法;用“
”划出老虎的想法。3.想。想一想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学内容
走进课文,深入探究。角色朗读,体会趣味。整理思路,复述故事。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2.借助课课后的插图和示意图,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课文。3.通过本课的学习,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课后的插图和示意图,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脱离书本进行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回顾故事内容,谈话导入新课。
新授
探究一:
走进课文,深入探究。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2.学习3-9段:老公公何老婆婆说“漏”吓走了虎和贼。3.学习10-11段:逃虎驮着贼,贼骑着虎。4.学习12-18段: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昏死过去。5.学习19-20段,小胖驴。探究二:角色朗读,体会趣味。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2.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话。3.分角色朗读课文。4.指名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交流。探究三:整理思路,复述故事。1.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课后的图文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2.给学生分组,五人一组,每人选择上述一个主题,组内练习复述故事。3.指名两组上来复述,对照星级进行评价。
练习
1.把《漏》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2.小练笔:选择一个对象,写几句话。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复述故事。2.拓展作业: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读。熟读课文。
2.划。用“
”横线划出贼的想法;用“
”划出老虎的想法。
3.想。想一想课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学内容】
走进课文,深入探究。角色朗读,体会趣味。整理思路,复述故事。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故事的趣味,找出自己喜欢的角色,分角色朗读。
2.借助课课后的插图和示意图,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课文。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产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借助课课后的插图和示意图,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脱离书本进行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什么?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
2.正是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还记得这个故事内容吗?根据老师给的题目来说一说吧!
出示填空:
老公公、老婆婆养了一头(
驴
),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想(
偷
),却听老婆婆说怕(
漏
)。
它们听见赶紧(跑),一直到了(歪脖树
)。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撞一块儿),吓得大喊(“漏”)啊!
驴圈里,(
驴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漏
)啦!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二、新授
探究一:
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2.学习3-9段:老公公何老婆婆说“漏”吓走了虎和贼。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
3.学习10-11段:逃虎驮着贼,贼骑着虎。
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4.学习12-18段: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昏死过去。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为什么他们已经看清了对方,还被吓昏了过去呢?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5.学习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充分阅读文本是复述好故事的前提。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边读边交流,边交流边思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加深对有趣情节的体验,让后面的故事复述更精彩。
探究二:角色朗读,体会趣味。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这个故事里有很多的角色,有(
)的老公公,(
)的老婆婆,(
)的老虎,(
)的贼,(
)的小胖驴。
2.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说话。
(1)你想对文中的老公公、老婆婆和小胖驴说点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说话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会不一样,朗读时要把握好这些特点。请大家五人一组,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一人旁白,其余每人一个角色。)
4.指名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角色朗读,就是为每一位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探究三:整理思路,复述故事。
1.读了这个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课后的图文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出示课后示意图和复述评价标准。
能借助提示,复述清楚故事的大致内容。
★
能借助提示复述故事,觉得有意思的部分详细复述。
★★
能借助提示详细复述故事,有声有色,吸引人。
★★★
2.给学生分组,五人一组,每人选择上述一个主题,组内练习复述故事。
3.指名两组上来复述,对照星级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提早呈现出复述评价标准,有助于学生在准备中把握住方向,更好地将自己的水平表现出来。
三、练习
1.把《漏》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
小练笔:选择一个对象,写几句话。
(1)你想对文中的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点什么?
(2)你想对文中的虎和贼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
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在学生动笔书写的时候,思考自然开始了。
4、小结
这篇民间故事采用误会和巧合的方式,记叙了老虎和贼误把“漏雨”的“漏”当成怪物而疲于奔命的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也彰显了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通过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借用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的方法来复述课文,收获很大!
五、作业
1.基础作业:复述故事。
2.拓展作业:推荐阅读《中国民间故事》。
这本书里搜罗了中国许多个民族的民间故事,比如《猎人海力布》、《阿凡提的故事》、《阿诗玛的故事》、《田螺姑娘》、《三个和尚》等等。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该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民间故事”作为一种口口相传的草根文化,它的存在本是具有教育作用的,推荐孩子去读,除了感受其语言的特别和情节的奇异之外,还能在读故事中受到教育。
【板书设计】
27
漏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小胖驴
安然无恙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