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言表达策略与技能:删繁就简,精准提炼,做好语段压缩
走进任务
“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题目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它主要考查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提炼、概括能力及表述能力,主要题型有新闻概写、下定义、提取关键词等。2019、2020连续两年,全国卷均考查了这一重要考点,要充分复习好它,读懂语段、掌握方法、攻克题型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命题探究
在认真研练真题的基础上探究命题特点:
1.语段:记叙性语段。2.题型:新闻信息要点压缩。3.字数:较多,表明压缩内容较丰富、具体。4.分值:5分。
精读语段 掌握方法
一、精读语段,提取要点做语段压缩题的根本前提是阅读语段。阅读在前,概括在后。不少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概括不准、不全等问题,很大程度上与未能准确把握语段的中心和层次有关。其实,考试所给语段,就是由三到五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个别记叙性语段要多些),只要掌握方法,精准阅读应该很容易实现。
为此,要掌握关键三步:
1.明确类型,确定中心阅读一个语段,在明白语段性质(是说明性语段、记叙性语段还是议论性语段)后,就要确定语段中心。语段中心有时放在段首一、二句(中心句),有时放在过渡句中,有时放在段尾(叫“尾重心”),有时则分散于语段的各个层次中。
2.弄清结构,理清层次看看语段由几个句子构成,通过抓层次标志性词语(如“先”“后”等)或找句号(分号)来理清内部层次关系,弄清语段内部结构关系。
3.根据题干,抓核去次依据题干要求,分清主次信息,提取核心信息,舍弃重复性、示例性、解释性等次要信息。
二、根据不同语段,使用不同压缩方法
?特别提醒:
语段中常见的“次要信息”
(1)背景信息通常语意表述开始的大背景、大趋势仅仅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问题,这些信息都称为“背景铺垫”,并非阅读重点。常见句式有:“随着……的变化/发展/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趋势/形势/情况下……”等。
(2)举例信息在陈述时,往往是通过摆事实、举例子来证明之前或之后出现的观点。常用“比如”“例如”“以……为例”等引导的例子来判断上下文中的主题句。此外,很多文段中出现的一些数据、年份、人名、地名、术语等,也都属于事例的一种变体,对于这类表述可以快速浏览。
(3)引述信息在一些材料中,作者常常借助材料来引出或对比自己的观点、态度。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正面引述,即所引观点与作者的观点基本一致,用来支持或加强作者的观点,一般会出现“正如”一类的词,引述之后,常用“因此”“所以”“可见”“总之”等引出作者的观点;
一类是反向引述,只是立一个“靶子”,常先用“传统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人认为”等,然后再用表示转折的引导词,如“但是”“其实”“实际上”“事实上”等引出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说明:“次要”之所以加引号,是因为如果题干没有定向提出信息类型,“次要”往往是指语言材料中的非主要的信息内容。)
掌握审答规范
1
审清题干要求
(1)审清题型,明确压缩方法。压缩语段题题型较多,审题时先要审清属于哪类题型,再确定压缩方法。语段概括题用整合法,新闻题用新闻要素和格式来压缩,下定义题用下定义法,提取关键词题用两次提取法。
(2)审清字数要求。这一点特别重要。一般而言,字数较少,压缩的是核心信息;字数较多,压缩的是一级、二级等信息。
(3)特别注意:①“提取”与“概括”的区别。“提取”意味着要用原词语答题。②在类似下定义题中,要注意“下定义”与“请以该概念为开头”的不同答题规范。
2
明确答题要求、方法
(1)具体要求:
①要点是否齐全。
②字数是否超出。(不超过3字不扣分。标点一般不算字数,有规定的除外)
③语言表达是否简洁流畅。
(2)具体方法:抓核、分层、明度、懂法。
①抓核(去次)。确认语段内聚的核心,即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找出中心所在,去掉次要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解释性话语等)。
②分层。将语段分成若干个层次,用“层意”的交集合成。
③明度。明确字数限制。
④懂法。留:保留或摘录能表明中心内容的词句。删:删除冗余的信息。简:简化句子或句意。改:改换简洁的说法。
掌握压缩要点
1
新闻类压缩与点评
1.新闻概写(1)阅读新闻,提取新闻要素,侧重于弄清: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原因是什么?相关背景如何?事件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我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2)分清新闻类压缩具体题型的压缩要点:
①拟写一句话新闻首先要细看要求,确定要点,把握所给材料的重要信息(首句、过渡句、结论句),注意附加条件。然后选择形式,组合信息。一句话新闻通常采用陈述句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人物和事件构成主谓句,时间和地点作为状语,原因或作状语,或安排于分句中,也可用对偶句。注意控制字数,草拟答案。
②拟写新闻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纲领和中心所在,一般可以从导语中得到对整个新闻的总印象。写导语的要点是用精练的语言将信息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要交代清楚人、事、地及主旨。常用叙述式、描写式和结论式等。
③拟写标题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的概写,即对新闻中最主要的内容作出概括和说明。一般为短句,有时是较对称的两个短句(或对偶句),也可用人或物等的名称作标题。可直接表明主题,有时也可用比喻、反问、设问等方式给人留下思考、回味的余地,促使人读完全文。
无论是哪种具体题型,所提取的都是新闻五要素,即who(材料所写的对象)、what(事件)、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其中“who+what”(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是最主要的表述,其余几个包括了消息的其他信息,可根据有无新闻价值和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进行筛选、取舍。
2.新闻点评新闻点评是新闻评论的一种,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从具体事实中画龙点睛地评说,旗帜鲜明地点明要害。
(1)选好角度,切中要害,从新闻的核心要素入手,透过现象看本质。
(2)点评不能面面俱到,抓住一点,不计其余。点评或引导人们向善,或给人以警醒,或引发人们深思。不可泛泛而谈,强词夺理。
(3)评述准确简明,有理有据。语言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即从新闻材料的实际出发,以理服人,切不可漫谈。
(4)答题注意规范。它包括三项内容: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对于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
2
下定义
答下定义题,应注意以下几点:(1)牢记一个公式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种概念的本质差别;“邻近属概念”是指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
(2)走好三个步骤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要考生自己找出来;二是材料所给信息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属性,在提取相关信息时这些属性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者、种差、(邻近)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者(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要注意这些属性组成的种差是多项定语的排列规律。确定陈述语序,合理排序。确定陈述语序时,一定要仔细分析所给种差的材料,寻找其中的陈述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
(3)注意五个问题①定义必须相称:外延相等,不可“过宽”,也不能“过窄”,如“知识分子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因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一般都可称为“知识分子”。
②定义不能循环:如“魔术是一种……魔术”。
③定义不能否定:如“浪漫主义不是唯美主义”。
④定义不能比喻: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⑤下定义一般是单句。
3
提取关键词
关键词原指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主要指表示文献实质意义的名词或词组,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正文中。现在语言表达中所说的关键词是指能反映一篇文章(一个段落)的主题概念的词或短语,不是纯学术意义上的概念。
提取关键词,要运用好以下四种方法:
(1)核心话题法。抓住语段的核心话题词语。记叙性语段抓叙述的对象(人、事),议论性语段抓中心论点或中心话题,说明性语段抓说明对象。
(2)关键语句法。筛选出语段中的关键句,如针对核心话题的核心陈述句、或总起或总结的概括性中心句。抓住这类关键句就易于筛选出关键词。
(3)结构层次法。任何语段都表现为一定的思路层次,如并列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多层次中;递进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最后层次中;转折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转折句中;总分式语段,关键词通常出现在总说句中。
(4)语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就是关键词。